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竹编手工(他的传统竹编再受青睐)

2017-12-02 17:2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坊 通讯员 俞大庆

穿过德清新市古镇里一条名为“丁家弄”的小弄堂,推开一扇古老的木门,是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老房子。这里是当地竹编手艺人马吉林的工作室。劈竹子、磨竹条、做竹编工艺品,构成了马吉林退休后主要的生活内容。

最好的竹编手工(他的传统竹编再受青睐)(1)

马吉林正在编制竹匾。

12月2日上午,当记者来到马吉林的工作室时,他正在赶制一位嘉兴客人定下的一个竹匾。

马吉林今年72岁,竹编手艺传自他的父亲。早在抗日战争之前,马吉林的父亲便在新市的刘王堂一带开了一家竹器店,名为“马生记店”,主要做竹篮、蚕匾、畚箕等生活用具和农具。“那时候竹器店的生意很好,每年冬天,店的货品经常一船一船地运往全国各地,父亲带着3个徒弟经常要晚上赶工。”

最好的竹编手工(他的传统竹编再受青睐)(2)

马吉林编的祖传店招牌——“马生记店”。

1955年,10岁的马吉林开始跟着父亲学做竹编,这一做就是60多年。跟竹子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竹编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看似普通的竹子对他来说就是宝。

最好的竹编手工(他的传统竹编再受青睐)(3)

工作室里的竹编工具。

首先,对于竹编工具,马吉林就讲究得很。在他的工作室里,竹刀、篾刀、刨子、藤簪、篾舔、剑门、刮刀……每一件工具都有着几十年的历史。马吉林还根据实际需要,在工具上做了很多创新改良,比如把砍刀的木头柄改成尼龙柄,在刨子等工具上加衬不锈钢板,以减少磨损,使制作出来的篾条更加光滑均匀。

竹编工序复杂,而关键则在于竹篾的制作。准备工作就很费时费力。只见马师傅拿起一根毛竹,先用锯子将毛竹两头的竹节砍掉,然后用竹刀将中间的竹节刮平。接着才开始将毛竹剖开,然后劈成一长条一长条的小竹片。

最好的竹编手工(他的传统竹编再受青睐)(4)

每一个竹节都要刮平。

“一根竹片要经过五刀才能成为这样薄薄的一片竹篾,这每一刀下去都要极准。”马师傅说,他劈出来的竹篾最薄的厚度只有0.1毫米,跟头发丝一样。

最好的竹编手工(他的传统竹编再受青睐)(5)

劈好的竹篾最薄的厚度只有0.1毫米。

至此,这竹篾还不算完成,还需过一道“剑门”关。“穿过剑门,就是给它规范尺寸,这竹篾才会粗细一样,编出来的东西才会纹路均匀。”马吉林说,接下去还有刮光、染色等步骤。

最好的竹编手工(他的传统竹编再受青睐)(6)

过了“剑门”关,竹篾才会粗细一样。

马吉林从来没有读过书,却能不打草稿编出各种图案的竹编制品,其中有很多都有“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

“写字讲的是笔画,竹编讲的是几花几花,有套路的。”只见他细捻几根竹篾在手中来回穿梭,很快便固定成十字,用镇尺压着摆在桌上,再拿起竹篾继续“穿针引线”。不同的字样配不同的花纹,不一会儿,一小幅图案就成型了,这看似“四不像”的花纹,仔细看后,发现原来是一个“福”字。

最好的竹编手工(他的传统竹编再受青睐)(7)

马吉林编的竹编制品。

马师傅在制篾编篾时全都是徒手,手套也不用,多年和竹篾打交道,他的手上已都是老茧和裂纹。特别是到了冬天,手上裂开的口子非常疼,但他还是不喜欢戴手套。“戴了手套,手感不对,手艺也就变了。”

的确,竹编这门精巧手艺,需要时间的沉淀,仅一幅竹编图案就要花费三四天的时间,再加上编藤、撑箍挂等工序,就要十天左右的时间。现在的马师傅年事已高,有时编竹编,一坐就是半天,时常会腰酸背疼。家里人看他太辛苦,都劝他不要再做了,可是他从没考虑过放弃这门手艺。

最好的竹编手工(他的传统竹编再受青睐)(8)

竹篾劈薄,到最后要用嘴巴咬着撕开来。

“我做这个不是为钱,主要是兴趣。”马师傅说,随着竹制品被塑料制品代替,竹编手艺也渐渐没落了。但是近几年来,不断有游客专门从北京、上海等地来寻访、购买他的竹编制品。“看到那么多人喜欢这门传统手艺,我觉得很高兴,我会一直做到我做不动为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