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旅行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旅行)

1. 引言

十一的七天假期即将就要过去了,在新冠疫情在祖国各地爆发的时下环境下,可能很多人原本的十一出行计划被迫泡了汤。

不过眼下这个时代,假期用来做什么,想来无非是出去旅游,或是在家里读书、刷视频、看电影来放松。那么,我们为什么渴望读书和旅行呢?本文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读书和旅行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旅行)(1)

2. 周游列国

孔子 59 岁离开卫国,用十年的时间周游列国,最终重回鲁国,留下了一段传奇。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孔子带着弟子们讲学、游历,这其中多半是出于被迫和无奈,这其中的辛酸也是我们今天难以体会得到的。不过,那个时候,由于通信技术的不便,各国的风俗是极为不同的,可以想到,这种“陌生感”给了孔子极大的触动。

比如论语中有记载: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说,自己可以知道十代乃至百代之内的礼法,这真的是可以称得上“博古通今”了,那孔子是如何做到的呢?《朱子集注》中记录了谢良佐说过的话:

谢氏曰:夫子尝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又曰,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

杞国是周朝建立后,夏朝旧人的封地,而宋国则是周朝建立后给商朝旧人的封地,孔子说,如果想要去观看夏朝的礼法,就去杞国,如果想要去观看商朝的礼法,就去宋国,而鲁国作为周朝礼法设计者周公、召公的封地,本应是始终遵行周朝礼法的,但当时已经是礼崩乐坏,不足以证明“周道”了。可见,旅行,对于孔子通晓古今,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乃至政治主张,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和孔子几乎同时代,古希腊也有一位影响世界几千年的哲人诞生,他就是柏拉图,29岁的他,在目睹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被处死后,离开雅典,开始了在欧洲各地,包括西西里、意大利、埃及等地的游学,直到十多年后,40岁的他才重新回到雅典,建立了著名的柏拉图学院。

在柏拉图的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的理论与他游学过程中所见到的各国迥然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论述,可以看出,它就是脱胎于斯巴达等几个当时已有政治制度基础上的再创造。

读书和旅行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旅行)(2)

3. 日用而不知

今天的我们回看历史,可以知道很多伟大的贤者都是在游学、旅行甚至是流放的路途上反思和沉淀出了自己的思想和学说,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到达一个新环境后,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给人的冲击而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不自觉地进行反思。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去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这句话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道理。

我们日夜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对一切都感觉到十分熟悉,于是就会陷入一种《易经》中所说的“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以至于即便环境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往往也会熟视无睹,忽略掉我们所处环境的细节之处,这便是“呆腻了”的状态。当我们换一个环境,周围的事物都不再熟悉,我们就会进入一种“慢启动”的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飞轮效应”,指的是要把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我们必须在刚开始的时候施加更大的力气,于是我们就会调动更多的感官去体会新环境中的细节,以及与以往经验的差异,从而激发出全新的感受与思考。

有一个朋友和我分享了他的旅行经验,几年前,他去了甘肃的一个自治州,名叫扎尕那,这个被群山环绕的村子中,有着如同画境的自然风光,最重要的是,当地的人们与世隔绝地生活在那里,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生活,尽管贫困,却自得其乐,虔诚地信奉着他们的宗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他从当地牧民质朴的脸上看到的,是恍如隔世的生存体验,身处那样的世外桃源般的场景,他顿时开始思考,人存在的意义等宏大的命题,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感袭来,一切往日的烦恼,全部抛诸脑后。能够有这样的触动,让人从“日用而不自知”的状态抽离,让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日常所没有觉察到的自身的局限性,这确实是旅行带给人们最为直观的触动。

读书和旅行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旅行)(3)

4. 远方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许巍的这句歌词击中了不少人的内心,有人说追求“诗意的栖居”是旅游的理想追求。什么是“诗意的栖居”呢?这句话来源于海德格尔对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的一句诗的引述:

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海德格尔说:“诗是存在的家,作诗是把人带向大地,使人归属于大地的过程,从而使人进入栖居之中”,这让我想到歌德的《浮士德》中的一句话:

泪眼婆娑,我复归土。

人在这个世界上, 是一种“栖居”的形式,在我看来,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这种“栖居”,这意味着,人是具有前反思性的,人的一生,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人不属于这个世界,因为死亡日复一日地靠近,终有一天会将我们带走,向死而生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也是诱发人类文明发展的最为根源性的内在动因。

而当我们去看人的一次旅行,从这个意义上,它与人的一生具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旅行中,我们短暂地来到一个地方,时而欣赏沿途的风景,时而感受到风雨中的艰辛,伴随着长假的结束,旅行终究会落下帷幕,正如我们的人生,当我们面对最后的一刻时,可能你眼前也恰如旅游结束的时刻,会去回想这一路走来的时时刻刻与点点滴滴吧。

