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扬名立万有种熟悉感 普通人的扬名立万

长期粉丝都知道,我基本不讲股票,更不推荐股票,1000篇原创文章中唯一一次荐股,就成了经典,大家看这里《势商:接下来几年汽车是什么样子?(幽哥第1次荐股)》。

从中取一点如下。

为什么扬名立万有种熟悉感 普通人的扬名立万(1)

在2018年比亚迪股价53块不到之时,我推荐大家循序渐进持续买入。三年多下来了,目前股价在300元上下。

不说股票了,另一个方面,我很少提及,最近十五年来,实际上我每年平均会看大概100部新上映的电影,主要是能在国内公映的电影。但是,我并不做影评人,顶多偶尔群内或者文章里寥寥数笔举例一两部。

这么多电影,今天是为数不多的一次我单独一篇文章写某部戏,上一次还是这篇《为何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结婚作为结局?而不是开端?》,2019年9月份的了。

为什么扬名立万有种熟悉感 普通人的扬名立万(2)

最近有部电影,叫做《扬名立万》,已经公映一个多月了,算今年电影的黑马。

很多人说影评很精彩,尤其观众对电影内容的解读,甚至每个细节的推敲和此后的细思极恐。

我是无意中看了这部电影后,才看了下影评。

为什么扬名立万有种熟悉感 普通人的扬名立万(3)

其实最近2年流行的剧本杀,更是民间对于势商的觉醒,大家都希望提前了解某个事态的发展结果,尤其跟自己相关的事物会有大致哪几个结局,从而提前更改条件,做出行动,试图将自己的未来往好的那个方向发展

剧本杀之所以流行,跟更早之前流行的密室逃生类似,是情景剧中找到自己的代入感,尤其主动权。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部《扬名立万》分数较高的原因,大家看近期的电影排序,能得到9.0分的好评,说明有货。

为什么扬名立万有种熟悉感 普通人的扬名立万(4)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却没有一个人去说,我都见怪不怪了。不是这些影评人装傻,而是大多数观众确实也不知道,看不透,只从“娱乐至死”的角度去分析,要么类比下“楚门的世界”,顶多去过度解读下军政关系等等。

这跟我讲的采购、求职、职业发展、副业等等领域类似,基本没有人说真话,也说不到点子上。比如,在当下就业市场中,找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本身,就没有人说,说了你也大概率得不到认同。

这部电影之所以可以给你过多评论和过度解读的空间,是因为给了你空间。这才是核心。

为什么扬名立万有种熟悉感 普通人的扬名立万(5)

拍个正史,或者二十四史,你会去解读不?不会。

因为你知识不够,需要历史学家去引经据典,再各处比较,才能得出跟事实大致符合或不符合的地方,且历史已经过去,无法证伪。

拍个《汉武大帝》或者《康熙王朝》,你会去解读不?很少。

你顶多会说陈道明演技不错,陈宝国演得也很好。这就是夸出来的一个东西,叫做演技。

实际上是做演员的自我修养之一,达到忘我的境界,入戏了,当作自己去本色出演,将自己的性格和作风临时改变。但大家别忘了,这是演员的专业,他们靠着演别人吃饭的。演得不像,能叫演员不?跟人事不会招人、采购不会下订单、司机不会开车一样,都是不专业。

但是《雍正王朝》跟《康熙大帝》以及《唐明皇》一样,讲的是皇帝的故事,更多的是家事,比如那么多后宫剧、宫斗剧,都是人家皇帝的家里的事情。

比如说虚拟写作的《琅琊榜》,为何会得到电视评论人包括观众的高分评价?因为离自己太远了,当下你们就是普通大众,你如何去评价站在统治者的视觉写出来的王朝故事呢?

屌丝想不出来王爷有什么压力,需要做什么,哪些对,哪些错,所以屌丝除了看靖王的装扮,就是评论誉王的计谋,感叹齐王遭受的不公,最后再对皇帝老儿吐槽一番。

当下的普通打工者,你去看帝王之术,有意义吗?没有。

一定要说有点用的话,我觉得大家看开国皇帝有点用,尤其从屌丝奋斗上去的皇帝,还有唯一的女皇《女性拥有了财富和权力,年老后一般交给谁?》。这些有用,类似励志故事,励志故事也比看神仙打架强。

比如《西游记》,72变是不可能的,你别得出“好的妖怪都被收编了,坏的都被金箍棒直接打死”,就觉得自己学到了东西。西游记剩余的价值其实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各自的品质以及性格的可圈可点之处,也包括一些上下级管理之道。

