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白起是怎么死的(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为何惨死)

历史中的白起是怎么死的(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为何惨死)(1)

公元前260年,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军四十万,导致赵国主力尽丧,濒临亡国。接着,白起乘胜直逼赵国都城邯郸,赵国上下一片恐慌,情势十分危急。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苏代不愿坐等亡国,便主动向赵王请命,说自己愿意冒险赴秦,从中斡旋,使秦国主动退兵。赵王与群臣商议后,觉得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便决定派苏代出使秦国。辞别赵王后,苏代带着厚礼直奔秦国而去。

到了秦都咸阳,苏代去拜见秦国的丞相范雎。苏代对范雎说:“武安君经过长平一战名扬天下,现在他又准备围攻邯郸。一旦消灭了赵国,他就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功臣,秦王也就能称帝了。武安君真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啊!他先后率军攻取了韩国七十多座城池,南面平定了楚国的鄢、郢,北面俘虏赵括四十万大军,即使是历史上有名的周公、召公、吕望,他们的功绩也不过如此。如今,我是为您担心啊!虽然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但如果有一天,他帮助秦王统一了天下,那您就不得不位居其下了。据我所知,武安君为人倨傲,常常会利用手中的权势打压与他作对的人。这些情况,想必您比我更清楚吧?”苏代巧舌如簧,一语击中了范雎的要害。范雎沉默不语,过了好大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什么应对之策。苏代沉思一番说:“赵国现在兵力空虚,不足为虑,您何不趁机劝说秦王同意暂时退兵讲和。这样既能剥夺武安君的兵权,又能巩固您的地位,可谓一举两得。”

范雎听得动了心,马上入宫面奏秦王说:“秦国将士常年征战,疲惫不堪,需要休整一段时间。不如暂时罢兵,同意赵国割地求和的请求。”秦王一听,觉得范雎的话很有道理,便同意了。就这样,赵国以献出六座城池为代价让秦国退了兵。

身在前线的白起突然接到秦王班师回国的诏令,十分惊讶,他觉得如果放弃这次消灭赵国的机会真是太可惜了。但君命难违,白起只能奉命撤军。回国之后,白起才知道这是范雎的主意,尽管十分气愤,却也无可奈何,两人从此产生了嫌隙。

公元前259年,秦王决定再次攻打赵国。白起这时卧病在床,秦王只能改派王陵率军围攻邯郸。这时的赵国吸取长平之败的教训,重新起用了老将廉颇。在廉颇的严密防守下,秦军不仅无隙可乘,反而伤亡了不少将士。秦王闻讯大怒,再次命令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将军廉颇身经百战,善于用兵,不是当年赵括所能相比的。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突然违反盟约进攻赵国,会失信于天下,以后诸侯肯定不会再信任秦国了。所以,此番出征不容易取胜。”

秦王无奈之下,又派范雎去游说白起。白起见范雎来了,便以病势沉重、不能担此大任为由,坚决不肯答应带兵出征。范雎只好如实报告给秦王。秦王听后,叹了一口气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就无将可用了吗?”他又派王龁为将,率军进攻邯郸,可战事进行了五个月仍然毫无进展。秦王又一次命白起出征,但白起仍然以病体尚未康复为由,婉言拒绝了秦王。秦王见白起软硬不吃,气得暴跳如雷,便削去他的官职,贬为庶民,又将他赶出咸阳。

为了永除后患,范雎向秦王进言说:“白起身遭流放,一定心怀怨恨。如果让别的国家得到他,必然是秦国的心腹之患。”秦王秉性多疑,听范雎这么一说,急忙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杀。白起被逼无奈,只好接剑自刎而死。

历史中的白起是怎么死的(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为何惨死)(2)

《轻松读懂二十四史》

作者:龚学刚

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各朝撰写的、被历代纳为正史的二十四部史书。《轻松读懂二十四史》以轻松读历史为基本出发点,从这二十四部正史中精选出部分历史故事,如柏举之战、邙山之战、挟天子以令诸侯、三顾茅庐、杯酒释兵权、老牛舐犊、清谈误国、闻鸡起舞,等等。用轻松明快的白话文讲述了这些历史故事,力图引发读者深入阅读二十四史的兴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