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时间的意义(读懂时间的密码)

寻找时间的意义(读懂时间的密码)(1)

前段时间去福建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馆参观,拜会馆长雷岩平老师,他送了我一本他的著作《时间的密码》。通过玉器,他把视角投向了遥远的古代,而我读他的书,想起了 十九年前在《福州晚报》当他小跟班的时光。

他带我们一起去宦溪考古,挖回了一堆碎磁片,然后饶有兴趣地研究起来。我不知道那些磁片现在哪里去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二十多年的时间积淀,让他成为了知名记者、知名收藏家和知名老师。

时间就是这么公平的裁判者,它会证明一个人的智慧,回报一个人的努力,也会实现一个人的梦想,最终成就一个人的美好。可是,时间又是不公平的,作为生命的长度,有的人很长,有的人很短,甚至短到连自己都无法觉察的地步。

不管怎么样,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即将告别人世时,不会因为生命仓促而遗憾,也不会因为人生漫长而抱怨;这样,他算是活得通透,因为参透了时间的密码。

寻找时间的意义(读懂时间的密码)(2)

1

生命是一个多维的立体,它由时间长度、成就宽度和自我认识的高度三个要素共同组成。

现在网络纪念一个人,常常是记得今天是谁的诞辰,或又是谁的忌日,比如,昨天是柳宗元的忌辰,今天是林志玲的生日。这死与生,一下子就让人想起了一个先贤生命的光辉历程。

一个人生死之间的跨度,就是这个人生命的时间长度,就像一个坐标的横轴。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会活到六、七十岁,有些人甚至还会活过一百岁,这并不需要多大刻意的努力。

人生的成就宽度就如一条抛物线,从上学开始上升,工作后有人继续上升,多数人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直到生命结束时重归于零。每个人的抛物线扬的高度是不同的,尽管有个人努力程度的因素,但更多的还受到了先天出身、时代际遇等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我认知都是缺失的,就更别谈有多少高度的问题了。所以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终生浑浑噩噩的人,甚至有些名彪史册、富可敌国的人,最终也不知自止而遗恨终生。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能够比较确定拥有的东西也只有时间了。就算有些人取得了一点小成就,也不过是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延续自己生存时间的物质罢了。

可悲的是,许多人缺乏这种认知,而是轻易地把人生的财富归结于权利、房子或者金子等这些物质的东西,坐拥美好的年华与自由而不自知,最后等到辜负韶华之后而又徒叹伤悲。

寻找时间的意义(读懂时间的密码)(3)

2

去年造访北峰牧原山庄的吕庄主时,听他振振有词的演说,印象最深的是一句是“我不愿意在不靠谱的人的身上浪费哪怕一分钟的时间”,当时觉得他还是太任性了,不料不到一年,我也在许多场合表明了这种观点。

现在回味吕庄主的这句话,我明显感觉到了一个年过半百的依伯对生命的崇敬,也体会到了他对别人的时间的尊重。可恨的是,生活中我们总是太多地遇到那种无端地浪费别人,也浪费自己生命的人。

我很害怕开会时的发言者,开头时他们通常轻轻松松地说:“我简单讲两句”,然后一圈子的人在听他讲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往往就是半个甚至一个小时,他还意犹未尽,不是主持人强行打断还是不想结束。

有意思的是一些议程既定的会议,发言人一上台也不知自止。月初去贵州某市参加一个行业培训,开班式安排30分钟,计划三个人讲话,没想到第一个发言的领导一个人就讲了35分钟。

年幼的时候,我读高中的邻居在房间里贴了一幅他自己誊写的鲁迅名言:“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我父亲教育我,没事别缠着他。

我从此相信,浪费别人的时间是杀人的罪过。

今年给各地各种培训班开了十几个讲座,说实话,每次讲座开始之前都是一次心理折磨,我担心自己的演讲是否能被听者接受,害怕自己是否在浪费别人的时间。特别最近一次,主办方开通视频系统,号称全市12个县市区一千多人共同收听收看,那么,我的两个小时,听众加起来就是3000多个小时,就是一个人的5个多月的时间,如果讲不好,那是多大的罪过啊。

