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油果的种植技术要点(牛油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牛油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闽南师范大学校长基金项目(KJ18004);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T19038)。

柯玲俊,余惠文

牛油果 Persea americana Mill.是多年生常绿乔木,属樟科(Lauraceae)鳄梨属 Persea,也称为油梨、鳄梨和酪梨等 。牛油果素有“森林黄油”的美誉,其果肉细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能降血脂、平衡激素和延缓细胞衰老,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效,广受消费者喜爱 。牛油果不仅营养价值丰富,其经济价值更不可忽视,可用作食用油 、高档化妆品及医学软膏中的必要添加剂 ,也可作为生物燃料及重要的工业衍生物,还可作为生态治理和城市景观绿化树种 。牛油果的原产地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南北纬 3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均可种植,以美国南部、危地马拉、墨西哥及古巴栽培最多 。牛油果生长适应能力较强,目前已引种扩大到南北纬 40°的广大地区。我国在上世纪 20 年代引种牛油果,但主要零星栽培牛油果的实生苗后代,缺乏商品价值,广西和海南在 80 年代后期开始牛油果的商品化种植,如今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沿海的亚热带省区均有少量栽培 。我国是消费大国,对新兴的牛油果更是青睐,但目前国内牛油果栽培面积小、产量低,过分依赖进口,价格高昂,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广泛引种、驯化,使优良品种本土化;加强良种选育,培育特色新品种;优化栽培管理,实现高产稳产,成了我国牛油果发展的几项主要任务。牛油果在我国发展时间短,种植分散,栽培经验匮乏,管理粗放,因此产量较低,品质欠佳,经济效益差。本文就国内外牛油果的栽培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实现我国牛油果的大面积、高效、优质生产提供参考作用。

1 育苗

1.1 实生繁殖

实生繁殖是牛油果传统的育苗方法,种子的选择和处理至关重要。挑选营养物质丰富的大种子,出苗齐、苗粗壮;洗净种衣外的果肉和杂物,剥除蜡质种衣,使种核充分吸收水分,缩短出苗时间 。种子在 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 5-10 min 消毒后,经 125~1000 mg/L 的赤霉酸处理,发芽率高达96%~100% 。为提高种子的利用率,可把牛油果种子纵向剖成 2~4 片 。种子处理好后,按粒距 10 cm、尖端向上播入催芽沙床,覆层沙子厚度为 3 cm,催芽期间要保证芽床湿润 。幼芽 30 天左右出土,芽尖冒出床面 8 cm 左右起出,移入育苗袋继续培养,待果苗秆粗 0.6 cm 以上可进行嫁接 。

1.2 扦插和嫁接

牛油果的扦插有硬枝扦插和绿枝扦插两种,都应选择芽眼饱满、无病、无虫的健壮枝条作插条,每根插条留 2~3 个芽或叶,经 NAA 或 IBA 等促进生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插在温暖湿润的沙床中生根发芽。Ali 等 发现‘Feurete’牛油果的插条经 6000 mg/L 的 IBA 生根液处理后,插条的成活率、根系和芽的生长都较好。嫁接是牛油果常用的技术,选择芽眼饱满、没有结果的外围阳枝作接穗,国外流行腹接,而国内常用劈接,以春、秋两季成活率最高 。何国祥等 采用幼芽嫁接,接穗抽芽早,幼苗生长快。嫁接的砧木可以是实生的,也可是经扦插而来的无性系砧木,以抗根系病原菌的品种为宜 。

1.3 茎段组织培养

牛油果的实生幼胚苗茎段带菌较少,生长势旺盛,是牛油果组织培养的优良材料。Schaffer 等 认为培养时较高的 NO 3 - 和 CO 2 浓度有利于茎段的增殖和幼苗的生长。不同部位的茎段诱导率不同,Pitekelabou 等 发现‘Nauclea diderrichii’幼嫩枝条上端的茎段诱导效果最佳。何碧珠等 通过实验探讨出适宜茎段组织培养的配方:无菌株系诱导、潜伏芽萌发诱导和丛生芽继代培养基的相同成分为 WPM(woody plant medium) 2%蔗糖 0.2%活性炭 0.65%琼脂,区别于培养基中 6-BA、NAA 和 ZT 的浓度:无菌株系诱导培养基中浓度分别为 1.0 mg/L、0.3 mg/L 和 0.5 mg/L,潜伏芽萌发诱导培养基中浓度分别为 2.0 mg/L 、0.5 mg/L 和 1.0 mg/L,而丛生芽继代培养基中浓度分别为 3.0 mg/L、0.3 mg/L 和 1.0 mg/L;幼芽生根培养基为 1/2WPM 2%蔗糖 0.2%活性炭 0.65%琼脂,培养基中仅含 0.5 mg/L IBA 和 0.5 mg/LNAA。当试管苗高 5 cm、根长 3 cm 时可进行移栽炼苗 。

