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说奥特曼被妈妈打了一顿(孩子疯狂学奥特曼)

1

“奥特曼害人,我要把它们都丢掉!”

闺蜜气鼓鼓的跟我们吐槽:4岁的儿子太沉迷奥特曼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每一个角落,地上、阳台、饭桌、沙发,就连厕所,都摆满了奥特曼。关键是,孩子老学奥特曼打人!教育也不听,下次还是把小朋友打哭,简直成了暴力分子,有一次还差点戳到别人的眼睛里!

多次警告无效后,妈妈一把将家里奥特曼全部收拾干净不给玩了!惹得孩子哭天抢地,说要跟妈妈绝交。

“快给我想想办法啊,怎么才能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玩具上?”比起奥特曼,她更希望孩子能多学一些积极、健康的偶像,如:超级飞侠、小猪佩奇等。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个积极向上的偶像和目标,可往往得到的却是意外的结果。

可是,孩子喜欢别的玩具,就能够百分百地避免不出任何差错吗?

即便是萌萌哒《小猪佩奇》,也是会被家长吐槽的呀!

小孩说奥特曼被妈妈打了一顿(孩子疯狂学奥特曼)(1)

对于孩子“过头”的兴趣爱好,父母到底是介入阻止,还是顺其自然?

小孩说奥特曼被妈妈打了一顿(孩子疯狂学奥特曼)(2)

2

其实,子沉迷某个形象,很可能是进入了身份确认敏感期。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指出,孩子在4岁或更早一点,会根据自己的心理状态去崇拜一些偶像。

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构建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这正是自我创造的过程。

说明孩子已经开始发展自我意识,构建自我了。

小孩说奥特曼被妈妈打了一顿(孩子疯狂学奥特曼)(3)

奥特曼、小猪佩奇等形象之所以深入儿童的心,肯定是他们身上的某些精神特质,深深地被孩子吸引并内化,这也正是孩子人格创造的过程。

父母若一味地打压和制止,不仅会破坏孩子的心智发展,反而可能对孩子的童年留下一个永远填补不满的黑洞。

淘宝数据显示,一年有7000万成年人给自己买玩具,“童年报复性补偿”火遍大江南北。

小孩说奥特曼被妈妈打了一顿(孩子疯狂学奥特曼)(4)

很多网友表示,自己小时候被压抑了买玩具的欲望,成年后控制不住地买买买,放在家里就觉得安心和满足。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代偿心理”,说的就是:小时候被压抑的冲动,通常会在成年后对自己进行疯狂补偿。

作为父母,与其强行堵住孩子的出路,不如疏通孩子内心的管道。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活水流进孩子的心田。

小孩说奥特曼被妈妈打了一顿(孩子疯狂学奥特曼)(5)

3

面对孩子痴迷于某个兴趣爱好,与其强行压制,不如正确看待事物的两面性,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去学习。

1、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满足孩子的童年快乐。

无论孩子是痴迷奥特曼,还是沉迷芭比娃娃,亦或是对小猪佩奇情有独钟,这些不过是孩子兴趣的一个缩影,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我们应该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

童年时期得到的尊重,会让孩子从心底产生力量和勇气,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身份确认敏感期,构建更加完善、和谐的自我。

孩子喜欢奥特曼,一个奥特曼的生日蛋糕,就是最大的惊喜;

孩子喜欢超级飞侠,出差回家的一个超级飞侠的小礼物,就能补偿他对你最大的思念;

孩子喜欢芭比娃娃,一个芭比娃娃皇冠,足以让孩子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公主。

让孩子内心充满自信,是孩子迈向成功的捷径。

小孩说奥特曼被妈妈打了一顿(孩子疯狂学奥特曼)(6)

2、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教孩子区分现实和虚构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电视里经常出现的暴力画面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应该慎重挑选合适的动画节目,最好陪孩子一起观看,遇到打斗等镜头,要做积极的引导和解释。

比如,陪孩子看《小猪佩奇》,看到佩奇和乔治踩泥坑,要告诉孩子:“乔治和佩奇都是穿上靴子才能踩泥坑的。”

遇到孩子想踩泥坑的时候,就提醒他学习乔治:先换上雨靴。

看到奥特曼变身拿起武器打怪兽时,要和孩子解释:“奥特曼只有在人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才会变身,他只会打坏人、打怪兽。奥特曼是保护小朋友的。我们也要和奥特曼一起,守护其他小朋友哦。”

3、慢慢扩展孩子的世界,带孩子体验真实生活

比起一刀切地断了孩子的梦想,不如寻找和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拓展孩子的兴趣圈。

比如,孩子喜欢奥特曼,就引导他去研究机器人的构造,带他参观机器人大赛,慢慢地将孩子从简单的打斗中,转向更有趣和更具启发性的科学研究中。

孩子喜欢芭比娃娃,就引导她给娃娃设计发型、设计衣服,教她用布裁剪、缝制,这就是孩子学习手工的最好教材。

孩子喜欢超级飞侠,就引导他去了解真正的汽车构造和汽车类型,带他去参观汽车改装,妙趣横生。

小孩说奥特曼被妈妈打了一顿(孩子疯狂学奥特曼)(7)

拥有一个正直、健全的人格,是每个父母对孩子最简单的期望;

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也是每个父母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的想法固然天真,孩子的行为固然愚蠢,但那就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不仅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伙伴,更是不可或缺的引路人。

想要孩子愿意与你同行,必要先取得孩子的信赖。

请呵护孩子的童真,尊重孩子的偶像,给孩子一个有梦想的童年。

撰稿:炮弹妈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