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文化遗产作文课教学设计(基于任务单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世界的文化遗产作文课教学设计(基于任务单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1)

语文的边界

1.落实字词学习。2.概括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课时

(详案)

精读《颐和园》,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1.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记;2.了解写景物的一般表达方法。

第四、五课时

群文阅读《长成》《秦兵马俑》《莫高窟》,按照移步换境的方法,组织课文内容,各小组选择一处世界遗产组织导游词,展示时注意感情饱满,语言优美流畅。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导游词,注意说好“移步”,把每一处景物特点介绍具体、有感情。

第六课时

总结单元学习内容;把单元学习中的一篇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誊写在作文本上。

1.听写生字。2.誊写习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做好课件;出好任务单,选文《莫高窟》提前发给学生。

2.学生准备:按任务单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3.第一课时所需的任务单:

第五单元学习任务单

班级: 姓名:

1.正确、流利地朗读本组三篇课文。

2.字词园地。

(1)读准下面的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盘旋 远眺 耸立 堤.岸 横槛. 战车千乘.

气魄 配合 堡垒. 端详. 匀称. 鸟瞰.

(2)读好并积累本单元的四字词语。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雄伟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南征北战

昂首挺胸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惟妙惟肖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屯兵: 垛子:

鸟瞰: 战车千乘:

举世无双: 所向披靡:

(4)正确读写以下词语,做到正确、规范。准备听写。

盘旋 城砖 城墙 屯兵 堡垒 打仗 呼应 肩膀 智慧 凝结 长廊 柱子 建筑 宫殿 葱郁 掩映 朱红 堤岸 雕刻 狮子 佛香阁 气魄雄伟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3.作者分别是怎样评价这三处世界遗产的?请你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听写区

【知识加油站】

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建长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于公元前 214 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加以修缮,连贯起来,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 18 次,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 6700 千米。课文中描述的这段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198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文化遗产作文课教学设计(基于任务单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2)

①射口:齿型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②瞭望口:齿型墙凹下去的部分。

③垛子:城墙顶部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型墙

秦兵马俑:秦兵马俑是以陶俑来代替人殉葬的典型。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是秦始皇希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一统江山的反映。1974 年,一位农民在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陶俑,经考古队勘探和发掘,兵马俑重见天日。兵马俑的发现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被

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秦兵马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而建。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颐和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课。学生按任务单的要求自学,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略)

第二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请一位同学来读单元导语。

2.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学习要求?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明确单元主题和学习要求。)

【板块二】了解世界遗产

1. 什么是“世界遗产”?

师小结:世界遗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举世无双的、无法替代的文化古迹或自然景观,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2. 通过自学,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世界遗产”?

师小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而又不曾中断的国家,我们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举世无双的“世界遗产”。(教师出示图片,分别举例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都是世界遗产。截至2017年6月,我国已有52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之多,堪称世界第一。

3.本组课文,我们要了解的是哪几处遗产?(教师板书:长城 颐和园 秦兵马俑)

(设计意图:1.了解什么是“世界遗产”,使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2.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结合图片解读,激发民族自豪感,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板块三】根据学情,检查字词

1.指读生词。(评价)指导“战车千乘”中“乘”的读音,理解字义。

2.检查“鸟瞰、垛子、举世无双、所向披靡”词义的理解。

3.积累四字词语,小组合作读词语。(评价)

4.听写,两位同学上黑板书写:“盘旋、堡垒、长廊、葱郁、气魄雄伟、金碧辉煌”。重点指导“廊”“葱”“魄”的易错笔画。

(设计意图:以上4点,基于学生根据任务单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落实。)

【板块四】检查课文朗读

片段一: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17《长城》)

1.要求一:读正确、读流利,声音洪亮。小组派代表朗读。(评价,指导)

2.要求二:读出长城的特点,如果能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就更好了。小组派代表朗读。(评价,指导)

师小结:要把句子读好,起码要读正确、读流利、声音洪亮,在此基础上再读出这个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来,如果能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感情来那就更棒了,这才叫把句子读好。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下面两个片段。生自由练习。

片段二: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18《颐和园》)

片段三: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19《秦兵马俑》)

3.小组派代表朗读片段二、片段三。(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仅是对预习环节朗读课文成果的检查,也是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读好课文应达到哪些要求。)

【板块五】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长城》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写长城,是从哪些角度写的?(教师板书:远 近)

远看长城,作者看到了长城怎样的特点?

预设: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近看长城,作者看到了长城怎样的特点?

预设:高大坚固、宽阔平坦、功能众多。

你能把这两部分连起来说一说吗?

