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制冷术语温度湿度)

一、温度

  • 环境温度:处于物体周围且不受物体扰动或影响的环境(通常为空气)的温度。
  • 极限温度:材料或者产品在出现失效之前能够达到的最高或最低温度。
  • 空气干球温度:在空气中,无辐射影响的带有敏感元件的普通温度计所指示的温度。
  • 空气湿球温度:温度计的测温包上包有下端浸泡在水中的湿纱布时,由空气传递给水的热量等于水分汽化所吸收的热量时,水或潮湿物料的温度将维持不变,此温度即为空气的湿球温度。
  • 露点温度 :在保持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定压降温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 结霜温度 :在给定压力和组分的情况下,混合气体中一种或者多种组分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对于湿空气,在给定压力和组分的情况下,其中的水蒸汽开始凝固时的温度。
  • 饱和温度 :在给定压力下,物质气态与液态、或者气态与固态处于动态平衡时的温度。
  • 冷凝温度 :给定压力下,制冷剂液化时的饱和温度。
  • 蒸发温度 :给定压力下,制冷剂气化时的饱和温度。
  • 吸气温度 :压缩机入口处气体的温度。
  • 排气温度 :压缩机出口处气体的温度。
  • 临界温度 :使物质由气相变为液相的最高温度。在此温度以上,气态物质不会因其压力增加而液化。

二、压力

  • 蒸气压: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成气体所产生的压力。
  • 饱和蒸气压 :给定温度下,与同种物质的液态处于平衡状态的蒸气所产生的压力。
  • 饱和压力 :给定温度下,气液或者气固两相达到饱和状态时所对应的压力。
  • 排气压力 :压缩机排出气体的压力 。
  • 吸气压力:压缩机吸入气体的压力。
  • 临界压力 :在临界温度时使气相物质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三、湿度

  • 湿空气 :由干空气和水蒸汽组成的混合物。
  •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
  • 含湿量 :在湿空气中 ,1 kg 干空气同时并存的水蒸 汽的质量。
  • 相对湿度:空气中所具有的实际水蒸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压的百分比。
  • 饱和空气 :水蒸汽分压力达到该温度下饱和压力时的湿空气。
  • 含水率:对于固态物质,其中所含水分质量与物质总质量的百分比。
  • 焙湿图:以空气含湿数和焙值为坐标的用千反映空气状态参数及变化过程的图。
  • 饱和度:湿空气的含湿量与其同温、同压力的饱和含湿量之百分比值。

四、热量

  • 热量:一种能够引起温度变化或者相变的非功形式的能量的度量。
  • 显热 :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潜热:物质相变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显热比:从某一空间移除的显热与全热(显热+潜热)之比。
  • 热负荷:获得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所需移出(或加入)的热量。
  • 潜热负荷 :获得需要的湿度条件所需移出(或加入)的热量。
  • 显热负荷 :获得需要的温度条件所需移出(或加入)的热量。
  • 负荷系数 :实际制冷负荷与额定制冷负荷之比。

五、热力过程

  • 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任何发生能量转换的热力过程中 ,转换前后能量的总量维持恒定。
  •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逆热力过程中嫡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 。
  • 热力学第三定律 :不可能用有限个手段和程序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温度零度。
  • 相变 :物质通过热交换或者对外做功从一相(固相、液相、气相)转变为另一相的过程。
  • 冷凝 :气相到液相的状态变化。
  • 蒸发 :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 升华 :固相物质不经过液相直接转变为气相的过程 。
  • 气体液化:通过冷却 、增压等手段使气体由气相变为液相的过程 。
  • 强制对流 :流体在外力(如水泵或风机压差作用)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种对流换热。
  • 自然对流 :流体在自身温度变化引起的密度差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种对流换热。
  • 除湿 :降低或去除气体中水或者水蒸汽含量的过程。
  • 加湿 :增加气体中水或者水蒸汽含量的过程。
  • 脱水 :从物质中去除水分的过程。
  • 蓄热 :热量以显热或者潜热的形式在物体或者系统中的蓄存。

六、传热与传质

  • 导热:物体内的不同部位或直接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仅因温差而发生的传热过程。
  • 导热系数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微元层的热量与其温度变化率的比值。
  • 传热系数 :单位面积上,当冷热流体之间为单位温差,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热量,是表征传热过程强弱程度的标尺。
  • 表面传热系数:单位面积上,当流体同换热壁之间为单位温差,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热量。

七、制冷

  • 制冷 :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内从一个物体或系统中移去热量而使其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维持低温 的过程。
  • 冷却 :通过移去热量使温度降低的过程。
  • 过冷:液体的温度低于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状态。
  • 过冷度:相同冷凝压力下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与过冷液体温度之差。
  • 过热 :蒸气温度高于给定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状态。
  • 过热度 :相同蒸发压力下过热制冷剂蒸气的温度与其饱和温度之差。
  • 吸气过热 :压缩机吸气温度高于压缩机吸气压力所对应的制冷剂饱和温度的状态。
  • 绝热压缩: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压缩过程 。
  • 绝热膨胀 :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膨胀过程。

八、制冷循环

  • 制冷循环:以做功或者热传递的方式输入能量,并依靠消耗这部分能量而将低温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的热力循环。
  • 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以及两个等嫡过程构成的可逆热力循环。通常用来计算给定热量能够转化为机械能的最大值。
  • 压缩式制冷循环 :由下列四个过程组成的循环:液体的蒸发或气体的等压吸热;蒸气或气体的压缩;蒸气的液化或气体的等压放热;液体的节流或气体的膨胀。
  • 蒸气喷射式制冷循环 :利用喷射器把制冷剂蒸气从蒸发器压送到冷凝器之后液化、节流并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的制冷循环。
  • 空气制冷循环 :由下列四个过程组成的循环:空气被压缩、空气被环境冷却、空气膨胀、空气在被冷却空间中吸热。
  • 吸附式制冷循环 :利用吸附作用使制冷剂发生迁移的液体汽化制冷循环。
  • 输入功率 :开启式压缩机的轴功率或封闭式压缩机的电机输入功率,此功率包括了维持系统正常工作的辅助设备的功耗。
  • 性能系数 COP:制冷量与输入功率之比。
  • 能效比 EER:对于使用封闭式压缩机的制冷系统,制冷量与输人电功率之比。
  • 总制冷量 :单位时间内制冷机从被冷却对象中去除的显热量与潜热量之和。
  • 净总制冷量 :除去风机功耗的总制冷量。
  • 显热制冷量:单位时间内设备能从制冷空间去除的显热量。
  • 潜热制冷量 :单位时间内空气中水蒸汽的凝结所需要的制冷量。

制冷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制冷术语温度湿度)(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