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解读(论语说文之三十一)

丁忧之制

撰稿:成宇 | 主讲:成宇

上期答案

1.下列历史人物的名字号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2.有一个人姓陈,名璋,请你根据名与字的关系,试着给这个人起一个字。

璞之 玉成

正文

在高中教材中有一篇李密的《陈情表》,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内无期功强近之亲,外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用这句话形容家族人丁不旺,自己形单影只。可能有的朋友要问,什么是“期功强近之亲”呢?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的丧服制度和丁忧制度,听完之后,您就明白了什么是“期功强近之亲”。

论语学而解读(论语说文之三十一)(1)

“期功”, 亦作“朞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明代李东阳《刘益斋传》:“生弥月而孤,族无期功之亲。”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那什么是“五服”呢?

我们常听人说“谁和谁是不出五服的亲戚”,这就是说这两个人是比较近的亲属。古代按照亲属中亲疏程度的不同,把家族内有人亡故时所穿的丧服分为分五种,分别是:斩衰(cuī),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凡是穿这五种丧服的都表明是宗族内较为亲近的亲属。

论语学而解读(论语说文之三十一)(2)

斩衰(“衰”通“缞”),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

论语学而解读(论语说文之三十一)(3)

齐衰(“齐”通“纃”),是次于“斩衰”的丧服。齐,下衣的边。用粗麻布制做,断处缉边,因称“齐衰”。服期分三年、一年、五月、三月。服齐衰一年,用丧杖,称“杖期”,不用丧杖,称“不杖期”。清代规定:夫为妻,男子为庶母、为伯叔、为兄弟及在室姊妹,已嫁女为父母,孙男女为祖父母,均服齐衰一年,重孙男女为曾祖父母,服齐衰五月;玄孙男女为高祖父母,服齐衰三月。

大功,亦称“大红”,是次于“齐衰”的丧服。用粗熟麻布制做。服期为九个月。清代,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以及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均服“大功”。

小功,亦称“上红”。是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月。清代,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外祖父母、舅舅、姨母等,均服小功。

缌麻(缌音思),是次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较“小功”为细。清代,凡男子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均服缌麻。

古代不仅有严格的丧服制度,父母去世,还有严格的丁忧制度。这里的“丁”和“忧”的解释不同于现代的“丁”和“忧”, 据《尔雅·释诂》:“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所以,古代的“丁忧”,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丁忧”亦称“丁艰”,早在周朝时期,我国就产生了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丁忧丧俗。

论语学而解读(论语说文之三十一)(4)

汉代以后,“丁忧”服丧被纳入法律, “丁忧”期间,守孝之人的衣食住行都要在父母的坟前进行,并停止一切的娱乐和应酬,守孝三年期间不得进行婚嫁庆典等喜事。丁尤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要报父母的恩,孩子出生三年内都离不开父母,时时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对父母晚年要尽心尽力,父母不在了做子女的也要时时想念他们,至少在坟前守孝三年。儒家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不但是孝道的体现,更是人性本善的维护。丁忧期间作乐、丧期未满求取仕途、生子、兄弟别籍分家、嫁娶、应试等都被视为“不孝”犯罪,将会受严厉的刑律惩罚,对于仕宦官员,除了应遵守普遍性的行为之外,还有些特殊性的要求,即三年“丁忧”必须解官去职,脱离职权岗位,唐朝时就将此项规定付诸立法条文。有些官员因为丁忧期间贪恋权位而丢官丧命。如后唐天成年间,滑州掌书记孟升因母丧隐瞒不报,最后被“赐自尽”。而大诗人白居易,其母由于看花坠井而死,在丁忧期间,白居易作了《赏花》及《新井》的诗,被认为有伤官德孝道而遭一贬再贬,从京师到江州刺史,后又被贬为司马。

论语学而解读(论语说文之三十一)(5)

相反,在丁忧期间,若“丁忧”守丧孝行卓著,则可以越级提拔,受到朝廷的嘉奖。如《明史·孝义传》记载:明代,徐州人权谨“迁光禄署丞母年九十终,丁忧期间,他严格遵守丁忧之制,朝廷对其大加奖赏,并官即拜文华殿大学士。

官员因父母去世请求丁忧守孝,如果朝廷因国家大事的需要,不准许回家居丧,这叫做“夺情”。

关于“夺情”最著名的例子恐怕就是张居正被“夺情”了,万历五年,宰相张居正19年未相见的父亲去世了,这时正值张居正改革朝政刚刚开始,而皇帝年幼,朝廷需要张居正主持朝政,于是张居正被夺情了。但是明代的舆论力量非常强大,很多官员上书谴责张首辅的不孝行为,结果小皇帝生气了,当众痛打反对者的屁股,有人甚至被打成残疾。

论语学而解读(论语说文之三十一)(6)

明朝,还有一位大将也被夺情,这就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将领卢象升。崇祯十年(1637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明。卢象升总督天下兵马抗清,这时他的父亲去世,按制度应该丁忧守孝,但他也被夺情了。继续统兵抗清,但最终由于各方面的不配合,他战败而死,战后,他的部将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甲下尚着麻衣白网(服父丧)。据说百姓听到这个消息,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关于古代的丧服制度、丁忧制度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假如我们在阅读古文的时候,遇到“丁忧”“丁艰”这样的词语,就应该是到它的含义了。

本期试题

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幼慧,即能诗。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②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扬州鹺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①,起故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