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囤积居奇很正常(很可能是千古误传)

相关阅读:

“奇货可居”很可能是千古误传(上)

“奇货可居”很可能是千古误传(中)

​作者:刘宏宇

商人囤积居奇很正常(很可能是千古误传)(1)

书接上回——“史册存疑”和“当时背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而可疑的方面,简单可以概括成“历史局限”。就是——司马迁编纂《史记》的那个时候的特定历史环境,给记史和传说形成的特别条件。

(六)历史局限

小时候上历史课,经常听到老师说“历史局限性”这个话。

啥叫“历史局限性”呢?

笔者的理解,大概是说:什么什么事情,在其发生的年代“看上去”的模样,会跟后来,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越到后来,人们对自身和过往的认识,就越趋于成熟、全面、深刻,甚至“正确”。而这样的成熟、全面、深刻,甚至“正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达不到的。这种达不到,并非出自先人的故意,而是客观“局限”使然。

咱们这儿要说的“历史局限”,跟上述意思,还不那么卯。所以,只说“历史局限”,把那个“性”字儿,勾掉了。

这里讲的“历史局限”,更是想说:司马迁修编《史记》的时候,以及近期的“以前”,社会,或者说主导社会的权贵阶层及其最高代表西汉皇室,需要“奇货可居”的传说及其“成立”。而这种需要,是出于他们的,放大点儿说,是出于西汉王朝的政治考量!

商人囤积居奇很正常(很可能是千古误传)(2)

这话好像有点儿艰涩。

简明大白话地讲,两点:

第一点,西汉王朝,“需要”秦始皇嬴政是一个低贱的私生子。

第二点,西汉王朝,还“需要”这个低贱的私生子姓“吕”。

司马迁老爷爷摊上事儿、受了宫刑,史传都主要说是因为在其主持编纂的史籍中“诋毁”了汉高祖刘邦。其实,笔者参查发现,有可能,还有一个虽不占主流但的确也存在的原因,就是给秦始皇嬴政单独立传。

如果读过《史记》,其实也不用真的“读”,看看目录也行。

看看目录,就可以知道,《史记》里为“天子”“天子家”所作被冠以“本纪”的篇章中,“秦始皇本纪”,多少有点儿扎眼。

伟大的三皇五帝,只是一篇。

伟大的夏商周,也各自只是一篇。

当然啦,最后打拼成天下共主的秦,也似乎有资格来上一篇。

可秦始皇为什么单独有“本纪”?待遇跟我大汉天子一样?

秦始皇是什么人?暴君!杀人犯!!

对了,还是个私生子!而且,是低贱的货殖之徒(商人)和娼妓的私生子!!

商人囤积居奇很正常(很可能是千古误传)(3)

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亲自发动的长达十多年的平灭“山东诸国”的战争,的确导致太多人殒命,更多人失亲、破产、流离失所。在民间,特别是“山东诸国”,广泛播撒、根植了仇恨。(这里说的“山东”,指今河南省靠近陕西省的崤山以东,跟今天山东省的概念完全不同。“山东诸国”主要指战国时跟秦国并立、争雄的魏、韩、赵、燕、楚、齐六个大国,也包括一些在六国夹缝中苟且存在的小国)秦胜利后,又在始皇帝嬴政的强权统治下,强硬推行涉及国家管理和民生习俗的诸多“统一措施”。站在后人的角度看,方式上,确实显得粗暴甚至酷烈;效率方面,却是绩业伟然。但伟然绩业的“红利”,更属于后人,而对于当世的芸芸众生而言,大秦帝国,更牵带着血泪交叠的灾难和痛苦恐怖的记忆。

来自民间的汉高祖刘邦,比起包括最终被他击败的西楚霸王项羽在内的大多数反秦政治领袖,都更深切地体验到那些灾难和记忆,“心理阴影”面积比较大。他领衔的“汉”集团取得最终胜利、入主天下之后,他很想忘记并且引领着世人一起去忘记“暴秦”,并且贯行“休养生息”策略,以图“予民休息”。

没错!历史唯物地讲,可以说“很好”,“很难得”!

