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西桥古城老街(常州古城之路一一博爱路)

常州博爱路位于原博爱门内外。此路原由三段组成,新丰街至博爱桥称博爱路,博爱桥至大树头称大园地,大园地至化龙巷称大树头。1979年大树头、大园地与博爱路统称。

常州西桥古城老街(常州古城之路一一博爱路)(1)

博爱路全长1074米,路宽7-19米不等,道路中段旧有博爱门,故名。“文革”中一度改名红卫兵路。

常州西桥古城老街(常州古城之路一一博爱路)(2)

民国20年(1931) ,为了沟通东、西横街与新丰街的联系,联接武丹(武进至丹阳)、武锡(武进至无锡)两县道,外子城辟出一门,取中山先生“平等、自由、博爱"之思想,故曰“博爱门”。

常州西桥古城老街(常州古城之路一一博爱路)(3)

新辟之路称博爱路,于1932年建成,博爱门外同时建博爱桥。至此,博爱路与新丰街、中山路相接,经东、西横街可达文在桥。

常州西桥古城老街(常州古城之路一一博爱路)(4)

博爱路内多古迹,其中199号为刘纶、刘逢禄故居。刘纶的故居在常州分别位于婆罗巷与十子街东端及青山路,后为刘文定祠。中街的姚宅为刘纶母亲的娘家,刘纶从小在此成长。

常州西桥古城老街(常州古城之路一一博爱路)(5)

这座刘纶儿时曾居住过的老宅,在太平天国攻占常州后被拆除,其房屋构建被移建于原常州南大街,当时用作建太平天国志王陈志书的志王府,具体位置在南大街老新华书店内,现已不存,已成为南大街莱蒙都会商业街区的一部分,但所幸其小部分构建尚存,已移建于民园里一号。

常州西桥古城老街(常州古城之路一一博爱路)(6)

刘纶为清乾隆元年( 1736)博学鸿词科试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宰相)。刘纶生平自奉清俭,有政声。其官至高位却恋乡风民情,有诗《西郊晚行》云:乱蝉声歇趁新凉,路转神皋草树香。欲羡村翁豆棚坐,笑看秋稼比人长。

中国历史上,乾隆当政时曾六下江南,这是我国大量史书、史志记载着的。乾隆本人也专门撰写了《南巡记》,总结性叙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据常州地方文献记载,乾隆先后亦有六次到达江南古城常州,其中数次是由常州籍大学士刘纶陪同的。

常州西桥古城老街(常州古城之路一一博爱路)(7)

刘逢禄(1776-1829) ,字申受,号思误居士,刘纶之孙, 庄存与外孙,专长《春秋公羊传》,庄存与同为常州今文经学派创始人,对清嘉道年间的经世致用思潮及近代改良主义颇有影响,为常州学派奠基人。

常州西桥古城老街(常州古城之路一一博爱路)(8)

上世纪80年代,刘纶、刘逢禄故居尚存,位于项家弄北侧邻街,后扩建机关宿舍和娑罗巷幼儿园时被拆除。

常州西桥古城老街(常州古城之路一一博爱路)(9)

博爱路东段旧有化成庵(夹城庵),民国16年(1927) ,在此创办丰西乡博爱门中心国民学校(今博爱路小学)。常州市博爱小学,创办于1927年,系常州市第一批省级实验小学。

解放初期,博爱门及城墙拆除,大园地、大树头旧名被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