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有竹子(古代文人墨客为何大多都喜爱竹子)

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颂高歌。

古代为什么有竹子(古代文人墨客为何大多都喜爱竹子)(1)

竹中空具节,有虚怀若谷之心,有高风亮节之魂,诗云:“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竹正直坚韧,有刚直不阿之志,有宁折不弯之躯,诗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劝君更添竹根志,踏破征途万重关。”

竹耐寒常青,有不惧风霜之傲,有万古长青之寿,诗云:“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古代为什么有竹子(古代文人墨客为何大多都喜爱竹子)(2)

更有甚者,他们对竹子的痴迷,让诗句都略显苍白了。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中三分之二的岁月都在画竹子,他曾写诗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就连睡梦中想的都是竹子!

在他61岁罢官回乡时,画了一根“清瘦竹”,有何用意呢?

古代为什么有竹子(古代文人墨客为何大多都喜爱竹子)(3)

其实这根竹子就是他自己的写照,为官十几载,两袖清风,如今辞官,没积攒什么家当,但至少还有一根竹子,尚且可以当作独钓寒江的鱼竿,这是何等洒脱的人生态度啊!

郑板桥回到扬州后,干脆住进了城北的竹林寺,从此过上了与竹为伴的生活。

古代为什么有竹子(古代文人墨客为何大多都喜爱竹子)(4)

而另一位同样喜爱画竹的文人 — 苏东坡,也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肉与竹,正代表了苏东坡性格的本我,他的身上既有大吃“东坡肉”的洒脱、率真,也有“风来竹自啸”的超然、安闲。

古代为什么有竹子(古代文人墨客为何大多都喜爱竹子)(5)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有一次暂住进一栋空房子,他的第一件事不是清扫,而是先让人在院子里种竹子。

朋友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意思是,他要天天都跟竹子待在一起,真是爱竹爱得如痴如醉啊。

古代为什么有竹子(古代文人墨客为何大多都喜爱竹子)(6)

竹子能营造出雅致和清幽的氛围感,但他们痴迷竹子的原因,并不止于此。

古代为什么有竹子(古代文人墨客为何大多都喜爱竹子)(7)

竹和梅都有傲骨,竹却没有梅的高冷;

竹和兰都喜清幽,竹却没有兰的愁思;

竹与菊都很雅致,竹却没有菊的寂寥。

古代为什么有竹子(古代文人墨客为何大多都喜爱竹子)(8)

竹子的形态,所散发的气质,以及文人墨客所赋予它的品格和精神,很难不让人爱上这如同君子一般的竹子。


关注:筠风乐道,热爱传统文化,

回归传统审美,品味古人生活美学,

探索古代可持续生活方式,找寻属于自己的“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