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津巴布韦哈拉雷(十三回-津巴布韦)

哈拉雷(英语:Harare );是津巴布韦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津巴布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国境东北高原上。海拔1480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8℃。常年凉爽如春,四季宜人。

去津巴布韦哈拉雷(十三回-津巴布韦)(1)

津巴布韦风光秀丽,拥有维多利亚瀑布、大津巴布韦遗址等5处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首都哈拉雷有多处神奇的平衡石景观,同时也因出色的园艺被称为非洲“花城”。

哈拉雷面积477平方千米,人口约187万。由于在2009年之前受到了危害性极大的恶性通货膨胀冲击,若要恢复至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仍旧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

去津巴布韦哈拉雷(十三回-津巴布韦)(2)

去津巴布韦哈拉雷(十三回-津巴布韦)(3)

去津巴布韦哈拉雷(十三回-津巴布韦)(4)

2011年8月30日英国经济学家信息社将津巴布韦的首都哈拉雷(Harare)评为全球最不适合居住的城市。

哈拉雷的名字来自当地的修纳语,意思是“不眠之人”。作为全国第一大城市的津巴布韦首都,大约有两百万人口,这个国际化的都市是现代建筑和殖民地建筑融合并存的城市。哈拉雷四季如春。

去津巴布韦哈拉雷(十三回-津巴布韦)(5)

哈拉雷

景色宜人,“阳光城”“花树城”“非洲巴黎”等动听名称是整座城市的真实写照。我有幸来到这里,驻足四五天,漫步其中,陶醉在它清新的风格里,满眼是悦目的绿意。 信步哈拉雷市区,映入眼帘的是花束争艳的街道,路旁大大小小的鲜花缀满枝头。捷克兰大树随处可见,开满火焰花的凤凰树更是遍布全城,就像一把把正在燃烧的火炬,特别惹眼。市民们井然有序地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着,五花八门的车辆在并不十分拥堵的马路上按照“右驾左行”这一英式的传统规则疾驶着。路人无论男女老幼,与你擦肩之时,或打声招呼、或笑脸相迎。听当地人介绍,津巴布韦人从小就接受英式教育,十分注重个人修养,温文尔雅且彬彬有礼是来自各国游客对津巴布韦人的第一印象。

去津巴布韦哈拉雷(十三回-津巴布韦)(6)

据说,哈拉雷整个城市格局依然保留着上世纪80年代前英国政府殖民时期的模样,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居住区内鲜见高层建筑,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别墅。商业区比较繁华,以英式的建筑为主,从现代化购物中心到大型传统市场以及路边的小贩,各种商品像城市本身一样丰富多彩。来到市区最大的SHOPPINGMALL,规模丝毫不亚于上海的某些超级购物中心,而且开放式、全钢筋裸露式的建筑风格颇有创意。

去津巴布韦哈拉雷(十三回-津巴布韦)(7)

哈拉雷

在哈拉雷,石雕和木雕市场随处可见,来到一家市场前,琳琅满目的艺术品早已摆满了地面。非洲的石雕和木雕闻名世界,而津巴布韦丰富的石头、林木资源和艺术家们巧夺天工的手艺使之成为其中的代表。这些成品的精彩之处在于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想象力,所有的形态、人物均来源于本国神秘宗教及古老民间故事。在市场深处,两名工匠面对面坐着,用简单的铁具孜孜不倦地打磨着手中的半成品,见我们来了,便亲切地和我们交流。中国和津巴布韦是友好国家,所以哈拉雷市民对中国人的态度十分友好。当同行者想用中国的小商品和他交换石雕时,他欣然答应。

入夜的哈拉雷,城市中混合着当地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喇叭声、吉他声和鼓声。酒吧、旅馆和夜总会是所有音乐的源头。此时,各色的餐馆生意开始红火起来,提供当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佳肴,以满足各种各样宴会和不同场合的需求。这里的晚餐以西餐为主,津巴布韦牛排和美味的鱼成为必不可少的主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