但还是太远了,神话只是消遣。当下的中国年轻人,房价高工资低,需要的更是务实和方法。所以,有人说最近工作不忙准备看四大名著,让我推荐阅读顺序,说之前TA一直没机会看全。这《西游记》我建议你放到最后去看。

再看《水浒》,水浒讲逼上梁山造反的“匪徒”形成了组织,最后被收编并帮助剿灭其他匪徒的故事。这纯粹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维,属于骚乱治理,也是帝王的危机管理之道。普通人看这个有用不?除了让你更加执着于去“考公”,其他别无收获,因为108将最后就鲁智深算有点好结果,其他大多不得好死。

然后《三国演义》,讲的是诸侯战争,比中央级统治者下了一个等级,但仍然是诸侯这个级别,最终也是三分天下,算割据一方自称王的级别。

你说你一个普通中国当下的打工者,你能做诸侯不?基本不可能,你这辈子能保住工作一直不失业,就已经不错了。所以,《三国演义》是写给诸侯、大夫至少也是大臣去看的。

虽说“老不看三国”,但其中对于遇到事情后所采取的谋略,还是对我们当下的待人接物、办公室斗争、家庭管理,甚至投资做生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这部明显对职业经理人来说,好于其他俩。

真正写老百姓生活的叫做《金瓶梅》,婉转一点的就是《红楼梦》。大家有所不知,在“四大名著”的历史中,大概在1980年前后,才将《金瓶梅》拿掉了,用《西游记》取而代之。

《红楼梦》虽然写的是古代以荣宁二府为代表的几大家族的故事,但其中已经小人物居多,包括大观园中的男孩女孩,普通观众已经触手可及,尤其贾瑞、袭人、秦雯、刘姥姥等等,更是读者的身边人里面可以随意找出来的。

所以,《红楼梦》对于走职业经理人道路的普通打工者来说,最有观赏和学习价值。历史、国内外和绝大多数人,对这四大名著的排序也大同小异,《红楼梦》被推崇为四大名著之首,是有道理的。只有它是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去观察这个世界,而其他仨则都是站在统治者至少也是王侯将相的立场。

当然,以上是站在我们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去评价的有用和没用,大家也别乱引用,其他三部站在其他立场,可能更好于《红楼梦》,比如厨艺,比如诗词、比如民俗、比如政治、比如军事、比如体育、比如谋略、比如风土、比如棋艺,等等。我不做评价,我从打工者的务实角度来说。

金庸小说之所以流行,主要因为金庸先生就是写屌丝逆袭故事的,每一部每一篇都是。而且金庸跟古龙不同,古龙主要写富二代官二代,出场就是巅峰。古龙站在官富二代下凡尘了解人间道理和疾苦,这是他的主要风格。这就不如金庸高明了,金庸的主角都是十足的屌丝,有些比屌丝还不如,父母双亡,从小被虐待,没读过书,但是最后逆袭了。很明显,金庸的好看。

但是,金庸也有缺陷,如此写,引流和吸引读者都是没问题的。关键不适用,金庸教屌丝逆袭的方法是“运气 努力”。金庸也知道这样并不够,所以他在书中多次打压官二代和富二代,多次贬低,甚至让大家公子林平之道德败坏、走火入魔、成了笑柄。

所以,金鹰是他的时代以及他的圈子里的网红,他懂得写屌丝逆袭接地气,但是没讲真话。

金庸也是有良心的,他在最后一部小说中讲了真话,《鹿鼎记》。韦小宝的性格和所作所为以及升迁之道,这是普通人可以学习的。

我的意思是,作为职业经理人,你学韦小宝之外的金庸笔下人物,你将得不到好的结果。尤其喜欢乔峰、令狐冲的男孩,你会被耽搁至少十年的青春。十年都是保守说法,男孩刚毕业头十年跟领导和老同事甚至客户对着干,以为自己是快意恩仇,这会耽搁自己20年即整个青春。你还是看鹿鼎记吧!

