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别人宽宏大量的诗句 寸山尺水眼界自宽

抗疫助学

——语文报社爱心行动

之助力高考

寸山尺水,眼界自宽

——说说诗歌中的“以小见大”手法

“以小见大”作为诗歌重要的表现手法,形式灵活多样。“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就是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这里所谓的“小”,并非随手采摘的一枝一叶,而必须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作者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创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是小中寓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简单来说,它是以平凡细微的景物、事物(包括细节)来反映重大的主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

赞颂别人宽宏大量的诗句 寸山尺水眼界自宽(1)

一、以小形象显大精神

柳宗元的《江雪》,前两句呈现的是时空大、雪大、江宽、天寒,而后两句抒写渔翁的伟大精神力量和顽强抗争意志,一叶“孤舟”,一个“蓑笠翁”呈现的是“小”、是“少”。诗歌由空廓的“千山”写到地面的“万径”,由纵横的“万径”写到一叶“孤舟”,由“孤舟”又缩小到“蓑笠翁”,又由渔翁缩小到一根钓竿上。此诗起笔见大,接着化大为小,再以大衬小、以万显一,这就是“妙在愈小而大”。

二、以小细节写大内容

孟郊的《游子吟》,通过母亲为要出远门的儿子一针一线缝制衣服的生活细节,赞颂了伟大而永恒的母爱,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手法。

张籍的《秋思》,作者截取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件事,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借助生活中写信、拆信的片段展现了写信人丰富的内心活动,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元稹的《行宫》,全诗二十字,首句指明地点,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三句交代人物,末句描写动作。全诗最后以宫女闲聊的琐屑之举传达出昔盛今衰、人事变迁的重大社会内容以及愤慨之情。

三、以小事物映大主题

刘禹锡的《乌衣巷》,以“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的细小景物反映出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诗歌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在淡淡的哀愁中表达深刻的主旨。

杜牧的《赤壁》,从反面落笔,抓住古战场上的一根折戟兴起波澜,小中见大。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的往事,想到了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了赤壁鏖战中的重要人物,最后又以二乔的命运暗示战争的结局。

— END —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