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民族美食(彝族馋遍我童年的美食)

今天在抖音上无意中看到一个彝族敬酒歌的视频,听着那充满魔性的调子,不知怎么就想哭。于是准备写一点彝族文化。

我的家乡处于四川和云南交界的地方,是汉族和彝族杂居的区域。我们村一共六个生产队,第一到第五生产队是汉族,第六生产队是彝族。汉族和彝族之间来往很多,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几个不同民族的朋友。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在五六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彝族客人。说得准确点也不算是客人,他只是走到我们家附近的时候感觉累了,不想回家了,来我们家借宿一晚上。他担心弄脏了我家的被子,不愿意睡床上,我爸就给了他一个巨大的竹编簸箕,他睡在里面,用自己随身的毡衫当被子。彝族的毡衫是羊毛织成的,分为软毡和硬毡两种,软毡直接用羊毛铺开,压实,贴身,很暖和,硬毡是用羊毛拧成线织成的,其实就是斗篷。

彝族居住在山顶上,我们在半山腰。——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在清朝削三藩的时候,四川彝王率军帮助朝廷,削藩成功,朝廷论功行赏,对彝王说封他“做高官”,彝王年老耳背,听成了“住高山”,因此搬到了山顶上了。——他们去赶集,要经过我们旁边的大路,我们上山砍竹子,也要经过他们的房子。山上雨水多,空气清冷,经常都有云雾。在烟雨迷茫之中,稀稀落落的几间茅草屋,那就是他们的家。我们在山上饿了,可以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找他们要点吃的。

彝族的民族美食(彝族馋遍我童年的美食)(1)

待客是彝族人家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待这种临时到他家去的人,一般都会在火堆里烤几个土豆,烤一大块肉,让来人吃个饱。有时候也有玉米饼,还有荞麦饼,后者的口感非常差,连他们自己都不喜欢吃,只有最穷的人家才会用来招待客人。我们小时候,不管彝族还是汉族都穷,汉族的目标是能吃上大米饭,彝族的目标是不再吃荞麦饼。

家里来了正式拜访的客人,主人会杀羊。但是因为四川的羊肉膻味很大,汉族人一般都不喜欢吃,到后面他们也知道了,也就不杀羊了,而是杀猪。猪肉都切成拳头那么大的,放上胡萝卜煮熟之后,放上盐就拿出来吃了。这叫坨坨肉。因为很肥腻,一般人都吃不了多少,但是在那个年代又的确非常解谗,以至于我们经常在人家家里吃得回家拉肚子。

除了坨坨肉之外,还有一道远近闻名的菜,那就是乳猪肉。小猪十五六公斤就杀了,掏掉块内脏,也不刮毛,直接用黄泥土把整个猪糊满,然后架起大火,放在火里烧。不一会儿就看到油水从黄土里渗出来,那一种诱人的肉香味传得很远。油滴进火堆,燃烧出黄褐色的带着浓烟的火焰,严严实实地裹住乳猪。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就把火撤掉,等到稍微冷却之后,把乳猪搬过来,剥掉黄泥,晶莹剔透,浓香扑鼻的乳猪就做成了。主人用刀连骨带肉切成大块,端上桌子来招待客人。乳猪肉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连烤焦的部分也很脆。因为是乳猪,骨头还没有完全钙化,也可以咬碎吃的。

这可能是我们当地彝族人最美味的一道菜了,不但让汉族人馋得不行,彝族人也不是经常能吃到的。彝族的孩子最盼望的就是家里来贵重的客人,他们好跟着吃上乳猪肉。彝族人好客,大有汉族传统的“待客尽家中所有”的风范,家里所有好吃的都会拿出来招待客人,一直到所有的肉都吃完了,主人会向客人道歉,然后拿出平常的食物来。

彝族的民族美食(彝族馋遍我童年的美食)(2)

彝族人喜欢喝酒,男男女女都喝酒,刚出生的小孩就要训练喝酒。我曾在街上亲眼见到几个女人一起喝酒,用酒喂她们的小孩。有钱的人到饭店里去叫上两个菜,几瓶酒,几个人坐在一起,不喝完绝不下席。所以在街上,在大路旁边,经常都有醉得不省人事的人,大家也都见惯不惊。绝大多数人都在半夜或者第二天早晨醒过来,爬起来走路回家。也有极少数的人再也没有醒过来,被发现的人汇报给村干部,村干部去叫他的家人来收尸。那些年代的彝族人对生死看得很淡,并不在意饮酒过度而死亡。

彝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豁达,这不但表现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生活中也经常如此。就算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只要有酒,他们就能度过一天。连酒也没有了,他们会拉着牛或者羊来到山下的汉人家里,随便给点钱,就可以卖掉。彝族姑娘的开放程度和现在差不多,婚前可以随意找自己心仪的男人,只要保证不怀孕。她们的婚姻是一种交易,明码标价,男方出钱就可以娶走。同居之后,再送回娘家一年,如果没有生小孩,则可以退婚;当然男家也可以选择不退婚,但一般都会退婚的。如果带小孩结婚,价格就会低廉很多倍。

彝族人在农历的十月过年。汉族经常会去给他们拜年。礼物很简单,每一户人家只需要送一瓶散装的粮食酒。参加彝族人的婚礼也是这样,送一瓶酒。送这点礼物,就可以在人家过上三天,吃他们一年辛劳累积来过年的食物,当然也喝酒。汉族人普遍酒量不大,主人也不是十分勉强。

篝火晚会是彝族过年的一个重要节目,远远近近的人围在一起,烧起熊熊的篝火,男男女女手拉手,以篝火为中心围成圈,大家一起跳舞,一起唱歌。其中唱得最多的,就是那一首《彝族敬酒歌》:

彝族的民族美食(彝族馋遍我童年的美食)(3)

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

我们不长聚难有相见时

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

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

请喝一杯酒呀

请喝一杯酒哟

彝族的民族美食(彝族馋遍我童年的美食)(4)

当然这是翻译成汉语的歌词,而事实上在我们参加他们过年盛会的时候,他们都是用本民族语言来唱,民族语言跟能调子完美结合,形成一种魔性的声音,一直能侵入人的五脏六腑,让你难以忘记。几乎是每一个人只要听一遍,虽然记不住歌词,但是就能记住调子。在空气湿润、云雾缭绕的山顶上,在熊熊的篝火之外,这首歌会令人沉醉;尤其是整个晚会空气都洋溢着酒的味道,你自然会不饮而醉。如果有彝族姑娘看上你了,会直接问能不能和你结婚,更让你魂不守舍。这就是彝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他们的最炫民族风。

彝族过年,一次三天,每天都是喝酒,每天都是吃肉。如果是有远方的客人,要在家里多住几天,那过年的时间就延长几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