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创建文明城市的春风(文明城市应实施常态化创建)

来源:【三峡晚报】

本报讯: 全国文明城市(区)是反映国内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成为引导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理想范式。在第六届评选中,全国共有284个市区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城市覆盖面进一步显著提升(较第五届城市数量增加了219.1%)。

2022年8月,零点有数利用答对交互平台发起系列民生政策公众评价,获得了对“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成效的新近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在12项民生政策中,居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关注度(68.8%)居于首位,满意度(百分制下的加权满意度得分为84.7分)列第四位,处于着力保持区。较高的关注度表明作为一项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工程,创建文明城市关系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贴近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较高的满意度表明创建工作大幅提升了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已取得不俗的、受社会认可的成绩。

附图1 “创建文明城市”在12项公共服务措施中所处的评价位置

迎着创建文明城市的春风(文明城市应实施常态化创建)(1)

同时,也不能忽视当前全国文明城市评选面临着的一些现实困境,部分受访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不满意。结合零点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反馈的信息以及其它公开信息,可看到现阶段居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主要诟病在于地方城市在创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表现一:突击迎检,存在“重面子轻里子”现象。由于创建范围广、标准高,部分内容难以形成长期有效机制,因而地方在验收前突击迎检现象比较普遍。在对创文工作不满意的居民中,超过四分之三认为创建工作“形式化,以表面工作为主,不致力于解决实质问题”“审核期间突击做表面工程,应付检查”“每次都提前通知,然后开始各种整顿。”

表现二:过度管理,存在“一刀切”和“矫枉过正”现象。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一些城市在验收期间,采取矫枉过正措施。如要求“沿街商铺一律关门”“烧烤摊等夜市摊点都被赶走”“路上不允许有一片树叶”,甚至“不让遛狗”。有些地方还会发动系统内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进行全方位突击,有专家评价:“如果你到某个城市,发现这个城市很多临街小餐馆关门了,各种流动摊贩不见了,城市街道变得整齐干净但冷清了,而到政府机关办事则往往找不到人,那这个城市一定是在创文创卫验收期,他们正在街上忙着消灭烟头、落叶甚至苍蝇。”

表现三:部分地区创建成果难以维持,存在“阅后即焚”现象超过一成居民认为评选结果并不能真实体现城市真实面貌,他们认为“热度就一段时间,评上后就会慢慢退下来”,之后“不文明行为依然常见”“环境卫生脏乱,各种车辆乱摆乱放。”同时,也注意到已经评上全国文明城市的地区,依然会发生恶性事件,如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唐山市因烧烤店事件被摘牌,这一方面彰显了中央文明办的快速反应能力,一方面也引起了群众对全国文明城市公信力的质疑。

2023年即将启动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评选,旨在文明城市覆盖面稳步提升的同时建立并夯实创建工作求真、常态和长效性,突出文明城市的示范性和引领力,其在创建方向、标准、路径和评价工作制度上都做了创新、有益践行。为了促进创建文明城市常态长效机制建立并发挥作用,赋能文明典范城市守正创新、传承发展,零点有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对策性思考:一是要注重多源城市运行数据融合使用,开发创文专项识别算法模块。建议直接对探头数据、12345热线、市长邮箱、旅游投诉、网络舆情、网格常规巡检等常态化收集的多源数据进行综合使用,并将创建文明城市的专门巡检数据作为多源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开发专项识别算法模块,从多源数据中常态化智能鉴别创建文明城市相关的事项表现;二是建议打破相对固定的考察窗口,将突击检查转变为常规抽查。将过去一次性固定的检查改为多轮次的动态抽查,甚至暗访抽查、体验式抽查等,并探索施行“盲”评选机制,每次评选时间随机确定,评选城市随机抽选,评选团队随机组建;三是建议针对每年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建立“不文明问题清单”,公开通报、持续跟进,督办解决。

本文来自【三峡晚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