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藏了二十六位才子(落魄才子遇两放牛娃)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是特别被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的,就像“梅兰竹菊”四君子,它们具有读书人崇尚的傲、幽、坚、淡这些品质,所以历朝历代咏赞四君子的诗词不胜枚举。而“牧童”同样是古代读书人所钟爱的一种意象,因为牧笛横吹、老牛做伴是古代文人雅士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一首诗藏了二十六位才子(落魄才子遇两放牛娃)(1)

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诗,也正是一首描写牧童的诗篇,虽然全诗通篇大白话,却因为结尾的点睛之笔流传了600多年。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诗。

《牧童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著名诗人高启,高启少年时也曾是个落魄才子,知道农家耕作的不易。有次他遇到两个放牛娃,放牛娃求诗人给他们写首诗,诗人心有所感,便写了这首妙诗送给他们。

一首诗藏了二十六位才子(落魄才子遇两放牛娃)(2)

这首诗以牧童的口吻展开,两个牧童都是少年心性,所以在放牛时自然少不了贪玩调笑,其中一个牧童就指着牛说:你的牛犄角弯曲似环,我的牛尾巴稀疏又短。他们手持着短笛,扬着长鞭,在田间追逐着牧牛。夕阳西下,不能让牛儿跑得太累,近处没有什么草了,要往远处去吃,要不牛儿该吃不饱了,牛什么时候累什么时候饿只有两个牧童知道。他们在牛行进吃草的时候骑坐在牛背上唱歌,在牛累了休息的时候倚靠着牛身而坐。哪怕是晚上回去后,也要靠着牛背卧一会儿。

一首诗藏了二十六位才子(落魄才子遇两放牛娃)(3)

从诗人以上的描写中不难看出两位牧童对于牛的重视和喜爱,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在古代牛是农家最珍贵的财产,不管是耕地还是载重都离不开它。所以古代农民对牛一直都很重视,耳濡目染之下,小小牧童自然也是如此,而且朝夕相伴之下他们也和牛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所以诗人这样的描写很真实。这样牧童放牛的场景也让人不由会心微笑,或许当时诗人写下这几行诗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情态。

一首诗藏了二十六位才子(落魄才子遇两放牛娃)(4)

如果这首诗到这里结束,虽然也算写的不错,但是放眼历史长河,却绝不至于流传于后世。这首诗能够流传这么久,主要是得益于最后两句“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如果说前面都是描写牧童放牛的闲适,让人感受放牛之乐的趣味,那么这两句就是大反转。

牧童在漫长的一年里放牛自由自在没有一丝丝忧愁,但是背后却有巨大的隐忧,因为到了年底面对沉重的苛捐杂税,或许他们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牛来抵债。牧童本是赤子心性,满满的都是天真烂漫,在这个年岁本该是无忧无虑,但是便是他们也都有着这样的隐忧,可见当时的现实有多沉重。这背后无疑也是诗人对于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呐喊,让人读至此如鲠在喉。

一首诗藏了二十六位才子(落魄才子遇两放牛娃)(5)

从这首诗中我们其实也不难看出高启的性格,有才华且不遮锋芒,敢于对于现实中的不平发声,这样的读书人有风骨值得我们钦佩。不过不幸的是他活在古代封建言论不自由的社会,而且伺候的一位喜怒无常疑神疑鬼的皇帝朱元璋。曾经他也因其才学颇受朱元璋赏识,不过清高的性格让他面对看不惯的事情都喜欢写诗抨击,而有一些诗可能写得有些过火,最终使得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便对他心怀记恨。

后来,苏州知府魏观修筑官署的时候,高启为他写了一篇《上梁文》。结果当时有人以官署修筑地址原为张士诚宫殿旧址的原因,将魏观告了,朱元璋便下令杀了魏观。而高启也牵涉到此事,再加上原本朱元璋就对他心怀记恨,于是索性便将他处以腰斩之刑。不得不说高启也是倒霉,遇到一个这么“小心眼”的皇帝。

一首诗藏了二十六位才子(落魄才子遇两放牛娃)(6)

高启这样的读书人,最终却是落得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人不平。其实这也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的不易,寒窗苦读到登科及第本就不易,即便通过了顺利步入仕途也是步步惊心,行差踏错更是性命攸关,何其悲哉。

对于高启的这首诗和他的结局,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