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吹牛怎么反驳(说邮不吹牛)

世界邮驿下面简单聊聊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古代是如何发展邮驿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说你吹牛怎么反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说你吹牛怎么反驳(说邮不吹牛)

说你吹牛怎么反驳

世界邮驿

下面简单聊聊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古代是如何发展邮驿的。

我们知道古代的文明国家如中国、埃及、巴比伦、亚述、印度、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等都曾普遍建立发布政令、传递信息的邮驿制度。

也就是说这些古老的国家和文明都有完整的邮驿制度。

这些个国家,一般都修筑驿道并建立驿站,利用马、步行或者传车来传递官方的文书。

据记载在埃及、亚述、波斯等国很早就形成了以首都为中心遍及全国的邮驿网络。

同时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古代多数国家的邮驿制度具有参照、模仿邻国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又兼备自身条件创造发展的历史特点。

苏美尔人的邮驿。

下面,首先说一下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两河流域的邮驿。

从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河谷地带,首先出现了定居点。

到公元前三千年,能够被现代学者解读的书写记录、开始透露苏美尔文化的社会和知识情况。

在短短的1000年里,文明就诞生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公元前三千年前,(也就是距今五千多年前,)苏美尔人就已经有了官办邮政。

----------------(摘自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第二十页)

再来说说古埃及的邮驿。

世界上最早建立邮驿的国家之一的当属古埃及,这个肯定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无人能争辩的。

在公元前三十世纪的第三个王朝的古埃及已经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的邮驿。(最早的邮驿在古埃及和苏美尔人之间不好确定,史书讲得不太一样)

这个时期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时期呢?

应该是中国的上古时期的唐尧或者虞舜时期。

具体不知道,所以你可以展开思绪,任意飞舞起来------

不知道的是中国的哪个时期,知道的是古埃及的考古资料证明的是在公元前三十世纪就有了我们所说的邮驿。

在古埃及的发掘资料中,发现了有信使向埃及法老呈现信件的场面。

注意哟,这个是确定无误的。

到了公元前约1991年----公元前1786的年第十二王朝,相当于中国的夏朝,古埃及已经有了通信的活动记载。

在已经建立的传令组织,古埃及法老通其属国叙利亚君主之间保持着固定的通信联系。

考古学家发现叙利亚米坦尼国国王寄给古埃及国王阿美诺菲斯六世的信件。

古埃及有一个快速信使组织,利用驿马传递;而在尼罗河流域,信使则坐着用双脚操纵的平底方头船前进。

本人有幸去过埃及,在尼罗河上畅游过,在埃及博物馆里看到了四千年前的人物塑像,色彩就像刚刚画上一般,非常鲜艳夺目。

古老的埃及优秀的文化遗产令人震撼,美不胜收。

发自内心的感慨,古埃及不愧为一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

亚述帝国的邮驿

亚述帝国是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即今天的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带的国家。

公元前十九世纪到公元前十八世纪发展成为王国,相当于中国的夏朝。

公元前十世纪,也就是中国的西周时期,亚述帝国已经以亚述城为中心,建立起了石砌的驿道,沿途设有驿站,供专门的驿官使用。驿道至今犹存。

当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有官办邮驿。

波斯帝国的邮驿。

公元前六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波斯帝国在亚述帝国驿道的基础上加强了建筑,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网络,沿途设有驿站,并且有专门人员来管理,起作用是传达政令和调动部队。

到了居鲁士大帝统治时期,(公元前558年—前529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疆土辽阔的帝国上,居鲁士大帝建立起了一个由数量众多的驿站组成的邮递组织,创立了分段传递文件的邮传制度。

我们春秋战国是怎么传递呢?回想一下,比较一下。

居鲁士大帝的信使由骑兵担任,驿站的长官负责到达信使的交接并安排食宿,提供马匹,管理财务。

每个驿站都有马厮,负责照料驿马,这便是最早的“邮局”这种制度的创新,为世界邮驿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中国在前还是他们在前呢?

古希腊邮驿。

由于多山和城邦分立,古希腊未能建立遍布全国的驿道网,也就是邮路网。

在城邦之间为了保持联系安排了送信者。开始多是徒步送信,最为生动的莫过于马拉松的故事,这个故事人人皆知,就不再这里叙述了。

后来才设立驿站,利用马匹送信。

古希腊海岛较多,希腊人建立了独特的火炬报信制度。

大约在公元前三百五十年、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古希腊人已经利用火炬的不同高度表述不同的内容和信息。(这个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

公元前150年,相当于中国的西汉时期,火炬报信的办法有所改进,即利用不同数量的火炬组合表示不同的数字或字母,这样就可以传递完整的信息了。

古罗马帝国的邮驿。

古罗马帝国自公元前27年创建,至君士坦丁十一世纪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公元1453年)为止,存在了1500年。

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强盛的古罗马帝国,继承了古波斯帝国的邮驿制度,古罗马时期的邮驿机构已经成为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

古罗马是最早使用两轮车作为自己邮车的国家,这个记住哟!

