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进化史完整版(BBC古生物进化史-4)

中生代-侏罗纪中期 年代:1.52亿年前 地点:美国可罗拉多州

29.剑龙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和白垩纪早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12公尺长和7公尺高,重达4 吨。 它最著名——也最受喜爱的——是大型、骨质的板片分布在背脊以及尾部四个钉状脊。它的脑部与头颅非常的小。它以四足行走,可能觅食较低的植物,因为它的臀部位非常高而肩部却非常的低平。剑龙也是侏罗纪中数量众多的著名恐龙,外观上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有一整排的三角形骨板及尾巴上的四枝尖刺,巨大的剑龙头部非常小,脑容量甚至比小狗还小,因此科学家认为它们是一种很笨的恐龙。剑龙是典型的食草恐龙。全长7米,如果算上骨板的高度,身高可达3.5 米。整个身躯如同大象,但只有一个小得可怜的脑袋,大脑只有一个核桃般大小。它的背上长着两排三角形的骨板,宛如一把把插着的尖刀。剑龙是完全用四足行走的恐龙,大小与象差不多,前肢短,后肢较长,整个身体就像拱起的一座小山。最初,科学家们估计这些骨板是像护盖一样平铺在恐龙身上的,后来,经过仔细的研究,最终确定骨板是竖立的。当气温降低时,剑龙就会张开骨板,吸收阳光的热量,气温升高时,又会将骨板转一下,利用凉风散热。

地球生物进化史完整版(BBC古生物进化史-4)(1)

30.梁龙 梁龙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它们的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梁龙全长27米。由于背部骨骼较轻,使得它的身躯瘦小,只有十几吨重,体重远不如迷惑龙和腕龙。它的牙齿只长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细小,这样它就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了。鞭子似的长尾巴可以帮助它抵御敌害,也可以赶走所到之处的其他小动物。可以想象得出,梁龙在吃食的时候,尾巴在不断抽打的情形。梁龙是个巨大的恐龙,它脖子长7.5米,尾巴13最长14米。尽管梁龙体型很大,梁龙的脑袋却是纤细小巧。它的鼻孔长在头顶上。嘴的前部长着扁平的牙齿,嘴的侧面和后部则没有牙齿。它的前腿比后腿短,每只脚上有五个脚趾,其中的一个脚趾长着爪子。梁龙的脑袋非常小,所以它不聪明。梁龙是草食动物。吃东西时,它不咀嚼,而是将树叶等食物直接吞下去。一些大型食肉恐龙会捕食梁龙.如果让20位9岁左右的小朋友头脚相接的躺在地上,他们组成的长度基本上同梁龙的体长差不多。梁龙的脖子又细又长,尾巴像鞭子,四条腿像柱子一般。梁龙的后腿比前肢稍长,所以它的臀部高于前肩。从其纤细、小巧的脑袋到其巨大无比的尾巴顶稍,梁龙的身体被一串相互连接的中轴骨骼支撑着,我们称其为脊椎骨。它的脖子是由15块脊椎骨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块,而细长的尾巴内竟有大约70块!尽管梁龙身体庞大,但它完全可以用脖子和尾巴的力量将自己从地面上支撑起来。梁龙能用它强有力的尾巴来鞭打敌人,迫使进攻者后退;或者用后腿站立,用尾巴支持部分体重,以便能用巨大的前肢来自卫。梁龙前肢内侧脚趾上有一个巨大而弯曲的爪,那可是它锋利的自卫武器。就像人类的鞋后跟一样,梁龙的脚下大概也生有能将其脚趾垫起来的脚掌垫。有了它,梁龙在行走时就不会因为支持沉重的身体而使肌肉感到太吃力。

地球生物进化史完整版(BBC古生物进化史-4)(2)

31.嗜鸟龙 意为“偷鸟类者”,是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晚侏罗纪的劳亚大陆西部,约为现在的北美洲。 嗜鸟龙发现目标时会突然跃起扑向猎物,这一方法适合捕捉早期的鸟类、类似鸟类的恐龙以及翼龙。但它更常吃的也许是蜥蜴以及其他小型的哺乳动物,甚至是孵育中的其他恐龙。但也有人推测,嗜鸟龙可能会专找一些大型的恐龙进行围攻,或者以吃其他动物的腐尸为食。

地球生物进化史完整版(BBC古生物进化史-4)(3)

32.异特龙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身长7-9米,最大9.7米,体重1.5~2吨,最重3.6吨。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于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在大众文化中,异特龙与暴龙皆是大型肉食性恐龙的代表。异特龙也是博物馆常见的恐龙之一,部分原因为克利夫兰劳埃德恐龙采石场所出土的大量异特龙化石;到了1976年,已经有三大洲、八个国家的38个博物馆具有从克利夫兰劳埃德恐龙采石场所出土的异特龙化石。异特龙是犹他州的官方州恐龙。

