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

第四季《奇葩说》依旧火得一塌糊涂,继续治愈陈年的无聊,共赴有趣的高潮。

只是这一季的高潮有一丢丢遗憾,有观众感叹:《奇葩说》请来了罗振宇,我却深深的爱上了高晓松……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1)

同样学识渊博,但是人们却想念矮大紧那些“不成熟的小建议”、寓教于幽默的风格,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感性情怀。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2)

可惜的是,高晓松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却非要闹着靠脸……微博上坐实自拍小公举的地位后,现在换居然换上了网友的P图当头像,也太会玩了吧?!

这位看似没正形的高公子,实则是位满腹经纶的正经读书人,发福的身体里装的都是知识啊!《晓说》《鱼羊野史》,让人见识了他的口才和文笔。

晓松童鞋这样评价自己——

『 余年少时,自诩文青翘楚,浪子班头。读书破万卷惟阅后即焚,云游数十国而居无定所。卖琴棋书画媚众,弄雕虫小技营生…… 』

高晓松不仅自己好读书,还担任一家大型私立公益图书馆——雜·書舘的馆长。

这家书馆馆藏面积三千余平方米,内有图书及纸质文献资料近百万册(件),其中线装明清古籍文献二十多万册,晚清民国期刊及图书二十多万册,西文图书五万多册,特藏新书十万多册,名人信札手稿档案等二十余万件。新书馆馆藏新书也有二十余万册。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3)

而这位饱读诗书、学贯中西的文青翘楚,在一期节目中坦言自己最爱的北京作家,是老舍先生和王朔,能称之为文学宗师的当属老舍先生。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4)

『 其实文学就是这样,文学最重要的就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就像沈从文写的湘西凤凰,老舍写的故乡北京,都是最本色的作品。』

最让高晓松服气的是,和老舍同时代的大牛海归中,老舍先生是最有水平、也是最朴实最坦诚的一个人。“当时很多海归只是在外留了个学就回来了,老舍还在英国教过书,教了五年,自己阅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但是他回来以后写的作品中没有带任何中西合璧的语言。老舍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师,始终保持着自己纯朴的本色。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5)

其实,人们对老舍的作品不陌生,很多都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电视剧、曲剧、舞剧、京剧、歌剧等。

其中最经典的当属北京人艺的《茶馆》,一代又一代的话剧演员演绎着《茶馆》,已然将其打造成话剧的巅峰之作。今年6月北京人艺再演《茶馆》,一公布开票信息,有观众凌晨三点守候在首都剧场等着买票……

1958年版《茶馆》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6)

国话明星版《四世同堂》集结了侯松岩、辛柏青、朱媛媛、师春梅、陶虹等超强阵容,并由段奕宏、果静林、刘金山、尤勇、寇振海、刘威等人轮番饰演说书人。导演田沁鑫则直言“老舍先生是永恒话题、是最大明星,这么多人这么多年还在传颂他的作品,便是最好的证明。”

《四世同堂》剧照

连常年霸屏贺岁档的影帝葛优,也为出演老舍的《西望长安》而在时隔20年后重返舞台。

《西望长安》剧照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7)

老舍的作品和当下的人们没有“时差”,经典作品总是让人越品越有味道。2017年,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接连在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马奖、北京电影节上斩获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等大奖。主演范伟评价原著“太牛了”,编剧梅峰坦言老舍“描述人性时非常深刻的洞见”

其实,不仅是影帝范伟,老舍的作品格外受到演技派演员的青睐,张国立、陈道明、黄磊、斯琴高娃、宋丹丹、陈宝国、蒋勤勤等一线演技派大咖,都曾主演过老舍的作品。

在老舍先生众多作品中,高晓松最喜欢的是《骆驼祥子》和《二马》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8)

晓松说:“我觉得这两个作品是最好的。《二马》和《骆驼祥子》塑造的是矛盾的人物,跟天斗跟人斗跟自己斗,都是非常全面非常完整的人物,塑造得非常好。

相比《骆驼祥子》,《二马》显得有一些陌生。

实际上,早在1999年,沈好放导演,陈道明、梁冠华出演的电视剧《二马》,就是根据老舍先生原著改编而成的。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9)

/ 《二马》故事简介 /

老马上过洋学堂,还入了洋教,却始终胸怀中国人的传统大志——当官!可一不留神就从待业青年混成了待业老年。大哥客死,老马和儿子小马,前往伦敦接手马家古玩店。官迷老马不情不愿地变成了小商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做买卖?俗气!”。

小马与父亲很大的不同,就是他愿意融入新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小马在英国最好的朋友,是父亲口中那个俗气的伙计,既能向他学习经营方法,还能跟他交流恋爱心得。年轻人的世界无非事业和爱情,小马执拗地努力着,却似乎都不顺遂。

二马父子与温都母女,房客与房东,中国人与英国人,父与子,母与女,鳏夫与寡妇,小伙与姑娘,老房着火的黄昏恋与失魂落魄的单相思,能否修成正果?而老马的一次无心之失,给古玩店招来灭顶之灾,二马父子又将如何应对?

《二马》作为老舍早期小说的扛鼎之作,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创者之一的地位。与老舍其他作品相比,《二马》的笔触细腻幽默,中英的文化差距和冲突可谓中国新文学的全新题材。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10)

1924年夏, 老舍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教师。五年的侨居生活,打开了他的视野,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这部老舍先生于1929年在英国创作的小说,融合了京味儿与英伦范,插科打诨玩转诙谐,先生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让戴礼帽穿洋装的英国人也“说”了一口地道的京片子,小说读起来趣味盎然,越琢磨越有意思。尤其是“二马”与房东温都太太和小姐的爱情、华人在伦敦的境遇等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老舍专业户”方旭自编自导自演,领衔全男班反串演出了《二马》(6.10-6.11,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又会是怎样的混搭呢?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11)

百年前的偏见与愚昧尚未消弭,新的矛盾与荒谬已经登场。老舍先生的《二马》创作近一百年后,首度被搬上话剧舞台,带给当下观众全新的思考空间。《二马》小说曾让张爱玲靠在门框上笑个不停,如今京味儿混搭英伦范、最不容错过的幽默大戏即将开场。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12)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13)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14)

高晓松对陈道明评价 高晓松心中的文学宗师居然是他(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