埋坑这么深,这就说到了《扬名立万》电影,它采用剧本杀的方法,从一群普通工作者每个人的视觉,去审视并猜测和看待一个公开的命案大事件。这就给了打工者接地气的机会,你才可以随意评论。

如果故事是讲日寇、日伪、特务机关和国民党腐败部门以及军队等之间的斗争,那就没有普通观众什么事儿了。你不会去瞎逼逼,更不会过度解读。

所以大家要明白,你可以过度解读,是因为电影站在普通人的视觉来写就的,你可以说导演的手法高超,但我认为是他的误打误撞,在票房不足2亿之前他肯定是憋着气的,害怕巨亏。

做导演也是选择大于努力。这位导演这次主要是选了大众视野的剧本,至于演员的演技、场地选择、台词、阵容、营销以及韩寒做监制,等等,那些无关痛痒,或者说只影响了票房和影评好坏的其他20%小部分。

为什么扬名立万有种熟悉感 普通人的扬名立万(6)

人生足够长,足够看到自己的落魄,尤其失意之时。

大家会看到全剧主要人物就是一些落魄的编剧、演员、导演、投资人、替身和一个小警察,当然也包括罪犯。

其实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都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尤其职业生涯找到自己的落魄。

编剧,一开始是个记者,言辞和评论过分激烈,被封杀,最后在好友帮助下才获得一个不能署名的编剧工作,勉强糊口,老婆孩子都没有,父母不详。

为什么扬名立万有种熟悉感 普通人的扬名立万(7)

男演员,是曾经风光过的过弃演员老关,年轻时也飞横跋扈过,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其他大多数男性都有过这个时候,只是当时你并不是演戏,而是真实的美好岁月,财商、智商、青春和外貌甚至性功能的交集之顶点。

当下的中国,普通男性的这个顶点实际上在38岁上下,但也不知道是哪个天杀的想得起来的,总让男性在没到中年时就危机,失业提前到了35岁。所以,34周岁是当下大多数男演员的高光时刻,其实各行各业也都类似,无论你做不做演员。

为什么扬名立万有种熟悉感 普通人的扬名立万(8)

女演员,高光时刻来得更早,20多岁就已然需要达到巅峰。等30岁时就因为感情纠葛以及被世俗要求结婚生子所累,然后跑到香港发展。结果爱情不可靠,作为带着娃的单亲母亲回来了,还号称单身。这才愿意参加这种还没开拍的剧本讨论会,为了赚奶粉钱。

导演,拍了几部烂片,市场做不起来,没办法,也来混口剧本杀的饭,大家都叫他烂片之王,各种表演,为了突出自己的专业性。

武打替身演员,一直在好莱坞演日本人这样的反面角色,出场几秒钟,心中的梦想是回国在上海开武馆。梦想比力气大,胆量又小。

后面的小警察,也仅仅是个文科生,连枪都不会用,到处被当作棒槌,破门而入追击歹徒,别人都退后,就剩下他一个冲了进去。入职后也才发现居然系统里面还有好几个系统,到处是领导,都有正派反派,每个部门也如此,简直莫衷一是。自己就是个楞头亲,被各种甩锅,这次领导收了贿赂却让他带着罪犯出来帮领导赚外快。

最后,连这位罪犯,也是个走投无路才犯法的,想说自己为财害命,别人还都不相信。总之,他内心有他的执着、真爱、愿望、忠诚、是非观、真善美和坚持。他才是全剧的焦点,也是良心最好的人,结果成了最大的坏人。

以上所有人,都曾经或者正在是普通人。他们都曾经想着能够扬名立万,甚至在落魄之时,也在憧憬靠着下一步逆袭。

但毕竟成功的是少数,各种小人物的故事,才凑成了这个多彩的世界。除了看淡看平之外,你也要知道小人物的持之以恒,也能做出大故事。所以,我一直鼓励大家这句:“痛并快乐着,是当下职场的真谛。

为什么扬名立万有种熟悉感 普通人的扬名立万(9)

我也不是褒贬谁,只是我看了好几千部电影,现在已经越来越索然无味了。虽说娱乐至死,但那些规模宏大却讲大道理、鸡汤和康熙王朝的电影,太多了,从来不讲一点有用的东西,只是麻痹你的精神。

你好歹要稍微有点实际用途,除了鸡汤,也来点干货吧。实在没干货,那你好歹有一点普通大众的视觉,站在他们的立场,接地气一点,才是好电影。

总之,也不是一刀切,这《扬名立万》是为数不多的站在普通人角度拍的大电影,大家值得一看。这不是我第一次推荐电影,但是第一次写影评。

已经上映以个多月了,也不算啥剧透,总有人第一遍看不懂,包括毕业几年的硕士。而且概率很大,如下大家看下我的评论截图。

为什么扬名立万有种熟悉感 普通人的扬名立万(10)

最后,讲我这套职业理论,包括主业副业等职业思维,也是一个知识体系,大家可以适当学一学,尤其家庭条件一般的,这是普通家庭靠自己逆袭的为数不多的方法论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