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太强对人忽冷忽热)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追《少年派2》,顺便把第一部重温了一遍,这部剧中人物刻画地很形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

邓小琪这个角色的人格特点还是很典型的,具有外貌和身材方面的优势,性格孤傲、清冷,自尊心强,她和林妙妙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林妙妙能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抖给她看,但是她从来不跟林妙妙分享内心真正的秘密。

她很羡慕林妙妙有妈妈追着管,有爸爸关心,为了掩饰她这方面的缺陷,她会撒谎说是妈妈给她做的鳗鱼寿司,还会故意炫耀有父母陪伴着去看电影(其实当她得知是妈妈和另外一个叔叔陪伴的时候,她并没有去)。

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太强对人忽冷忽热)(1)

看下来的感觉就是,如果不是遇上林妙妙这样一个没心没肺的丫头,邓小琪是不会有朋友的。

其实,邓小琪的行为表现跟她的成长经历有直接的关系,她的种种行为都为她的原生家庭做出了解释,她就是因为从小缺爱,所以才有了一系列的奇怪行为。

不只她是如此,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能从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中找到原因

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太强对人忽冷忽热)(2)

孩子从小缺爱,会有这些表现

邓小琪的行为特点并不特殊,她其实是非常典型的一类,物质条件优越,但是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的孩子。

生活中这类孩子还是很常见的。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表现,来判断他的童年经历,如果一个孩子有以下表现,说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怀,家长应该反思。

  • 1、 自尊心特别强

有自尊心是好事,但是如果自尊心太强了,就不见得是好事了。

这样的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容易产生嫉妒的心理,无法真心地去祝福别人,很容易在社交中自尊心受挫。

正常来说,社交之后就放在一边了,而这样的孩子容易钻牛角尖,来回品味社交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或者是某句话,认为对方在嘲讽自己,因此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太强对人忽冷忽热)(3)

  • 2、 没有真正交心的朋友

年龄越小,越容易交朋友,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介绍一下名字,一个眼神,就成了好朋友。

不过从小缺爱的孩子,并不会像正常孩子那样单纯,他们戒备心很强,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很好,他们总是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实,生怕别人窥探了自己的隐私。

这样的孩子是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的。

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太强对人忽冷忽热)(4)

  • 3、 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无法在一段关系中存续

这样的人很难保持在一段关系中长久存续,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和一个人好好相处,尤其是面对你来我往的友情的时候。

当收到别人的友好示意的时候,他会觉得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有些尴尬,而为了回报对方,就会加倍付出。

同时他们很敏感,容易在交往中纠结某个小细节,从一个小细节延伸成一个矛盾,最后甚至为此闹掰

能够让他们保持平和的独处,这是他们最自在的生活方式。

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太强对人忽冷忽热)(5)

  • 4、 对人忽冷忽热,让人难以捉摸

在别人看来,这样的人情绪不定,忽冷忽热,让人难以招架,相处起来非常不舒服。

其实他们为此付出了翻倍的投入。他们在乎很多细节,会因为对方的一个微笑睡不着,也会因为对方的一个冷脸耿耿于怀

而这就是他们让人感到忽冷忽热的原因,别人看来最普通不过的应对,他们会记挂在心,然后给予1.5倍甚至更高倍数的回馈。

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太强对人忽冷忽热)(6)

  • 5、 容易和朋友翻脸,一翻脸就绝交

从小缺爱的人,很容易和朋友翻脸。

正常人交往的时候,吵吵闹闹轻松愉悦,但是从小缺爱的人,很难把握好分寸,他们很容易热情过头,让人难以招架,同时也很容易翻脸不认人,随时绝交

这样的性格注定他们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因为很多朋友都被他们单方面绝交了,然后再无联系。

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太强对人忽冷忽热)(7)

  • 6、 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若即若离

从小缺爱的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他们渴望和父母互动,但是面对父母的时候,又容易产生失望、失落、埋怨、愤恨的情绪。

父母子女关系从小就冷漠,等到子女长大成人以后,这段关系就变得更是无处安放。

我们能够从原生家庭中,找到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什么都怪父母,那活着就没自己什么事吗?别什么是都扣父母头上,父母生你养你已经尽责了,剩下的就靠自己了。

这是一种不太负责的论调。

有人出身贫寒,有人出身富有,不管贫寒还是富有,性格各有不同,贫寒中乐观自信的人大有人在,富有中抑郁寡欢的人不在少数。

可见性格跟贫寒还是富有没有多大的关系,关键在成长环境和父母的引导教育

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太强对人忽冷忽热)(8)

我们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22岁以前,22岁到50岁,50岁以后,第一阶段,是打地基的过程,为孩子的人生打地基,而打地基的“家伙”就是父母,第二阶段是盖房子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享受”的阶段,当然对于一些人可能是“受苦”。

房子的质量好坏,能够维系的时间,都跟地基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从地基中找到原因。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超富有的物质生活,但是只要父母负责,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这个世界上最普遍又最珍贵的爱,把孩子的童年的地基打牢靠,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坚实的基础

遗憾的是,即便最容易给到孩子的爱,很多父母也无法做到,让孩子在仰望和希望中不断失望,进而变得孤单、拧巴、阴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