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郭襄在哪里见面(杨过和郭襄的相遇)

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都知道:在《神雕侠侣》第三十三回的《风陵夜话》中有这么一首七绝,“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终身误。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古人。”也正因这首浪漫至极的古诗,把风陵渡口描绘成浪漫的爱情圣地。

原著记载,16岁时,郭襄在风陵渡第一次遇到34岁的杨过,杨过用漫天烟花为她点亮了一夜星空,从此悄然远去,再无消息。她用几十年去寻访他,他避而不见。只到40多岁时,她绝望剃度,创建了峨眉派,并她给自己的徒弟起名:风陵——也就是灭绝师太的师父。

杨过郭襄在哪里见面(杨过和郭襄的相遇)(1)

从地理位置上讲,风陵渡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距县城30公里,与河南、陕西省为邻。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在这片厚载和繁盛的土地,也被称之为“鸡鸣一声闻三声”的黄金交汇。

金庸先生为何会将杨过和郭襄的相遇地选在风陵渡?以作者之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杨过郭襄在哪里见面(杨过和郭襄的相遇)(2)

第一,名气大

风陵渡,作为黄河重要的三大渡口之一,在历史上名气和地位都非常高。其中“风陵”二字在上古古籍《水经注》里就有记载。自古到今,为晋陕豫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金人赵子贞曾在《题风陵渡》中写道:“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全诗大气磅礴,描写出了风陵渡口在古代的绝世风华。

另外,在《乔家大院》影视剧里,我们也能看到,到了清朝晚期,清政府限制乔致庸不能外出,被禁锢在山西,当时南下的界限就是以风陵渡为界。

杨过郭襄在哪里见面(杨过和郭襄的相遇)(3)

第二,名字好听

好听的名字,能为爱情增添浪漫。但从字义上讲,“风陵”两个字很具有美感。另外关于这个名字,还有着浪漫的神话传说。

据了解,当地的老百姓都认为“风陵”是上古女娲的陵墓,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永济县志》:“女蜗陵,在城西南60里,黄河洲渚上,今风陵渡其遗处也。”这位女神的陵墓也有些传奇色彩,据《蒲州府志》记载,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天雨冥晦,失陵所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某夕风雷大作,“明旦视之,坟复涌出,夹以两柳”,陕州刺史将此事奏明唐肃宗,肃宗下令祭祀。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置守陵户,到熙宁年间陵墓再次消失,可能是已经被黄河冲毁了。

杨过郭襄在哪里见面(杨过和郭襄的相遇)(4)

第三,有文化背景

对于文人来讲,最喜欢有文化积淀的地方。金庸将“风陵渡”写入小说,应该也有基于此的原因。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是走入秦晋的必经之地,是兵家必争之地。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深厚的历史底蕴,也给注重文化的小说以价值支撑。

如今,一座铁路大桥将南同蒲路和陇海路连接在一起,把黄河天堑变为通途。黄河大桥飞跨南北两岸,连接三省人民。但是“风陵渡”这个美好的名字,和深邃的历史底蕴,以及千百年来承载的文化故事,依然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

杨过郭襄在哪里见面(杨过和郭襄的相遇)(5)

以上便是关于“风陵渡”口的一些文化解读,读者们,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赏经典诗词,观诸类文化,请关注【文史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