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的思想探究(庄子齐物论篇小议)

庄子齐物论的思想探究(庄子齐物论篇小议)(1)

前言:庄子用五个故事论述什么是“齐物”,齐物论是道家思想的方法论,如何能达到“齐物”的境界,下面根据《庄子.内篇.齐物论》原文作一下小议。

故事一: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小译:南郭子綦(人名,古之修道者)进入“隐机”的境界坐着,仰天口吐真气,身体静止仿佛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颜成子游(南郭子綦的徒弟)站在一旁侍奉,说:“怎样才能达到你这种境界?身体静止如同枯木,心无一念如同死灰?”如今的“隐机”状态,怎么和昔日的“隐机”状态不一样呢?”南郭子綦回答说:“偃(同颜),没有达到我这种境界才发问,如今我已经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你知道吗?你听过人发出的声音却没有听过大地发出的声音,就算听过大地发出的声音却没有听过天上发出的声音!”

颜成子游说:“敢问其中缘由。”南郭子綦说:“那些大块的空气,名字叫做“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起来则万窍怒号。可是仅仅听不到长风之声吗? 山林的高峻之处,百围大树身上的窍穴,有的像人的鼻子、嘴巴、耳朵,有的像物体上的方孔、圆孔,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然后发出激烈的声音、急促的声音、发怒的声音、呼吸的声音、大叫的声音、嚎啕大哭的声音、鸟叫的声音、狗叫的声音。前者唱“于”,随者唱“喁”。轻柔的风则小和,徐长的风则大和,暴厉的风突然停止,则众窍如同不存在一样。而仅仅看不见风过万物摇摆的样子吗?

颜成子游说:“地籁是众窍发出的风声,人籁是如同竹管等乐器发出的声音,敢问什么是天籁。”南郭子綦回答说:“天籁呀,吹万物不相同,取决与自己,万物之声都是自己发出的,那么发动者是谁呢”?

小议:南郭子綦是道法高深之人,某一天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徒弟颜成子游看到这种情况,就问他为什么和往日不同,他没有直面回答,就问徒弟什么是“天籁、地籁、人籁”,通过一问一答,徒弟明白了地籁是大地众窍在风的作用下发出的,人籁是人用乐器发出的,至于天籁,南郭子綦采取的反问方式让徒弟领悟,万物各有不同的声音,那么万物产生声音的根源是什么呢?想知道这个根源,不达到“物我两忘”境界,突破自身局限,是很难知晓的。正所谓“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恒道只可意会不言传,修道到一定境界自然知晓,不知天道,怎么会知天籁?

庄子齐物论的思想探究(庄子齐物论篇小议)(2)

故事二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虮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 犹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小译:略......

小议:尧要讨伐三个让他心中不安的小国,舜说那三个小国如同生活在蓬蒿之中,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昔日有十个太阳,万物都受到普照,自己的德行高了,还用担心那些小国吗?这个故事表达庄子海纳百川的包容思想,只要自己德高望重,就会像太阳普照大地,小国也得帮助,就无需担心那些小国,小国也存在的必要。

啮缺和王倪两人讨论万物的标准和利害关系,庄子通过王倪之口说出来他心中的观点:万物皆有不同,不同的人或者物有不同的想法,比如古代美女毛蔷和丽姬,人人都觉的她很美,可是鱼儿、鸟儿、麋鹿看见她们却吓跑了,那她们是美女吗?圣人讲究仁义,心中有利和害之分,是与非之分,但是进入物我两忘的至人,能够水火不侵、雷打不动不伤、狂风不惧不惊,那么所谓的“仁义”、“利害”、“是非”对至人而言又有什么讨论的必要呢?这个事故表达了庄子超脱的思想,与天地万物同齐,站在道的本源高度思考问题,世间一切标准和利害关系都不是他要讨论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他的“齐物”思想。

庄子齐物论的思想探究(庄子齐物论篇小议)(3)

故事三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长梧子曰:“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钝,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即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闇,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小译:略.....

小议:瞿鹊子说圣人不做世间俗事、不求名利、不避害、不妄求、不求道、心神游于尘世之外,孔子认为这些话都是荒诞之言,可他却认为这是妙道之行,问长梧子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庄子借长梧子之口说出他的看法:“黄帝听了这话还疑惑不解,何况是孔子呢?圣人依傍日月,胸怀宇宙,与万物合一,进入混沌状态,尊卑贵贱一体,万物皆自然之化。丽姬原是丽戎之人,被晋国抓走的时候痛哭流涕,可是成为晋王宠夫人的时候却后悔当初的伤心,我又怎么能知道死去的人不会后悔当初的求生呢?孔子和你都是在做梦,我说这话的时候,未尝不是我在梦?如果辩论你胜了我,这就是果真有道理,那么我胜了你,你就果真没有道理吗?争辩是非的言论是相对的,若果真有道理,还需要争辩吗?忘年忘义,振于无竟,大家就没有争辩了。”

通过这个故事,庄子再次阐述了“齐物”的内涵,借圣人之口说出“齐物”的另一境界:“不做世间俗事、不求名利、不避害、不妄求、不求道、心神游于尘世之外。”

故事四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蜉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小译:略.....

小议:庄子通过罔两和影子对话提出一个平常人难以解答的问题:为什么影子不能有独立的操守呢,非要依靠物体呢?影子说:“我依赖物体,物体是不是也有所依赖呢?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为什么不是这样呢?”

这个问题提出了人类许久以来的疑惑,万物到底依赖什么而存在的?宗教、科学、哲学都回答了这个问题,可是依然不尽人意,存在漏洞,要么说人具有局限性,要么创造一个虚幻的“上帝”,要么说科学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总之没有解决人们心中的疑问,庄子的“齐物论”似乎在解答这个问题,就是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成为真人,与“道”同行,便自然知晓。

故事五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小译:略......

小议:庄周梦蝶的故事流传到现在,到底是庄子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子,这种现实和非现实的思考,是中华文学的根基,到底是我们活在现实中,还是活在别人的梦中?就像《黑客帝国》里提出:到底是人类世界是计算机用编程的?还是人类用计算机编辑程序?人类是活在游戏世界中,还是活在现实中?这是一个终极问题,科学、哲学、宗教都无法很好的解答。庄子的“齐物论”似乎在解答这个问题,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就像佛家说的达到“空”的境界,一切自然知晓。

综上所述:庄子的《齐物论》继承了黄老的道家思想,“齐物”的概念很宽广的,从《齐物论》中,鄙人得到的感悟是:站在道的高度,脱离人的思维局限,与万物融为一体,物我两忘,超脱自然,像圣人一样不做世间俗事、不求名利、不避害、不妄求、不求道、心神游于尘世之外,然后成为水火不侵、雷风不伤的至人,最终成为得道的真人,与道同行。“齐物”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真理,寻求宇宙的终极奥秘,解开人世间的纷纷扰扰和万物产生的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