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读书的乐趣有哪些(学会乐趣的正确打开方式)

大部分经典书籍集中在文学、人文社科、经管,而人人都说要读经典书籍,为什么呢?

实在是经典书籍价值太高:教你做人、教你处世、教你一切经验。就连怎么读经典也有书教你,你看还有什么是经典书籍教不了的呢?

国内、国外教阅读

迄今为止,我只读过两本与阅读有关的书:一本是被大家奉为圭臬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另一本是民国时代一些学者的集子《怎样读书》,恰好一东一西。

前者,成书逻辑严密,体系完备,从大纲到分论颇有严谨的学术气息。后者,因是集子,难免有些形散,可涵盖的内容不局限在阅读书籍上了,更有扩展至语言学习上的内容。

想学会如何读经典,多半两本都需要看一看,前者一套具体方法论,后者作为一套补充心法,两厢作用效果更好。

享受读书的乐趣有哪些(学会乐趣的正确打开方式)(1)

三种读经典的乐趣

大凡阅读,乐趣有三种,每个人或多或少会体验到这些乐趣,是全部还是部分则因人而异。

读经典的乐趣比一般书籍更多,主要体现在量与强度上,种类上是没大区别的。

早知道的乐趣

一般来说,在书里发现一些早知道的内容,没什么可以惊奇的。但若这些内容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呢?

从自己的普遍经历中,得出的一些道理和想法能在一本经典书籍中得到印证,是不是足以让你自豪一下?这一刻有没有感觉自己很能干?

自己得出的结论,远比看书理解得到的深刻多了。看书却不经历,至多是种肤浅的感受;可是有了先前的经历再看书,那感知是实打实的足。书的性价比节节升高,书也读得越来越有兴趣。

享受读书的乐趣有哪些(学会乐趣的正确打开方式)(2)

早知道的乐趣,大概在文学作品中不太能体会到,毕竟文学是讲故事。故事套路不多,但情节设置如万花筒,花样的排列组合直接降低了“早知道”的概率。

但如果真能体会到文学作品“早知道”,那不是作者太差,就是读者太强。强大的读者也许可以试试自己写个小说看看。

不知道的乐趣

更多的乐趣是集中在收获上的,与验证自己的结论相比,一个人已知的远不能和未知的相比。阅读,多半都是为了获得这些未知的内容而进行。

是以获得这些未知后,得到一种初步的乐趣——原来我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

更深入的一种乐趣就是回顾之前的经历,是否能用到新知识呢?是否能用新知识来应对过去的经历呢?

这种头脑演练的目的可不是做白日梦,而是为了将来相似情景下的熟练运用。那是为将来解决问题而兴奋的乐趣。

享受读书的乐趣有哪些(学会乐趣的正确打开方式)(3)

不知道的乐趣,在文学作品中就多多了。文学作品可以有相似的开篇,却可能有不同的过程,而读者阅读时,就是在验证这些不同的过程。这种不知道的乐趣是一种刺激,让读者不断获得愉快的感觉——多巴胺的作用。

相对于第一种的乐趣,不知道的乐趣是更为普遍的体验。

骗人吧?我要找茬

第三种乐趣,是找茬。经典书籍中难免会遇见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与自己的经验不同的结论,或者和其他知识相背离的内容。总之,这里面有冲突存在。

消弭这种冲突,就如同打小怪兽一样,把小怪兽打败了,冲突内容就被整合了,天下太平。更通俗的说,这冲突就是个要克服的困难,你把它啃了,你就是No 1,比大师还厉害。

享受读书的乐趣有哪些(学会乐趣的正确打开方式)(4)

《怎样读书》里就有这么个找茬的活动存在。

书里第一篇提出:

读书要博。

但该篇结尾又提到

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

这怎么理解?

如果读书要博,那就是纵览群书了,要不要感兴趣的一揽子都拿下?可是最后说的精又是怎么回事呢?

享受读书的乐趣有哪些(学会乐趣的正确打开方式)(5)

琢磨半天,我最后的结论是:以主题研究为核心,将主题相关的书籍博览一遍,又以主题为核心挑选出精品,进行详致的研究。这不就是又精又博了吗?

但似乎有点浅薄了。知识以主题为限,就会忽略知识主题之间的联系。所以博的另一层含义就需要将与主题边缘相连的知识内容也囊括进去。

就如同学习社会心理学,就需要接受一些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关内容作为补充,达到博的范畴,而在社会心理学内进行精深的研究,这便是又精又深的含义。

经典文学作品中有没有这种乐趣?但凡是经典文学,多半是不会存在这种乐趣的。因为要在经典文学中找作者的逻辑错误、常识错误,是非常难的,毕竟是经典著作。

享受读书的乐趣有哪些(学会乐趣的正确打开方式)(6)

找茬,在我看来是一种逻辑缜密性的训练,在阅读过程中无形地就不断强化的技能。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从最初的疑问到最后的解答,不正是一个逻辑推演的过程?它也是一个理解内容的过程。

结语

读经典书籍的乐趣有三种,而我最喜欢找茬的游戏,通过找茬能让自己理解更深刻,又能锻炼自己的逻辑与信息检索验证的能力。

你读经典的乐趣是哪种?你又想获得哪种?本文有没有对你的阅读有所启发呢?欢迎留言评论,谢谢。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

玖弋阁,分享自我成长心得,与您一同在世界中探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