地球生物进化史完整版(BBC古生物进化史-4)(4)

33.腕龙 是蜥脚下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ς”(蜥蜴)结合而来,因它的前肢比起后肢大很多。腕龙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龙之一。侏罗纪晚期的巨大草食性恐龙,名字的原意为“有武装的蜥蜴”。 腕龙属于蜥脚下目,是种四足草食性恐龙。不同于蜥脚下目的其他科,它的身体结构像长颈鹿,有着长前肢,颈部高举。腕龙有个长脖子、小脑袋和一条短粗的尾巴。走路时四脚着地。腕龙的前腿比后腿长。每只脚有五个脚趾头。每只前脚中的一个脚趾和每只后脚中的三个脚趾上有爪子。腕龙的牙平直而锋利。腕龙的鼻孔长在头顶上。腕龙有个非常小的脑袋,因此不太聪明。它们成群居住并且一块外出。腕龙生小恐龙时不做窝,而是一边走一边生,于是这些恐龙蛋就形成了长长的一条线。腕龙不照看自己的孩子。它们吃东西时,腕龙不咀嚼就将食物整块吞下。

地球生物进化史完整版(BBC古生物进化史-4)(5)

34.无尾颌翼龙 这种快速飞行的小型翼龙用它锐利的牙齿在空中捕捉昆虫。一些无尾颌翼龙可能生活在巨大的蜥脚类恐龙的身上,以吸血昆虫为食。

地球生物进化史完整版(BBC古生物进化史-4)(6)

中生代-侏罗纪末期 年代:1.49亿年前 地点:牛津海

35.平侧滑齿龙 滑齿龙意思是“平滑侧边牙齿”,是种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里短颈部的上龙亚目。滑齿龙生存于中侏罗纪的卡洛夫阶,约1亿6000万年前到1亿5500万年前。

滑齿龙是一种海洋爬行动物,在侏罗纪晚期,它们粗壮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桨鳍的驱动下四处游荡。滑齿龙的长颚里满部尖锐的牙齿。滑齿龙的鼻腔结构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气味,这样滑齿龙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现猎物行踪。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齿龙一生都在水中度过,因此它们也是卵胎生动物,喜欢在浅海域产仔。

滑齿龙是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的动物,一些保存相当完好的滑齿龙骨骼化石,清楚显示牙齿的排列及其头部的形状。但这些头骨并不一定就属于片中威胁牛津夏(oxford shire)附近水域。在BBC中,滑齿龙根本不是150吨重,而是15-20吨重。

地球生物进化史完整版(BBC古生物进化史-4)(7)

36.大眼鱼龙 希腊文意思为“眼睛蜥蜴”,因为它极大的眼睛而得名,是种生存在侏罗纪中到晚期的鱼龙类,约1亿6500万年前到1亿4500万年前。它拥有海豚形状的优美外形,身长6米,嘴部几乎没有牙齿,是为了捕食鱿鱼的适应结果。大眼鱼龙主要的化石发现于欧洲、北美洲与阿根廷。[1]这是侏罗纪晚期中等体型的肉食性鱼龙,生活在广大的海洋,它可能在靠近水面的地方捕食,鱿鱼是它的美味佳肴。为胎生动物,并只有在生产时才会靠近岸边。它们的游泳速度可能相当快,并以没有牙齿的长嘴追捕乌贼和鱼类,大眼鱼龙的每个眼窝直径大约有10厘米,每个眼球周围都有眼眶,能防止眼睛在水的压力之下塌陷。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欧洲。

地球生物进化史完整版(BBC古生物进化史-4)(8)

37.短颈龙 龙类,生存于白垩纪的美国与哥伦比亚,约1亿1000万年前。短颈龙是已知北美洲最后出现的上龙类,身长约12米。重8吨,一旦下海,便成了水中蛟龙。

地球生物进化史完整版(BBC古生物进化史-4)(9)

38.扭椎龙 扭椎龙又被称为优椎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一直是欧洲最著名的大型肉食性恐龙(有研究说“扭椎龙是一种食腐动物”)。不过,目前人们对这种恐龙的了解仅限于在英国挖掘出的一具化石标本。刚开始还把它和另一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斑龙混在一起。生活在与滑齿龙同一时期,同一地点。

地球生物进化史完整版(BBC古生物进化史-4)(10)

(未完待续)

老朋友请推荐给自己的朋友,支持恐龙世界。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恐龙世界”或“dinoshijie”来关注我们,了解恐龙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