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理论周刊六个必须坚持)

“六个必须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核心提示

“六个必须坚持”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总结、思想凝练和哲学概括,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构成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贯穿体现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为我们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金钥匙”。

郑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概括和高度凝练,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理论创新的根本立场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是衡量理论创新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尺度。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人民至上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系列根本问题,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而且彰显了理论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刻把握人民群众的鲜活实践和丰富智慧,提炼概括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形成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所思想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表征着理论创新的精神特质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既不能盲目排外,也不能照抄照搬。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来实现复兴。无论是刻舟求剑、封闭僵化,还是生搬硬套、食洋不化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只有坚持“两个结合”,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真理大树才能根更深、叶更茂。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党的创新理论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基础与文明根基,让“理论之树”结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累累硕果,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更大贡献。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揭示了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

恩格斯说: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僵化的和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和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只有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只有时代化才能深入人心。守正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就是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改革中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不断博采众长。守正创新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昭示了理论创新的基本路径

毛泽东同志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展进步,无不是在解决时代问题中实现的。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点,也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源,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在于准确把握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重大时代问题。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倾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以更宽广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要求,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给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答案,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总结了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

邓小平同志说:“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系统观念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系统观念审时度势、分析问题、推动工作,坚持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整体与部分、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等范畴,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理论创新的胆略气魄

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一百多年来,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占据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六个必须坚持”精辟概括和深刻阐述了党的理论创新规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的精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六个必须坚持”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总结、思想凝练和哲学概括,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构成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贯穿体现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为我们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金钥匙”。

“六个必须坚持”继承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科学的理论首先体现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新时代最鲜明、最突出地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行,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行,这是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最大底气和最大法宝。“六个必须坚持”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基点,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根本遵循。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资料整理及研究”(21&ZD047)的阶段性成果】

以智慧党建推动城市社区韧性变革

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理论周刊六个必须坚持)(1)

谢文 王启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重心不断向基层下沉,建设韧性社区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必须全面审视韧性社区建设的内在逻辑,使社区文化、治理、服务要素和党建协同起来,推动城市社区韧性建设变革,建设以党的领导为中心、以人民幸福为目标的现代化城市社区。

牢牢把握韧性的底色和规律,充分认识韧性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韧性”具有适应性、抗干扰性、恢复性等特性,适应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多个领域。新时代韧性社区的建设目标,是以社区共同行动为基础,进行社区与社区、社区与城市的资源连接,将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打造成具有能够及时感知、有效应对、适应各类外力影响及冲突风险并弹性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结构。在城市公共政策的指引下,构建预警、应急、恢复、学习四大子系统融合协同的动态韧性系统,围绕城市基层社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风险防范、环境保护、居民自治、社区管理等目标,提升社区的常态化稳定发展能力、风险应对能力、恢复发展能力,以此来塑造现代化韧性社区。

深刻认识韧性社区建设的不足和现实迫切。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城市基层社区成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挑战的前沿阵地和重要关口。在疫情蔓延与防控的过程中,暴露出了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特别是韧性社区建设方面与现实要求存在一些差距:(1)韧性协同能力不足,多元主体共治尚未形成;(2)韧性感知能力薄弱,智慧社区建设亟待完善;(3)韧性响应能力欠缺,数据信息资源缺乏整合;(4)韧性认同能力不强,社区主体参与广度不够;(5)韧性决策能力低下,社区管理机制有待升维。针对上述韧性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需要客观全面地分析当前基层社区治理目标同现实间不匹配的原因,一方面要注重发挥韧性社区建设各作用主体的内生优势,更好地实现韧性主体间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以韧性目标引领治理实践,以韧性制度保障目标实现。政府要坚持制度导向,规制和引导社区主体参与韧性社区建设。最后,要根据现实条件对资源要素进行统筹优化,充分发挥出资源要素的功能性优势,为实现韧性社区的目标提供外部物质支撑。

毫不动摇地坚持以智慧党建推动城市社区韧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建设韧性社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使社区文化、治理、服务要素和党建协同起来,大力推动城市基层社区的韧性变革,创新韧性社区治理的推进路径。其一,实现党建 文化,带领社区和基层组织增强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从整体上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二,实现党建 治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优势,协调调动城市社区组织韧性的增强。要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努力使不同的社区组织之间达到有序的配合与协调,以要素的方式将社区居民的能力聚集起来,使社区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接受者、参与者和创造者,在认知与认同上对社区居民的思维观念进行培育,使其形成对组织的忠诚度以及奉献精神。其三,实现党建 服务,创新社区服务的结构和类型,提高城市社区的供给韧性。坚持党建引领,利用现代信息搜集和分析模式,为社区服务精准提供所需资源。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在社区服务治理中的统领与协调作用,综合社区内部各要素,使社区服务便捷化、多样化。

[作者分别系湖南工商大学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党委书记、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区块链引领社区党建空间发展研究”(20DJA004)阶段性成果]