2 定植建园

牛油果原产于亚热带,不耐低温,要求年雨量 1000 mm 以上,根系浅,怕强风,忌积水,因此牛油果园应建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亚热带低丘坡地上 。大多数牛油果品种为雌雄异熟花,自花授粉结实率极低,建园要注意搭配品种来提高授粉率,应选择花期相遇的 B 型花和 A 型花品种按1:(1~4)进行间种 。建园品种的选择也要考虑栽培目的,‘桂垦大 2 号’、‘桂研 10 号’、‘Hass’、‘Lula’等品种适合鲜食,而‘Hass’和‘Feurete’等适合榨油 ;选择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搭配种植可延长鲜果的供应期,品质优良的早熟品种有‘桂研 10 号’、‘桂垦大 2 号’等,晚熟品种有‘桂垦大 3号’、‘Hass’等 。牛油果宜在 3 月(春)和 11 月(秋)定植,株行距以 5m×5m 为宜,定植穴长宽高都为 1 m ,定植时应施足底肥,每穴施入 30~40 kg 土杂肥 2.0~3.0 kg 磷肥 2.0~3.0 kg 饼肥 0.5~1.0 kg 石灰后覆土,土层高出地面 20 cm 左右 [25] 。定植时要确保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并浇足定植水,定植后定期浇水来维持土壤湿润,以促进根部生长,如遇长期大雨要及时排涝 。

3 土肥水管理

新定植的牛油果苗树盘可用锯末、杂草等覆盖保水。1-3 年生牛油果幼年果园行间空,套种大豆、花生等豆科绿肥来固氮,并结合冬季扩穴改土时增施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26] 。幼树应薄肥勤施,1-2 个月水施一次,每次株施 0.2~0.3 kg,氮(N)、磷(P 2 O 5 )、钾(K 2 O)施用比例以 2:1:3 为宜,越冬前适当增施钾肥;幼树根系伸展有限,可在距离树冠滴水线 20 cm 以上的外围开浅沟施肥 。牛油果为浅根性乔木,以菌根代替根毛,不易形成不定根,3 年以上的牛油果树根系已伸展较远,行间深耕伤根严重,极易引发根腐病,要避免机械深层松土和除草 [26] 。初结果树,每年要施 4 次关键肥:2 月下旬施花前肥,株施 5 kg 优质腐熟有机质 1 kg 磷肥 0.5~1 kg 钾肥, 5 月下旬、7 月下旬和 9—11 月分别施稳果肥、果实膨大肥和采后肥,均可株施 1 kg 复合肥 0.5 kg 钾肥;成年结果树,每年施 3 次肥,春、夏季氮(N):磷(P 2 O 5 ):钾(K 2 O)为 2:2:3,秋季为 2:4:5,株施 2~3 kg 。牛油果日常管理对水分没有特殊需求,但开花换叶期和果实膨大期缺水会造成严重减产;遇长期干旱应及时灌水,降雨量大的雨季应及时排涝,否则会引起根部缺氧及根腐病 。

4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可培养良好的树形,集中养分供应,使牛油果树通透、健壮。牛油果生长势强,一年可抽梢 3~4 次 。牛油果幼树以整形为主,1-3 年生幼树要对每次抽生的新梢留 30~50 cm 进行摘心打顶来促进分枝和树冠矮化,主干高度宜控制在 80~100 cm,定干时选留 2~3 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枝条培养成主枝,构建良好的树形骨架,当部分过于直立的主枝长到 100 cm 左右再次进行短截,有利于控制好树冠高度并促进分枝 。进入结果期的牛油果树以轻剪为主,但对于下垂细弱枝、病虫枝、干枯枝和交叉荫蔽枝,要及时进行疏除,使树形开张,树体通风透光,从而减少病、虫害,促进牛油果树开花结果 。

5 花果管理

牛油果为圆锥状花序,花小,淡黄色或黄色,着生在辅养枝上,花的成果率很低,做好花果管理是牛油果增产稳产的关键 。植株郁蔽,光照不足,易导致枝叶徒长、花果稀少,定期对牛油果树进行修剪,集中养分供应,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生长。牛油果开花频繁,产量却很低,Garner 等 认为牛油果的花和果实大量脱落是由于缺乏花粉萌发和受精,而 Boldingh 等 发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硼含量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因此花期要增加树体营养并适当喷硼。风媒传粉成效小,Ish-Am 建议在牛油果果园适当养蜂,可以增大授粉率,提高坐果。Stino 等 发现在 10 月、1 月和 4 月期间每棵施氮1200 g 并结合叶面喷施 1 g/L 硼锌组合液,可有效促进花粉萌发和果实发育,并能提高果实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 C 含量。套袋是果实管理常用的技术,能减少病、虫害和改善果实的品质,李德友等 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对牛油果进行套袋,结果表明无纺布套袋效果最佳。牛油果采后的茎端腐病是从花期感染真菌开始的,Demoz 等 应用 B246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拮抗剂处理牛油果的花,可有效降解引起茎端腐病的真菌。牛油果结果也存在大小年现象,大年要疏花、疏果,小年要保花、保果。

