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五十句经典(资治通鉴不以无过为贤)

资治通鉴五十句经典(资治通鉴不以无过为贤)(1)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中讲,“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同样的观点,《资治通鉴》也记载了唐朝宰相陆贽上疏唐德宗时的一句话:“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指的是不犯过错并不是真正的可贵,有了错误能够改过自新才最为重要。

谈到过错时,我们都熟悉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语,“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又不是圣贤,哪一个还没有点过错?王阳明进而指出,“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意思是说到过失,大贤人也免不了会有。“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由于能改正,因此并不妨碍其最后成为大贤人,所以可贵的不在于没有错误,而在于能够改正错误。这和“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一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奢望“无过”,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如果像蔡桓公一样讳疾忌医,认为自己没有疾病,当病毒侵入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看不到过错,本身就是过错;认为自己没过错,本身就有问题。那些认为自己一贯正确、没有过错的,只是不愿意别人提及自己的过错。“掩己过而过弥著”,“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才是错上加错。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错误发生后,哀之而又鉴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迅速改正,补上短板与漏洞,是应有的态度。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说道:“过时而悔,悔而能改,亦可补过于来时。”汲取教训,“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才能在改正过错中不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谈到改过迁善时,还有一个如何对待改过之人的问题。古往今来,一个人的成长绝不可能是没有挫折、不犯错误的。春秋时期,秦穆公三用败军之将孟明视,孟明视痛定思痛,最终大败晋军。西晋大臣周处少时为祸乡里,改过自新后刚正不阿,轻生重义,终为一代忠良。如果秦穆公在孟明视犯错大败时贬弃不用,就少了一位名将;如果老是以“三害”的眼光看待周处,后者则难有机会建功立业。“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同样的道理,如果看不到人的变化,不知人昨非而今是,不知人昨是而今非,不仅与事实不符,更于事业无补。

“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改过是一件严谨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但要做到改过也非常困难,因为通常认识到错误不难,但要用坦诚的心灵面对它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就连孔子都发出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所以说,知过是大智,敢于改过则是大勇。改过也是一个长期、动态、持久地过程,是一种“千刀万剐”的锤炼,只有坚持不懈地与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和错误作坚决地斗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净化自己、完善自己。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想要成事情,必须要勤于审视自我、解剖自我,时常擦拭心灵,慎终如始,做到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这样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成事成业。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