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

赵端礼(公元1842年—1909年),字用甫,号会楼、吴山,云南腾冲洞山乡吴邑村(今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腾越镇黄坡社区吴邑小组)人。清光绪年间举人,后在腾冲来凤书院(现址为腾冲第一中学)掌教,民国元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根源(今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人,出生于今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九保乡)的老师。参与纂修《腾越厅志》,著述有《来凤山馆诗文集》。

吴邑村的历史发展可追溯到元元至十四年(1277年,南宋景炎二年),吴邑村立村始祖谷觉悟,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元授“招讨司”职随军南征缅甸,因功留守腾冲,被册封为“云南都司腾冲卫指挥使千户候世袭土司”安边定远。至清咸丰年间,发展至四、五十户,族人200多人。因清咸、同年间战乱,房屋被毁,谷氏族人只好远走他乡,不知所终。

赵氏一族,始祖赵德宏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随明军大将沐英(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南征,率军克金齿[中国古代族名,一般认为是泰族的先民。“金齿”是指把牙齿染成金色。傣族自古有染齿的习惯,元朝时期称傣族为“白夷”,因染齿之俗,也被称作“金齿白夷”。元朝指“金齿白夷”聚居地。主要居住地在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龙陵县,临沧市临翔区、凤庆县,德宏州潞西(芒市)市、盈江县,普洱市孟连县等地。元至元四年(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八月,封皇子忽哥赤为云南王,立大理等处行六部,归云南王府管辖。金齿地区成为当时云南最大的政治区之一,隶属于云南六部],镇抚潞江(怒江)诸夷,其子赵琮、孙子赵春开州建城有功,守职腾越(腾冲),世居吴邑。现赵姓后裔分别在大吴邑、中吴邑、小吴邑三个自然村居住,有160余户,人口680多人。

自明天启年至清朝末年近三百年间,吴邑村得山川灵气所钟,孕育了赵氏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共历十余代,代代“举、贡不绝”,“三百里出三进士,八贡生”,“一科中三举”,誉满腾冲乃至云南。赵氏家族中大多数人中举后,都不愿涉足官场,或以执教授徒为业,或从事著述为务;历代师贤为腾冲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吴邑赵氏十五世祖赵可随,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乡试岁进士[“岁进士”不是殿试进士,是对于“岁贡(生)”的一种雅称。明清科举,按期选拔各地府、州、县学的“生员”(俗称秀才,可理解为国家的学生),贡入中央国子监(俗称“出贡”),称“贡生”。清朝的贡生分为岁贡、恩贡、优贡、拔贡、副贡、例贡六类,合称“五贡”。其中以“岁贡”(岁贡生)最多],二十六岁举乡饮大宾,主讲来凤书院,教徒甚众,造就四十余人,门生李成恩颂联云:“教思化雨春风里,德望南山北斗间”。吴邑赵氏十七世祖赵庆荪,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乡试岁进士,师道尊严,玉成诸生。吴邑赵氏十七世祖赵文荪,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科乡试第八名乡进士(“乡进士”不是进士,是对指乡试中式举人的一种雅称),时年三十岁,再掌来凤书院,及殁云贵总督伊文敏(籍贯不详。历云贵总督位共77位,无此人)挽联云:“礼乐诗书栽下一州桃李,文章气节贻为百代楷模”。吴邑赵氏十七世祖赵贻荪,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岁试(即岁考,由提学官和学政主持的对生员一年一次考试,以评定优劣、赏罚)游泮[儒生(读书人)经考试取入府、州、县学为生员,谓之游泮],同年科试一等一名补廪(例贡之一,指捐款于官家“援例捐纳”取得贡生资格,分附贡、增贡、廪贡等),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科中乡试第五名举人,主讲来凤书院十六年。吴邑赵氏十九世祖赵端礼,清光绪五年(1879年)乙卯科乡试第十二名举人,选授大姚县(今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教谕(学官名,掌管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再选缅宁县(今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教谕,均不就职,宁愿在家乡教书育人,掌教来凤书院十五年,造就成名弟子甚众;腾冲籍举人革孚言、张映瀛、贺时雍、李根源、李学诗、李治等均出其门;教导弟子:“读书人乃生民立命种子,无论穷通,要当以正人心、维世教、端风化为己任。”,因此在收录生徒时立有三项条教:一是要勤,做饭、提水、洗濯、洒扫等,必须自己动手,不得假手仆役。二是要俭,不准穿丝绸皮软。三是要刻苦,要用功学习,不准旷课。尤其对富家子弟则更为严格。又七条训示弟子:一是立志;二是敦品;三是谨行;四是习苦;五是高名节;六是不欺;七是博学。