所以,汉朝最初的时候,从皇帝刘邦到平民百姓,都由衷地愿意去忘记。

忘记曾经的怆痛。忘记对“暴秦”的恐惧和愤恨。

所以,汉初,高祖皇帝刘邦,或者他的权威代理人,很明确、很公开地表达出“抹掉”大秦帝国的心理诉求。继而,这种诉求被“法律化”地演变为——按今天的话说——不承认大一统的秦帝国。

商人囤积居奇很正常(很可能是千古误传)(4)

(刘邦)

(七)暴秦和吕党

这样的背景之下,对曾被称“祖龙”的秦始皇嬴政这个人的“历史性处理”,就有了必要性。

嬴政是秦国平灭诸侯战争的总策划人。大秦帝国存世的短短十五六年(纪年)里,更多时候,是始皇帝嬴政的时代。可以说,嬴政,就是大秦帝国,就是“暴秦”!

于是,在“想要忘记”而事实上“的确很难忘记”的社会心理状态下,就产生了这样不可言喻的精神需求——那个“暴秦”,根本就是个不正经的东东;因为它的主子嬴政,根本就是个杂碎!

如此,之前很可能就存在也很可能有一定传播的、明示了嬴政“非正统”“不合法”的“奇货可居”传闻,就获得了比以往更放大的空间和更充裕的条件。

随便翻翻史册,就可以知道——缔造了汉王朝的高祖皇帝刘邦,在位仅六七年就病逝了。之后,是他的皇后吕雉实际主政,长达八九年。期间,吕氏一党,权倾朝野,让很多人都有了“天下易主”的危机感。再后来,并不比刘邦年轻多少的太后吕雉,寿终正寝,“吕党”随即崩溃、瓦解。“吕氏专权”,成了历史,也成了新生汉王朝的最新“心理阴影”。

吕雉姓吕。吕不韦也姓吕。

商人囤积居奇很正常(很可能是千古误传)(5)

(吕后)

是不是一家子,在当时来讲,属于“说是就是不是也是”的语境。

吕不韦的私生子嬴政,应该叫“吕政”。

噢——明白了——敢情那个“暴秦”跟后来的“吕党”,根本就是一个种!

这个大半甚至全部都是基于想象而在逻辑上存在“成立的可能”的“意识链条”,在铲除“吕党”之后的汉王朝而言,实在是“从头再来”的有力心理屏障!

吕不韦、吕雉,这俩很可能只是同姓而实际八杆子打不着的人,要是有一个不姓吕,估计,“奇货可居”的传闻,在西汉未必会如实际发生的那么流行、那么具有非正式的权威性!

很可惜,或者说“也是巧了”,他们都姓吕,给了世人去联想的条件。于是,或许恰恰与实际发生相反的传闻,被羞羞答答、鬼鬼祟祟地标记在了史书上,传诸后世,直至今天。

西汉王朝很长、很伟大。后面标榜跟它同宗同源的东汉王朝也很长,也比较伟大。“两汉”相加,近四百年,形成了我们今天叫作“汉”的主体民族和一直传承至今的文化底蕴,凝结成了实在难以抗拒的来自“历史”及其“局限”的强大影响力。

商人囤积居奇很正常(很可能是千古误传)(6)

“奇货可居”的传说,就混杂在其中,一同强势着、不容置疑着,被“买入”进了今人的视听!

有人说——自古无信史。

是咱们老祖宗自己说的,不是外国人说的。

可信还是不可信,历史,或者说它被史籍描绘出的样子,就摆在那儿了。信还是不信,疑还是不疑,都是后人的事儿。

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不知道。只能怀疑。

究竟是怎样的,有可能,他们,当事人,还有编纂史籍的古人,也并不全都知道。而他们,却没有我们这样去怀疑去探究去揣摩另外可能性的机会。

这是他们的遗憾,也是“历史”的遗憾。

相对应地,上述推导性的疑问,是我们的幸运,也是今天的幸运。

商人囤积居奇很正常(很可能是千古误传)(7)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毛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著有《管得着吗你》《红月亮》《武王伐纣》《深水爆破》等多部长篇小说。主笔、主创多部影视剧本,其中《九死一生》(30集谍战剧)《危机迷雾》(38集谍战剧)已在央视、北京大台播出。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