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成本(点赞的含水量)

一位国内著名诗人,写了一首诗,据说获得了36000多个点赞而一位“90后”诗人看了后却说:“写得不怎么样,挺烂的”著名诗人大怒,不仅直接开骂,而且立刻拉黑了这位青年诗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点赞成本?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点赞成本(点赞的含水量)

点赞成本

一位国内著名诗人,写了一首诗,据说获得了36000多个点赞。而一位“90后”诗人看了后却说:“写得不怎么样,挺烂的。”著名诗人大怒,不仅直接开骂,而且立刻拉黑了这位青年诗人。

著名诗人的理由很充分,36000人都点赞,能不好吗?36000人的眼光,难道没有你一个人看得准吗?有能耐,你也拿36000个点赞给我看看?

我也是个文化人,写过很多文章。惭愧的是,别说36000个点赞,就是360个,也很少见。前几天有位编辑说,我的某篇文章,点击量已经过万。虽然知道“点击”不是“点赞”,但我还是高兴得多喝了半罐啤酒。

自从有了微信,便有了点赞。点一下帖子下边的两个点,再点一下赞状心,全程只需两三秒钟,一个点赞就大功告成。发个大拇指和表情包,也是如此。这样的点赞,不需要看作品,也不必在乎他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只要你觉得发帖或转帖的作者,与你有关,或者点了对方高兴,就可以去点。

我参加的一个文化群,共有200多群友。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在群里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些作者都是业余爱好者,其中的绝大多数,也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作品。其写作水平,自然属于初学阶段。而有趣的是,每一篇作品,都有一群人去点赞。不仅点赞,而且还直接表扬。什么“行云流水”“妙笔生花”“高屋建瓴”“力透纸背”“当代才子”“美女美文”等,看得让人头皮发麻。而受捧者却大都欣然接受,得意扬扬。

就这样,此群建立已一年有余,却从来没有一句批评,没有一个人指出某篇作品的粗劣和不足。大家都沉浸在被别人恭维“诗人”“作家”和“评论家”的喜悦之中。

由此我想起了《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本来没有徐公美。而他的妻、妾和客人,却都说他比徐公要美很多。于是邹忌以此为例,劝诫威王:“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因为他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惧怕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他们便违背事实,故意点赞。

再看我们的朋友圈和微信群,也是如此。

有的人,是为权势而点赞。有个干部,在单位当一把手的时候,无论在朋友圈里发什么消息,都会有很多人点赞。他说“今天天气很好”,点赞过百;他说“家里的小狗很听话”,跟帖也有一大串。可是自从退休以后,朋友圈就冷了下来。无论发什么,都没几个人看。

有的人,是为铺路而点赞。比如前边说的那位获得36000个点赞的诗人,身份是某会的会长,又是某社的社长。很多人想巴结都巴结不上,一看对方有作品发表,还不赶紧上前逢迎,恨不得一个人点100个赞,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有的人,是为回报而点赞。你写诗,我也写诗;你作文,我也作文。只要我给你点赞,你就会给我点赞。所以这些人并不管作品写得怎么样,而是见人就点,逢帖就赞。今天送出100个赞,明天就可以收获100个赞,看起来很有面子。

还有的人,是为无聊而点赞。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打开手机,寻找新鲜。见到熟人,无论东西,立马点赞。一是证明自己的存在,二是为别人带来快乐。

可叹的是,现在的文化圈里,竟然有人“以点赞论英雄”。你的作品点赞一千,我的作品点赞一万,就证明我比你强。而且在这些点赞的簇拥之下,自信心极度爆棚,仿佛自己真的就是“天下文坛第一高手”,容不得半点非议和批评。

其实呢,点赞的“含水量”大着呢。可能百分之五十,也可能百分之九十。中国有一句古话:“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时间是检验作品的唯一标准。如果等你从位置上退下来,没有任何可利用价值了,你的作品还会有成千上万的点赞,那我们就承认,你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大诗人”或“大作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