赵端礼对腾冲的又一贡献是纂修《腾越厅志》,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陈宗海(籍贯不详)复任腾越厅同知,聘请赵端礼具体负责纂修《腾越厅志》。赵端礼广征博引,认真考证,对史实记载详明,是腾冲现存志书中比较完整的一部。

民国元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根源,在赵端礼门下学习八年,是李根源一生中从师最长,受益最多的恩师。李根源回乡省亲时,特别到吴邑拜望赵端礼。当李根源到达吴邑村口时,下马步行,心中无限感慨,赋诗一首:“一代硕儒来凤师,程门中立怅何之?今从吴邑村前过,犹记春风坐我时。”

赵端礼去世后坟墓仅有一碑一座,由此可以看出,赵端礼一生为人是多么简朴、情操高尚。腾冲原文联主席刘正龙为吴邑赵氏撰写碑文时,对赵氏教育世家作了精辟的评价:“杏坛名师三百载,文化津梁第一村。”

吴邑赵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赵端礼发起,因中途资金不足,只建了主房便停止了。至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发动族人捐资才得以完善工程。

吴邑村于2014年被定为国家级古村落。

赵端礼题来凤书院联:

来不拒、往不追,苛以是心斯乐受;凤所居,鸾所止,养成尔羽自高飞。

《一泓热海小引》(清·赵端礼)

鼎沸者,其形也;熏蒸者,其气也;波涛汹涌,气象万千者,其势也。奔腾澎湃,热浪翻波;光怪陆离,滚锅发涨。异哉。孰如东南隅之“一泓热海”也!此地去城三十里许,名硫磺塘。水出两山间,如锅中滚水状,与大洞温泉不同。山侧又有冷泉流出,村人置浴室数间,随地引流,冷热相和以便沐浴。噫嘻!兰亭之盛事难逢,得此差堪拔除;沂水之春分何处,藉兹聊以优游。传奇景于腾阳,未必非边隅之名胜。

《腾越十二景小引·来凤山》(清•赵端礼)

在城南三里许凤山之麓,其地有古刹仙观,茂林修竹,四时景物,清雅异常,为骚人名士选胜之所。其景之奇幻而出于天然者,莫如春和雨霁,一缕晴晖;秋朗气清,半山岚雾。或环而如带,隐抱山腰;或叠而成罗,高悬岭际。盖本天地之氤氲,而发山川之灵秀者也。

延伸阅读: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从隋初开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其间经历了1300多年。这期间,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到明清时期登峰造极,“金榜题名”成为文人一生追求的目标。

明清时期的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份中的八月举行,所以又称“秋闱”。乡试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接下来是会试,举人取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乡试的第二年在京师举行,因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考中的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结束后紧接着进行殿试。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参加殿试的人员是不久前选拔出来的贡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以上选中的统称为进士。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所以称“金榜”(张贴的称“大金榜”,供皇帝查阅的称“小金榜”),中了进士就是金榜题名。

在进行三级考试之前,首先还要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那就是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童生,考中被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考上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要想考中秀才也很不容易,远非我们现在人理解的那么简单。童试包括县试、府市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才是生员,被分往各府、州、县学学习。有些人考了一辈子,连个秀才也考不上,成了白发老童生。生员(秀才)分三等,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不供膳食,简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即才入学,称附学生员,简称附生。生员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又称贡监。

