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己拔火罐的正确方法(拔火罐小技巧大智慧)

2016年里约奥运会,美国飞鱼菲尔普斯制造了两个闪光点,一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奥运记录传奇,二是身上的拔火罐印记吸引了全世界人们好奇的眼光,这种在中国被广泛使用的疗法,获得了外国运动员的认可,确实值得欣慰。那拔火罐到底还隐藏着哪些秘密呢?哪些人该拔,哪些人不该拔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家庭自己拔火罐的正确方法(拔火罐小技巧大智慧)(1)

拔火罐,貌似是小技巧,其实隐藏着大智慧,历代中医文献中多有论述,最早在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录;晋代葛洪的《肘后方》中就有以牛角罐作外科吸血排脓的记载;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载以火罐治疗“肺痨”;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将火罐专用于痹症等病的康复治疗,认为:“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

家庭自己拔火罐的正确方法(拔火罐小技巧大智慧)(2)

虽然在中医中使用广泛,但实际上拔罐疗法并非中国独有。早在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就有关于拔罐的记载,《埃伯斯纸莎草书》是西方对于这种疗法的最早的记录。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的壁雕中有两个医用吸杯杯吸法似乎比角法更接近今天的拔罐法。而公元前400年,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提斯也曾经使用这种疗法替人看病。在欧洲,使用拔罐和水蛭疗法一直盛行到19世纪,英国著名的拔罐师马普尔森在他的《论拔罐的艺术》一书中详细列举了适合于拔罐的各种疾病,包括中风、心绞痛、哮喘、吐血等。

但是,拔罐疗法在中国和西方却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结果,在西方,这种盛行数千年的治疗方面被直接PASS掉,理由可笑的令人发指:“拔罐没有科学依据”;而在中国,拔火罐的传统不仅得到保留,而且得到极大的发展,不仅罐的质料和拔罐的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而且治疗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内外妇儿五官皮等各科都有它的适应症,并且经常和针刺配合使用,拔罐法成为针灸治疗和人们日常生活保健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下中医是如何利用拔罐来治病防病的。

家庭自己拔火罐的正确方法(拔火罐小技巧大智慧)(3)

拔火罐,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以罐为器,利用燃烧的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以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淤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罐的质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临床使用最多的就是玻璃罐、抽气罐和竹罐。最常用的拔罐方法有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药罐、穴位拔罐、留针拔罐、刺络拔罐法等。 玻璃罐是用玻璃加工而成,其形如球状,罐口平滑,分多种型号。其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直接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便于掌握时间,其缺点是容易破碎。玻璃罐的操作一般采用闪火法,具体方法如下:罐口朝下,用卵圆钳或巾钳夹持蘸有95%酒精的棉球,用酒精灯或火机点燃,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棉球端,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滴酒法、贴棉法。 抽气罐,是利用抽气成真空负压状态的无火拔罐器具,较之传统意义上的火罐,使用安全,无烫伤之忧,操作简便,不易破碎,但不能行闪罐治疗,缺少传统火罐的温煦力量,尤其是反复闪罐后的坐罐,要比抽气罐效果更理想些。

家庭自己拔火罐的正确方法(拔火罐小技巧大智慧)(4)

竹罐,是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截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正。竹罐的优点是取材容易,经济易制,轻巧,不易摔碎。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但是竹罐可以用来做药罐使用,我们在临床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将不同方剂的中药与竹罐一同煎煮,再把竹罐捞出来使用,笔者在北京东直门医院东院进修学习时,竹罐做药罐来临床应用已成常态化。也有不同的药罐做法,先在抽气罐内盛贮一定的药液,一般为罐子的1/2左右,药物常用生姜、辣椒液、两面针酊、风湿酒等,或根据需要配制,然后按抽气罐作法抽去空气,使罐吸附在皮肤上。

闪罐法适应于肌肉比较松弛,吸拔不紧或留罐有困难处,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患者,也可以于坐罐法之前施术操作。操作方法是:采用闪火法将罐拔住后,又立即起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走罐法,亦称推罐法,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可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火罐,罐口要平滑,在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板油等润滑油做为介质,再以闪火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以右手握住罐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向上、下或左、右,或循经脉走行,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起下。走罐术是中医传统拔罐疗法中的一种操作方法,它是延伸单纯拔罐“吸力”为动态“滑动摩擦力”,即将单罐的负压吸力与走罐时的摩擦力,共为合力,作用于人体体表皮层。通过掌握走罐的速度、频率、面积,控制合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力点,有可能达到选择性和增强吸拔的强刺激、弱刺激,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