后来我又到这个地方出差,遇到那天听讲座的同行,我不认得他们,他们却一眼认出了我,兴奋地向我表示敬意,终于让我心宽了许多。

《孟子•尽心下》云:“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二千多年过去了,人类没有进步,依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孟子再世,定然是要痛心疾首的,他痛恨那些浪费别人时间的人。

寻找时间的意义(读懂时间的密码)(4)

3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那么,给一个人时间,就是最大的善意了。

某天看杨诗诗发在公号的一篇文章,《人生的最后依托,是伴侣,而非子女……》,心有戚戚。

文章讲述一个养育了四个儿子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后的的孤独无助,她盼望哪个儿子能接她过去一起居住,可是哪个儿子也没有接她走,只是轮流陪伴照顾她,而且最后儿子们甚至都不耐烦了。那个母亲最后说:谢谢你们照顾我,但我后悔生下了你们……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我不知道她的四个儿子看到遗书后会有什么感觉。同样做为别人儿子的我,看后心理受不了了。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儿女,甚至妻子,我们最缺乏的就是陪伴。或者我们一边高呼“陪伴就是长情的告白”,另一边却刷着微信抱怨孩子不好好睡觉。

又想起吕庄主那句“我不愿意在不靠谱的人的身上浪费哪怕一分钟的时间”的话,我不知道在他眼里,手机算不算不靠谱的,如果是,那一定是手机背后那个人不靠谱,可我们又在它身上浪费了多少时间。

我回想起十年前我外公去世的前几天,我去看望他,手机嘀嘀地响个不停。那时没有微信,是短信,单位的事情,我只好边回复边与他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这个一生暴躁的老头显然不高兴了,朝我挥挥手,意思是自己忙去吧。

好在在陪伴的问题上,总是不乏榜样的。前天在“顾北斋”读到了周安林的《泪不轻弹》,作者讲述他的妹夫18年如一日照顾重病妻子,也就是作者的妹妹的故事。读来不觉泪目,想起了一个对子: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

而这里所说的真情,主要是指不离不弃的陪伴。

寻找时间的意义(读懂时间的密码)(5)

4

时间是最宝贵的,是需要尊重的,这是最基本的。时间更重要密码,还在于它的穿透性。

毛先生晚年最后一次接见外宾,据说是艾森豪威尔的后人,对方恭维他是世界伟人,改变了世界。毛主席回答说:我们没有改变世界,我连北京的周边都改变不了。

这不是谦逊,而是他老人家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结论,或者说,是他熟练应用时间的穿透性所获得认知。

时间的穿透性要求我看问题时能用历史的眼光去看问题,能将问题放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去认识。

昨天与一个多年未见同学见面,没有料到居然会对许多问题都有共同的看法。后来想想,这也符合历史的穿透性,因为我们年龄相同,职业一样,又运用的相似的论证方法,结论自然不会不同了。

但吊诡的是,一再被历史证伪的东西,却总都能引起社会的狂热、人们的迷失,这本身也许就是历史穿透性的表现吧?

比如校花、系花,上大学时总受关注,得到种种优待,可到后来,全系、全校混的最悲惨也往往就是校花了。这个道理很简单,“自古红颜多薄命”嘛,可是,不管怎么样,人们还是趋之若鹜,校花、系花本人也没有任何警觉,坦然接受,自挖深坑。

26日开始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现在舆论基本已经统一了,始作俑者贺建奎应该被订入历史的耻辱柱,一些平台也开始大删支持他的言论了。真不明白,这么复杂的问题,咋这么快就形成共识了呢?

可是按照时间的穿透性,真理到底在谁手上,还真需要时间来检验。

很久没写这种心灵记录式的文章了,不是因为对生活麻木了,而是许多时候,讲真话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过,有些时候,既便付出代价,也要尊重内心的感受。

寻找时间的意义(读懂时间的密码)(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