6 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和炭疽病是牛油果常见的两大病害。根腐病属土传病害,由疫霉菌、蜜环菌、焦菌和丝核菌等多种病原菌引起;牛油果染上根腐病后,须根坏死,叶片枯黄,不再发梢,最终植株死亡 。根腐病的源头在植株根部,选用耐病砧木,培育健壮根系,避免根系受损,及时排涝防止积水,可有效预防根腐病的发生。根腐病发病初期,增施有机堆肥和石灰来改良土壤呈中性,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进行生物防治,或定期用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或 35%的土菌灵和硫酸铜等化学药剂灌根,可以控制植株的病情蔓延;而根腐病发病后期,病情难以控制和治愈,应立刻挖除病株并集中烧毁 。炭疽病主要危害牛油果的果实,采前引起落果,采后引起腐烂,采前及时剪除病叶病枝并喷洒施保功、百菌清或炭疽福美等药剂,采后用 1%壳聚糖 1%百香果油(3:1)混合液处理,能有效控制炭疽病的发生 。还有疮痂病、尾孢斑点病、小穴壳果腐病、蒂腐病、疫霉果腐病和烟煤病等多种病害为害牛油果的叶片、枝条和果实,因此在栽培和贮藏过程中要及时剔除病枝病果,减少机械损伤,避免各病害间的交叉感染。牛油果的害虫有潜叶蛾、蚜虫、蓟马、金龟子、椿象、木蠹蛾和刺蛾等,这些害虫以牛油果的叶、枝干和果实为食,可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洒菊酯类药剂进行化学防治,减少虫害的蔓延 。

7 采收与贮藏

牛油果定植后 3 年开始挂果,牛油果属于后熟型水果,采收期集中在 8-9 月份,不同品种稍有差异。牛油果贮藏过程中最大的损耗是腐烂,而腐烂是真菌侵入果实表面的伤口造成的,人工采收要尽量避免机械伤并及时杀菌 。炭疽病极易引起采后牛油果的腐烂,经 0.2%咪酰胺或 0.05%苯莱特 0.05%咪酰胺处理过的牛油果可在 13℃下贮藏半个月不出现炭疽病 。适当的热处理可有效防止果实的腐烂,‘桂垦 3 号’和‘Hass’采后分别用 50℃、0.1%施保功浸泡 10 min 和 5 min,可大大提高防腐效果 。Sisler 等用含 0.4%涕必灵或 0.1%苯菌灵的蜡液进行牛油果涂蜡,钟秋平等用 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壳聚糖涂膜牛油果,Bertling 等用 5000 mg/L 和 13000 mg/L 硅酸钾浸泡‘Hass’牛油果,包冬红等用5 mL/L 的柑浓素对‘Hass’牛油果进行处理,发现均能抑制蒸腾、降低呼吸强度、延迟果实软化,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牛油果普遍采用低温贮藏,不同类型的牛油果贮藏的适宜温度差异较大,西印度系为 12.8℃,危地马拉系为 8℃,墨西哥系为 4℃ 。Dixon 等发现不同采收时期的‘Hass’牛油果贮藏的温度要求不同,采收初期为 5℃,采收中期降为 4℃,采收后期提高到 7℃,这样能降低腐烂度,延长贮藏时间 。

8 问题和展望

我国引种栽培牛油果已有 100 多年,但发展缓慢,国内市场依赖进口,价格高昂,极大地阻碍牛油果的本土化和平民化。直接引种驯化国外‘Fuerte’和‘Hass’等优良品种能促进牛油果产业的发展,但选育适合我国栽培的优良品种才是关键。海南已初步建立了牛油果种质资源圃,并收集了 100 份以上种质资源,可为牛油果的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基础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单位也选育出‘桂垦大 2 号’、‘桂垦大 3 号’和‘桂研 10 号’等丰产的优良品种 ,但我国收集的牛油果种质资源相对匮乏,培育的优质新品种数量少,应加大从北美和中美洲等牛油果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原产地引进牛油果野生及栽培种质资源,以大量的种质资源为基础,筛选优良单株,发展杂交育种,辅以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来加快牛油果优良新品种的选育进程。

牛油果集中在广西、海南、广东等地种植,福建、台湾、云南等地也有少量栽培 ,但种植零散、面积小、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不佳,难以实现牛油果的优质高产。牛油果对光照长短没有要求,年降雨量 1000 mm 以上能正常生长,凡柑橘(尤其甜橙类)能茂盛生长的土壤都适宜,且墨西哥类型的牛油果可耐-7℃~-10℃低温 ,因此可结合设施栽培来拓宽牛油果种植的地域,特别是适合甜橙种植的温带地区,如江西、湖北和重庆等地可引种试验。我国牛油果栽培管理经验不足,应集中国内牛油果的栽培研究力量,汲取国外先进的栽培管理经验,并结合中国地区特色,尝试将农户、农场、企业和科研单位等混合组建合作模式,并建立行业标准来保障品质,促进牛油果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牛油果的种植技术要点(牛油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