贡生的种类:清代有六种贡生:岁贡、恩贡、优贡、拔贡、副贡、例贡。

恩贡:凡遇皇室或国家庆典如皇帝登基,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除岁贡外,加选一次作为恩贡。清特许先贤后裔入监者,亦称恩贡,比如,朝廷每年都会给孔氏后裔一定的贡生名额,以示尊孔崇儒。

岁贡: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明朝府、州、县学生员,由官府给廪膳,补助生活,称为廪生。清朝须经岁科两试,成绩优异者,才能称为廪生)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岁贡,由于大都挨次升贡,故有挨贡的俗语。

优贡:每三年各省学政三年任期满时,就本省生员择优报送国子监的,称为优贡。每省不过数名,亦无录用条例。清同治中期规定,优贡经廷试后可按知县、教职分别任用。

拔贡:每十二年各省学政考选本省生员择优报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称为拔贡;初每六年选拔一次,清高宗乾隆七年(1742年)改为每十二年一次。名额是每个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

副贡:乡试也就是秀才考举人的考试中,没有考中举人,但成绩尚可,取入副榜直接送往国子监的贡生。始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明朝非常制,明永乐中期会试曾设副榜,明嘉靖中期设乡试副榜,准作贡生。清朝定制为各省学政在乡试录取名单外增列的优秀落榜名单,入国子监读书肄业,称为副榜贡生。副榜不能参加会试,但既可被挑选为官,又可人国子监。入国子监读书,也是人生转折的一件大事,只要能认真苦读,按期肄业,就可以被挑选做官,所以成为监生也是值得祝贺的事。

例贡:是指捐款于官家“援例捐纳”取得贡生资格,分附贡、增贡、廪贡等。

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是岁贡,后来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传统社会公办学堂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贡生算是地方层面的高级知识阶层,所以有资格获得这个级别的“职称”

而“岁进士”是什么意思呢?“岁进士”就是岁贡生,是各府、州、县学每年从年深的廪生中挨次升贡,选拔贡入国子监深造的生员。“岁进士”不是进士,隔着进士还差老远,说白了,就是一老秀才而已。而“乡进士”则是乡试中式,是举人的别称。岁贡冠以“岁进士”,举人冠以“乡进士”,叫着好听罢了,都是虚荣心在作怪。谁知道这里面有多少心酸呢!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1)

《腾越厅志•点校本》陈宗海(籍贯不详)、赵端礼同纂修,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2)

《自学举隅补正》陈春源(籍贯不详)、赵端礼著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3)

苏州市吴中区小王山崖刻:礼義廉恥赵端礼书此先师会楼夫子遗墨民国十九年受业门人李根源谨钩勒刊石传之奕世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4)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腾越镇黄坡社区吴邑村——赵氏宗祠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5)

吴邑村赵氏宗祠正大门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6)

吴邑村赵氏宗祠内景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7)

吴邑村赵氏宗祠内景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8)

吴邑村赵氏宗祠外景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9)

吴邑村赵氏宗祠——赵氏宗祠引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10)

李根源赋诗:“一代硕儒来凤师,程门中立怅何之?今从吴邑村前过,犹记春风坐我时。”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11)

吴邑村赵氏宗祠——书香世泽匾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12)

吴邑村赵氏宗祠——绩著匾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13)

清道光年间的岁进士匾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14)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腾越镇黄坡社区吴邑村远景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15)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腾越镇黄坡社区吴邑村一角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16)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腾越镇黄坡社区吴邑村一角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17)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腾越镇黄坡社区吴邑村一角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18)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腾越镇黄坡社区吴邑村一角——洗衣亭

云南近代史有哪些名人(云南近代名人赵端礼)(19)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腾越镇黄坡社区吴邑村——土主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