加强政治训练 锻造公安铁军

李林毅

近日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公安机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刀把子”,政治属性是其根本属性,加强政治训练、提升政治“三力”,对于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公安机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强化思想淬炼“铸警魂”。政治上的清醒源于思想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源于思想理论上的坚定。公安机关只有让理想信念成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才能把思想上的“总开关”拧得更紧。强调,“政治训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是搞几次培训就万事大吉了,而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公安机关政治训练必须坚持以思想淬炼为核心任务,瞄准问题短板、创新机制方式,牢牢掌握思想训练的主动权,全面占领思想训练的主阵地。要持续将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级各类培训和公安院校教学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建立健全分层分批政治大轮训制度,实施年轻民警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计划,通过定期轮训、重点调训、个人自训,教育引导全警牢牢把握“公安姓党”和“刀把子”的政治属性,把绝对忠诚融入民警血液、铸入警魂,夯实全警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

强化党性锻炼“强筋骨”。实践表明,共产党员的党性不可能自发产生,只有反复锻炼磨砺才能逐步牢固起来。公安机关政治训练必须坚持以党性锻炼为基本途径,强化制度落实、注重自我完善,扎实推进党员民警主观世界的改造工作,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要求。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开展“五型”党支部创建活动,切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派驻纪检组长作廉政报告制度,定期开展公安英模选树宣讲活动,完善人民警察职业仪式,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基地和警察博物馆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为基层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党性这个“大熔炉”中锻炼民警刚强“筋骨”。

强化实践历练“健体魄”。新时代公安工作实践,为公安机关政治训练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课堂。公安机关政治训练必须坚持以实践历练为关键载体,结合业务工作、用好平台抓手,在不断的公安工作实践中着力打造“四个铁一般”的公安铁军。要更加注重培养全警的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把战斗场当训练场,把执法案件当“活”教材,发挥重大安保维稳的载体作用,在重大专案、专项工作任务中组建临时党支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育苗”“墩苗”计划,加强政治方面的跟踪考察考核,推动公安民警在办大案、处急事、破难题中经受大考验,全面提升全警驾驭复杂社会治安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水平,更加坚定地履行好新时代公安机关“三安”使命任务,更加有力地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贯彻落实到全部公安工作中。

强化作风锤炼“塑形体”。经历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公安机关政治生态显著改善、警风持续优化、形象明显提升,但作风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公安机关的政治轮训必须坚持以作风锤炼为重点内容,严密管理制度、严格日常监督,实现抓在平时、管在日常、严在细处。要更加注重养成训练,加强内务建设,综合运用谈心谈话、警务督察、巡视巡查、日常考核等多种手段措施,持续校正民警思想坐标、端正行为举止、锤炼过硬作风,切实增强纪律的约束力和制度的执行力,努力做到警风端正、警纪严明、令行禁止,全面养成抓落实、重实干、守底线、重操守的作风,进一步塑造新时代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新形象。

(作者单位:湖南省公安厅政治部)

以系统思维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何锋

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纪检监察机关要保持政治定力,强化系统思维,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提升“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能力

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和“四风”问题,看似“小事”“小节”,实则体现是否做到“两个维护”,是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本质上是严肃的政治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不断提升“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抓”作风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持续增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时刻警惕疲劳厌战、松劲懈怠情绪。要紧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时发现和纠正基层落实中的政治偏差,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深刻揭示了正风肃纪是一项系统工程。党性党风党纪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在一致性决定了只有坚持“一起抓”,才能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告诫我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执纪工作中要善于从“思想深处”开展政治生态分析、廉政画像等工作,学会从党性和人民立场的角度分析和处理“四风”问题,推动改进学风、文风、会风,统筹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把三者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紧盯“关键少数”以上率下

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对一个地方和单位作风养成至关重要,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良好效果。纪检监察机关要善于扭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督促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把作风建设一抓到底,对存在作风建设松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的,既问直接责任,也问领导责任,对不抓不管、带坏队伍、搞乱风纪的从严惩治,推动作风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要对领导干部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运用谈话提醒、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等方式,督促其带头查摆自身作风方面的差距和不足。要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加大对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等待遇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四风”问题作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的重点,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突出重点问题“靶向治疗”

要结合当地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通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治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推动作风建设整体好转。全面贯彻中央纪委、省纪委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工作的意见和措施,精准把握本地阶段性纠治“四风”工作特点,细化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一项一项抓落实。既紧盯违规吃喝等老问题,严防反弹回潮,又密切关注快递送礼、收送电子红包等新表现新变种,严防潜滋暗长。持续纠治文山会海、督检考过多过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增加基层负担问题,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坚决纠治一切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让群众从一件件具体的事中感受到身边的事有人管,不断提升群众正风肃纪获得感。

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

纠“四风”与树新风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纠”是“树”的前提和基础,“树”是“纠”的巩固和深化。抓作风建设,必须树牢系统思维,将一体推进“三不腐”贯穿作风建设全过程,从健全机制制度入手,将“惩、治、防”贯通起来,让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积极督促领导干部带头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深化清廉建设固本培元,积极培树清廉单位示范典型,用好用活本土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以优良党风带动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促进党员干部更加相信、依靠、服从组织,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作者系湘西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