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三者是可以结合使用的,以颈背腰部疼痛为例,我们可以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为操作部位,先行闪罐,再行走罐,最后留罐,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

留针拔罐是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即先针刺待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点将火罐拔上,留置10-15分钟,然后起罐拔针。

刺血拔罐,又称刺络拔罐。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比如刺血拔罐在急性腰扭伤中的治疗,在委中穴迂曲静脉点刺后留罐,往往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穴位拔罐是根据病情辩证选穴,在穴位上进行拔罐治疗的一种方法,如面瘫的治疗。

说完火罐的常见类型及运用方法,我们再来了解下拔罐疗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家庭自己拔火罐的正确方法(拔火罐小技巧大智慧)(5)

拔罐疗法最常用于颈肩腰腿痛等软组织疾病的运用,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的作用。从西医角度来讲,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可造成所吸拔部分的浅层组织发生被动性充血、瘀血,有助于将人体深层软组织中的致痛性酸性代谢产物吸附到浅层,有利于新鲜血液的重新灌注,从而改善机体组织间的营养状况, 调整了血液循环,也促进了新陈代谢。

拔火罐既然能够疏通经络,也能刺激穴位,辩证取穴后的穴位拔罐,是不同于西方单纯杯吸式拔罐方式,比如颈椎病我们取穴:天柱、颈夹脊、大椎、大抒、肩井、肩外俞等;头痛选穴:太阳、阳白、印堂、天柱、三阳络等;肩痛病选穴:肩五穴、中平穴、条口等;腰痛病选穴:肝俞、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夹脊、志室、腰眼、秩边、委中等;坐骨神经痛选穴: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夹脊、秩边、环跳、关、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飞扬等;面瘫选穴:阳白、下关、颧髎、牵正、翳风、颊车、地仓等穴;咳喘病选穴:天突、膻中、中府、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肾俞等;胃痛选穴:三脘、梁门、足三里、脾俞、胃俞、阴陵泉等;痛经选穴:关元、归来、子宫穴、次、血海、三阴交等等。

很多人都存在湿气重的问题,体内湿气过重,会让身体沉重,容易产生疲乏感,也会引发肥胖问题,带给身体的不良影响较多。想要排出体内湿气,也不妨尝试拔火罐。火罐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也能疏通经络,会让身体变温暖,慢慢的湿气就会排出来。

拔罐也可以运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我的常规做法就是大椎穴、降压点的刺血拔罐,耳尖、百会、太阳的刺血,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束后,喝上一杯白开水,静卧半小时,血压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拔罐也可以配合其他器具使用,如在针刀术后的应用,可加快排出淤血和积液,在痛风、关节积液、滑囊炎等疾病的治疗中都有较好的疗效。

除了上述疾病,拔罐疗法还可以运用于外科脓肿的排脓,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把拔罐疗法运用于痤疮病的治疗,对于痤疮的治疗,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的刺血拔罐,清除上焦风热;一部分就是局部脓头的火针点刺后,小气罐拔罐,将脓性物排出,同时配合中药的内服,此处值得一提的是,脓头比较多、舌苔厚腻的患者,不要忘了祛湿,单纯清热解毒有可能冰伏邪毒,导致疾病缠绵难愈,总之不管是针、药、手法还是拔罐,都离不开辩证论治的总体纲领。

不是所有人都是适合拔罐的,拔罐有拔罐的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的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或有所移动,及骨骼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可用。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无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泡刺破放出水液,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者,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亦不宜拔罐。

火罐作为一种治病养生保健的的治疗方法,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拔罐也是不可以乱搞的,如上图的拔罐,直接让人无语。

拔罐不是万能的,任何一种疗法都是其他疗法的一种补充,拔罐也不例外,对于拔罐疗法,不贬低、不浮夸,我们应该更理性的来看待。

“把看病故事化,将治疗通俗化”,我是威海市中医院全科医生宋国政,我会根据基层实践,结合临床生动案例,用中西医两种思维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希望能够在中西医融合、基层卫生建设、学术交流、心声流露等方面,为同行、朋友、民众提供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点赞或转发,谢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