白居易的沦落过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合称“刘白”。诗歌风格通俗易懂。

白居易的沦落过程(白居易)(1)

一曲《长恨歌》道尽生生无尽情,滚滚红尘多磨难,天道也罢,人道也罢,终究是一恨一念天上地下;一首《琵琶行》说尽人世浮沉几多秋,繁华落尽声声悲,花非花,雾非雾,梦似梦,人间百态,心久飘零,泪几何?

白居易的沦落过程(白居易)(2)

倾国佳人猜不到的命运。那“天生丽质难自弃”的聪慧以及“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姿色使她“三千宠爱在一身”。可想而知,《霓裳羽衣曲》一响,那佳人袅娜香衣一舞将定格千年。那时她可曾想到“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结局。

白居易的沦落过程(白居易)(3)

佳人已逝,只能祈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又怎么逃得过“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惩罚。

白居易的沦落过程(白居易)(4)

诗人将一首诗写得如此感人,不仅是在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他其实是写自己。写自己与所爱之人湘灵始终因母亲的阻拦未到一起,只能“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在36岁时又被母亲逼着娶了杨氏。43岁再见湘灵只能抱头痛哭后分别,52途径符离湘灵故居却再难觅芳踪。

白居易的沦落过程(白居易)(5)

正是将深刻的经历和感悟渗透进《长恨歌》,铸就了闻名国内外的长诗,成为长恨歌主,一曲长恨有幽情,江州司马最伤心。

白居易的沦落过程(白居易)(6)

另一经典长诗《琵琶行》则是诗人慨叹自己命运的转折。曾经二十九岁就中进士的白居易很关心百姓疾苦,热心济世,经常向宪宗直言不讳,写了大量讽谕诗。然而就是因为此针砭时弊的作风得罪了有权势的宦官和官僚们,后来被贬为江州司马。可以说在这之前秉持的做人准则是“达则兼济天下”,之后便多是“穷则独善其身”。

白居易的沦落过程(白居易)(7)

诗人用琵琶女的经历来自比,同时也道出了天下多少同样遭受命运打击的人。尘世浮沉,人间冷暖几度秋。一把辛酸泪又怎能诉说。“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忧愁无声胜有声读来如此让人伤感。

白居易的沦落过程(白居易)(8)

从被贬江州司马开始,白居易写了许多的闲适诗。如《钱塘湖春行》,《忆江南》等。

白居易的沦落过程(白居易)(9)

后期他不渴望高官显达,申请去做一方父母官,造福一方百姓。如在做杭州刺史时疏浚六井,解决百姓饮水问题;在西湖上筑堤蓄水,灌溉农田,舒缓旱灾。在苏州刺史时修建道路“七里三塘”等。

此后仕途顺遂,直至以刑部尚书致仕。

白居易的沦落过程(白居易)(10)

白居易一生的遭遇与他所生活的年代不无关系。他出生于杜甫逝世两年后,当时是唐朝中晚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党争不断。他只想做一些利国利民之事,不想同流合污。他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诗反映百姓疾苦,社会弊端,诗歌追求通俗晓畅,连老婆婆都能听懂,用宣宗的话就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白居易的沦落过程(白居易)(11)

一曲《长恨歌》,一首《琵琶行》,响彻古今,流传千古,是情是泪是浮沉,是梦是幻是一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