邮车按法定的规定建造,由国家负责出钱,驿站的而费用则有地方公众负责。

我们所熟知的西方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就真实反映了古代罗马帝国的邮驿发展。

阿拉伯邮驿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公元750年—公元1258年)在八世纪相当于中国唐朝时就开始征服来自今天的叙利亚、阿勒斯坦、埃及、西班牙入中亚、西亚、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

为统治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领土,阿巴斯王朝(750年—1258年)相当于唐、魏晋南北朝时期,仿照东罗马邮驿制度,修建了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邮驿网络,两侧还设有许多干线,支线邮驿网络。

并在巴格达还设立了管理邮驿的中央机构,在各省设立了共计900多个驿站。

中世纪欧洲的邮驿。

十一世纪后,相当于中国的宋朝。

欧洲的新兴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使民间对通信的而需要日益增长,从而导致了私营邮驿传递组织的迅猛发展。

近代“邮政”的产生!!!

注意了!

这里说的是“邮政”不是邮驿。

法国在1477年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皇家邮政。

而英国在“亨利八世”,1516年才从伦敦辐射出去的道路上建立起了定期的邮递网。

起初,这些皇家的邮政不允许老百姓使用,属于官办(中外都如出一辙),后来由于私自夹带运送个人信件的日益增多,甚至到了屡禁不止的地步,大约在公元1600年,这种专为皇家享用的邮递组织,才逐步允许私人传送信件。

由于国家经营邮政即对国家安全有利,又能增加财政收入,于是乎英国于1635年,法国于1672年,先后规定了邮政国家专营,这标志着近代邮政的产生。

注意了!

近代邮政的产生是在1635年英国和1672年法国这一时期,正式我国的元末明初时期!!!

邮票的起源点和发明者

爱好集邮的朋友们都知道,邮票起源于英国,也都熟悉罗兰·希尔这位邮票的发明者。

关于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问世,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罗兰·希尔在乡间散步,看到一个邮递员正在把一封信交给一位年轻的姑娘,那姑娘接过信封看了看,然后又把信退回给了邮递员,执意不肯收下。希尔问姑娘为何不收?姑娘凄然的告诉他,这是他远方的心上人的来信,因邮资太贵,她付不起这笔钱,只好原封不动的退回去。

这一偶遇,使希尔下定决心要改革邮政制度,于是他向英国政府建议,今后凡寄信必须由寄件人出资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

1840年,英国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英国人罗兰·希尔设计了以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为图案的面值一便士的邮票,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标签,同年五月六日开始发售并使用。

这就是黑便士邮票的来历。

从此,邮票逐渐为其他国家所采用,邮票制度的改革代表着近代公共邮政事业开始走向成熟。

万国邮政联盟的由来。

黑便士的诞生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邮政事业。

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信函交换系统仍然混乱不一,与各国贸往来的飞速发展极不相称,极不相适应 ,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简单方便的国际邮件交换系统。以保证邮件不受国界等因素的限制而自由流通,于是乎邮联便应运而生。

一八七四年十月九日,《伯尔尼条约》签署,邮政总联盟诞生,

由于加盟国家迅速增加,“邮政总联盟”便于一八七八年正式更名为“万国邮政联盟”

从此每年的十月九日被定为“世界邮政日”。

邮政编码的产生。

邮政编码源自于英国。

20世纪50年代,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吗,并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

西德于1961年正式公布4为书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

紧接着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陆续在全国推行,而我国的邮政编码又是什么情况呢?

顺带说说新中国的邮政编码。

我国于1974年开始研制我国的邮政编码,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于1978年在辽宁、上海、江苏三地试点。

一九八零年七月一日正式在全国推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推行工作全面停止,直到一九八六年,重新在全国推行。

我国采用的是四级六码制。

例如:邮政编码是710054,这6位中前两位代表省,前3位代表邮区,前4位代表县市,邮政局,最后两位是投递编号。

《说邮不吹牛》参考书目

1、《中国通史》

2、《资治通鉴》

3、《中国古代邮驿》---王俊

4、《中国古代的邮驿》---马楚坚

5、《中国古代生活丛书---中国古代的邮驿》

6、《二十四史》

7、《世界史》---威廉·麦克尼尔[美国]

8、《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

9、《讲解莫高窟》---敦煌研究院编

10.《史记·秦始皇本纪》司马迁著,韩兆琦评注,岳麓书社出版,

11.《史记·大宛列传》司马迁著,韩兆琦评注,岳麓书社出版,(张骞通西域)

12.《史记》司马迁著,韩兆琦评注

14.《史记·秦本纪》

15.《史记·秦始皇本纪》

16.《史记·匈奴列传》

版权声明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著作权法》,本人享有该作品的所有权,任何人不得擅自私印、转载,出版本人作品《说邮不吹牛》的章节或者全部。

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