海德格尔强调存在的空间性,他提出“此在是在世之在,是在空间中存在”,人是活在“遥远的切近”之中的,正是因为我们想念着遥远,朝向着遥远,才拥有着对切近生活的渴望,“诗和远方的田野”恰恰是这样的“遥远”,让我们不至于在“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下沉沦,能够在望向远方的同时审视当下的“切近”,去发现眼前的温暖与细节。

读书和旅行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旅行)(4)

5. 短暂的解脱

也许,看到这里,你想说,这些都太理想化了,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在消费主义盛行之下, 哪有什么“遥远与切近”,一切都变得无比同质化,旅行变成了从一个城市去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景点步入另一个景点,走马观花之下,没有值得思考的东西存在。

“同质化”确实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数字化的今天,足不出户,一个屏幕,我们就已经可以看遍世上任何一个景点,随着“遥远”的消逝,旅行不再具有任何陌生性,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诗意的栖居”的契机。这样的时代下,旅游还具有着怎样的价值呢?

工业化之下,我们被带进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和烦恼压得人们喘不过气,节日不再具有仪式感,反而变成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工作的间隔期,也就更不用说我们平常的普通休息日了。消费主义下,一切都变成了用钱来衡量的标的物,以至于很多人甚至将赚钱视作了人自身奋斗的终极目标,进而发出“旅行没有用”、“读书没有用”、“玩游戏没用”的结论,这背后仅仅是在说“不能赚到钱的活动没有用”而已。当我们再进一步去思考,钱只是获取某些商品的手段,而人如果沦为了赚钱的手段,实际上就已经落入到了康德所说的“自我导致的蒙昧”的陷阱,人永远都不应该是某种手段,人的自身才是人存在的目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人从一个工具的状态下解脱出来,让人不再成为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呢?我想这也许正是旅行在当今这个充满着焦虑与抑郁的时代下所仍然具有的一重意义,那就是叔本华所说的“短暂的解脱”。

当我们漫步在另一个崭新的城市,我们打开手机,满心欢喜地在大众点评上寻找附近评价最高的特色餐馆,当我们疲惫地寻找着公园的另一个出口时,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压力与烦恼全部都会被我们抛诸脑后,叔本华说“人的本质是欲望,人生永远在欲望与满足的轮轴上旋转,永远不会满足和停止”,这正是我们一切烦恼的来源,而旅行的疲惫会让人从日常的欲望中抽离,从而获得日常所难以拥有的解脱感,而在这种解脱的过程中,你也会因此与你身边和你一同旅行的人建立更加深厚的联系。这正是传统节日中,人们一起进行的仪式的重要作用。很多社会哲学家正在因为节日的仪式感消失而带来的社会日益原子化而发出深深的忧虑,在某种程度上,和我正在书写的这一主题有着相似的内涵。

读书和旅行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旅行)(5)

6. 关于读书、游戏与电影

今天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想要通过旅行,获得当年孔子、柏拉图、苏轼、但丁等人在游历、游学、放逐的路上所收获的那种陌生感所带来的震撼与思考,恐怕已经是南辕北辙了。但人是需要这种触动的,有个网络流行语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这未免有些夸张,但这句话深处的那个道理是值得认同的。

我喜欢在周末和媳妇一起去到北京三里屯的三联书店,很大程度上,是喜欢那种在书店里与某本书不期而遇,然后读一个下午的独特感受,也许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也许是一个全新的观点,也许是一个已知理论的全新见解。在我看来,这正是三联书店的全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内涵。

读书,首先能够获得叔本华所说的“短暂的解脱”的状态,无论是沉浸在一个故事、一首诗词或者是一段论述里,都能够获得一种解脱的快乐。而另一方面,我往往惊异于,原来在另一个文明中,同一件事拥有着与我们如此迥异的处理方式,原来在另一个智者的脑中,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问题有着如此全新的认识。这也许是很多人喜欢看穿越剧的原因,我们可能打心底都想要去体验一些完全不同的人生,这又何尝不是一场“旅行”?

现在有着越来越多的游戏打着“奥德赛”的旗号,主打自由的冒险与穿越感,正是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想法。实际上,好的游戏也无异于一场别开生面的旅行,当你从真新镇走出来,带着精心挑选的那个旅行的伙伴,一路经历重重磨难,最终来到联盟挑战;当你从艾泽拉斯诞生,一路冒险升级,被英雄谷五个雕像震撼,为铁炉堡矮人工匠的手艺折服,感受到达纳苏斯的神秘与奥格瑞玛的粗犷豪迈,离开屏幕时,心中那重震撼可能仍然久久不能平复。

读书和旅行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旅行)(6)

结语

人生只有一次,旅行之于我们,又何尝不恰恰像是人生本生?如何才能经历一场令人难忘的旅行,又何尝不恰恰正像我们想要度过一场不一样的人生?

读书和旅行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旅行)(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