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学报投稿系统维护(农业工程学报2022年第17期)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系统维护(农业工程学报2022年第17期)(1)

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焦菊英团队提供的封面图片“拉萨河畔农田航拍图”。

《农业工程学报》2022年第17期报道了包括: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农业水土工程、农业信息与电气技术、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地保障与生态安全、农产品加工工程等农业工程核心技术方面的部分最新科研成果。本期共刊发36篇论文,来自国内外74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企业单位,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所有研究均受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资助(共计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达4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

“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栏目

刘尚坤等的《联合整地机匀土旋平刀辊设计与试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0907);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20287201Z);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22327206D);河北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KY202014);河北农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专项(YJ201814))设计了分段反螺旋式匀土旋平刀辊,并提出田口法结合离散元仿真的刀辊参数设计思路。研究得出适应不同土壤类型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刀轴转速300 r/min、螺旋升角70°、旋耕刀型号IT245、刀轴直径80 mm、刀座间距62 mm、旋耕刀双螺旋排布。以最优参数组合制造样机并进行田间验证试验,作业后地表平整度为11.6 mm、土壤分布均匀度为92.6%、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3.2%、破土率为86.4%,优于小麦种植对耕整地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联合整地机刀辊设计提供参考。

张振国等的《圆弧渐进式红花丝采收装置设计与试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901417,52265041);浙江省农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2ZJZD2202);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XJ2022G143 );自治区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9D01B12))针对红花切割采收时花丝破损率高、采净率低等问题,结合红花物料及力学特性,设计了一种圆弧渐进式红花丝采收装置。通过二次正交旋转试验和数学模型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为:刃口倾斜角25°、刀轴转速644 r/min、风机转速2800 r/min。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净率为91.5%,破损率为9.8%,集净率为94.2%,与仿真优化结果误差不超过5%,所设计的红花丝采收装置能较好地完成红花丝采收作业。该研究可为红花机械化采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农业水土工程”栏目

李越等的《基于氮收支平衡的河套灌区春小麦农田灌溉和施氮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52220105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243217);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2020,2021))针对中国黄河中上游河套灌区不合理灌溉和施肥造成的土壤氮素流失严重及氮收支不平衡等问题,于2019-2021年开展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灌溉和施肥策略对土壤氮损失、作物氮吸收及氮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氮是农田氮输入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灌溉水、大气沉降和非豆科作物固定;减少灌水量和施氮量可显著降低土壤总氮损失量,但过低的灌水量和施氮量将导致小麦吸氮量的降低。综合考虑氮污染物减排、作物生产及土壤氮收支平衡,在河套灌区和条件类似地区的春小麦农田中建议采用畦灌315 mm、施氮250 kg/hm2 且收获后4~8 t/hm2小麦秸秆还田的管理模式。

李建军等的《基于多元非线性空间建模的拉萨河流域沟蚀发生风险探测》(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60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40202))为调查拉萨河流域沟蚀现状和主控因素,通过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建立2171个样点,并首次基于最优尺度回归、地理探测器和两者的组合共4种方法对15个影响沟蚀的因子及其分级/分类的重要性和沟蚀发生风险进行了探测。结果发现:1)在最优尺度回归中,因子系数前三位分别为海拔、土壤类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在地理探测器中,则为海拔、土壤类型和人类足迹;2)各方法探测效果均良好,都适用于空间建模;3)拉萨河流域有9.52%~13.97%的区域有着非常高的沟蚀风险,主要集中在拉萨河下游河谷两岸和当雄盆地等相对低海拔地区,有必要对重要城镇周边采取改变水文连通性、减少表土扰动和适当植被恢复等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农业信息与电气技术”栏目

何勇等的《室内高通量种质资源表型平台研究进展与展望》(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C02023);浙江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2022C02032))主要阐述了四类室内高通量种质资源表型平台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室内植物表型数据解析及管理技术进行介绍与分析,并总结了室内高通量表型平台与数据解析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对未来种质资源表型评估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展望,指出应打破表型组学单一领域研究的壁垒,促进基因组学、遗传学、表型组学等多重组学和多学科的交叉协作研究,以实现植物表型大数据的价值最大化。

杜蒙蒙等的《基于无人机图像混合像元分解模型提高小麦基本苗数的反演精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E0125500))为解决传统无人机农业遥感中小麦基本苗数反演精度差、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图像混合像元分解模型的小麦基本苗数定量反演方法。根据端元光谱特性建立混合像元的线性分解模型,求解混合像元中植被组分的丰度,基于像元统计法计算植被覆盖度,进而建立植被覆盖度与小麦基本苗数地面真值的线性回归模型。该方法获得的模型决定系数为0.87,均方根误差为1.97株/m2,精度高于基于传统植被指数法获取的相应模型,可为小麦精准减量追施氮肥作业提供数据支持。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栏目

任晓洁等的《生物转化玉米浆生产生物菌肥的共生发酵特性》(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0MC201);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9M662362);促进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拉美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2022-1007 美洲留学基金))评估了3 种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3301)、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F18)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3324))在玉米浆中高密度发酵的可行性,并研究其发酵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流加工业废料结晶糖母液作为补料时,发酵体系中的总生物量从6.6×109 CFU/mL提升到了2.17×1010 CFU/mL,并在52 h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最大;采用葡萄糖模拟结晶葡萄糖母液流加补料显著提高了共生体系的总糖以及溶磷的利用率,可溶性磷利用率提高了近50%;添加葡萄糖能保持发酵体系的pH值稳定。该研究为玉米浆的再利用和低成本生物肥料的开发与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土地保障与生态安全”栏目

赵春江院士团队的《生态安全格局视角下村庄用地减量地块识别与分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2004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500104))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从生态安全性、空间稳定性、发展适宜性3个维度,构建村庄用地减量地块识别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减量地块,借助三维魔方图解法对减量地块进行类型划分与分区,并提出减量策略。结果表明:密云区生境质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聚集分布特征,筛选出生态源地781.65 km2和15条生态廊道,综合构建密云区生态安全格局;密云区村庄用地减量地块识别评价分值内部差异较大,空间上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通过综合评价法确定密云区减量地块面积789.84 hm2。研究结果可以为生态涵养区村庄用地减量地块的识别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生态涵养区减量、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农产品加工工程”栏目

冯建英等的《基于改进MSVR的鲜食葡萄运输过程中环境因子与感官品质建模》(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29))开展了鲜食葡萄运输模拟试验和感官试验,并构建了鲜食葡萄运输感官品质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MSVR)模型的运输环境因子(温度、相对湿度)与感官品质(外观、香气、质地和风味品质)的预测模型,并利用粒子群(PSO)算法和遗传算法(GA)对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联合优化算法有效提高了调参效率,且在常温运输、保冷运输和冷链运输3种不同的运输模式下,优化模型的预测效果均更优,决定系数高于0.985,各项误差指标低于其他模型。研究结果可为生鲜果蔬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保持提供参考。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系统维护(农业工程学报2022年第17期)(2)

农业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有机结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批准,农业工程为工学门类下属“一级学科”,下设4个二级学科专业: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农业工程类下设 7个本科专业目录: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本刊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全国一级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一级学报,面向全球读者,刊载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及其相关工程技术研究新成果。本刊被EI Compendex(核心版)、Scopus、CA、CSA、CAB Abstracts、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等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在农业工程类期刊排名中多项位列第一,2015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多年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科技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2019年获得中国科协等七部委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支持。2020年入选中国农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第一区(T1)。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系统维护(农业工程学报2022年第17期)(3)

《农业工程学报》官网:http://www.tcsae.org/nygcxb/article/issue/2022_38_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