预设: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近看长城,它高大坚固、宽阔平坦、功能众多。

师小结:像这样描写景物的文章,我们可以先找出作者描写的顺序,再找出景物的特点,把它们连起来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颐和园》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师小结:不管是《长城》还是《颐和园》,要想给写景物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找出作者描写的顺序,再找出景物的特点,把它们连起来就可以了。

3.《秦兵马俑》

在有些文章中,我们还能走个捷径,如果找到文章的过渡句,课文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就把握住了。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快速浏览《秦兵马俑》,找出文章的过渡句。

预设: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板书加点词)

分别找出描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自然段。验证成功。

师小结:有时候,过渡句就能帮助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仅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更是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概括写景类文章主要内容时先找顺序,再找特点的方法,以及通过找过渡句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板块六】问题思考

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三处世界遗产的,请你再读读这三篇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找出作者对三处世界遗产的评价,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为后面进一步感受这三处世界遗产的伟大之处做铺垫。)

第三课时

【板块一】简介颐和园,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交流,我们掌握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了解了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并对这三处世界遗产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颐和园》(出示图片)。

2.颐和园是我国清代的皇家园林,它既具有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介绍颐和园,使学生对颐和园有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块二】学习“移步换景”

《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游记最大的特点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景物,你怎么理解移步换景呢?

小结:移步换景就是边走边看,走到不同的地方,就会看到不同的景物。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好基础。)

【板块三】画出作者移步的句子

1.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移步的句子,读一读,在句子中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预设: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小结:这四句话,让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作者去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三个景点。

2. 明确作者移步的词。

请你们再读一读这四句话,哪些词准确的交待了作者的移步?

预设: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站在、下来

(读一读这四个句子)

小结:这四个句子不仅把游览的路线交待清楚,而且把游览景点的先后很自然的串联起来,文章过渡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划句子,标词语两个步骤,学生能清晰移步换景的意思。)

【板块四】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作者在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物,画出相关语句。小组交流,通过这些句子,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关于描写长廊的句子。

预设:长廊很长,画很多,很美。

生补充后,教师补充:700多米长相当于我们操场的3圈半还要多,我们一口气跑完3圈半是什么感觉?(很累)它被称为“世界第一长廊”。更让人叫绝的是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是呀,这真是一种人类创造的精致的美!

小结:它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更是我们中国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带着自豪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2.描写佛香阁特点的句子。

过渡语:随着作者的脚步,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请一个小组交流在万寿山脚下看到景物。(学生交流)

补充材料:(出示图片)佛香阁建在20米的方台上,阁高41米,总高61米,相当于我们小学楼的5倍。

小结并引读:这么高的建筑建在半山腰,没有什么先进的工具,全靠人力去做。你有什么感受?(生谈)这就是一种人类创造的宏大的美!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个句子。

3.描写昆明湖特点的句子。

预设: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学生交流)

追问:文中的泡泡语说:“慢慢的滑过”中的“滑”字用的真好。好在哪里?

小结:“滑”这个字用的非常妙,通过一个动词来表达昆明湖的平静,这是一种宁静的美、诗意的美。谁来读一读?

4.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

(生读句子,并谈感受)

小结:这些姿态不一的小狮子,展现了一种工艺精湛之美。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句,理解景物的特点。学生通过谈体会,朗读,表达对颐和园的赞美和喜爱,向往之情。)

(二)发现描写景物的方法。

作者在三个地方看到的景物不同,描写的方法也不同,认真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1.课件出示: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抬头一望,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1)对于长廊,作者采用列数字的方法展现它的特点。

(2)对于佛香阁,作者采用具体描述的方法展现它的特点。

(3)对于昆明湖,作者觉得她太美了,想抒发一种赞美之情,他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它的那种诗意的美。

小结:介绍一处景物的特点有很多方法,可以用说明的方法,可以用直接描述,还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描写景物语句的品读,引导学生明白描写有不同的方法。)

【板块五】学说导游词

1.以本课为例,学说导游词。

这是一篇游记,稍作改动就是一篇导游词。怎么改呢?(出示:导游词范例)

改写成导游词就是这么简单,老师出示的这些句子,清楚地提醒游客我们将要到什么地方,要看到什么景物。景物的特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也可以根据你对颐和园的了解进行补充介绍。现在同桌互相说一说。

2.学生自主练习说导游词。

3.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落实“根据课文内容,学说导游词”这一学习目标,此设计,既要求学生对课文熟读能复述,也能锻炼学生学习说导游词。)

【板块六】总结

作者以游记的形式,给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美景,从中我们发现描写景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我们还练习了说导游词。下节课,吴老师带领大家游览另外三处中国世界遗产。

第四课时

【板块一】回顾导入

1.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大家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游览了美不胜收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像这样的世界遗产,我国有52处之多,接下来我们还要了解长城、秦兵马俑、莫高窟三处震惊中外的世界遗产。

2.提出本节课要求

这节课,我们就当小导游一起游览这三处景点,用上刚学到的移步换景的方法给大家介绍景物的特点,每个小组承担一个介绍任务。(小组组长抽取代表《长城》或《秦兵马俑》的小红旗)

(设计意图:1.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随机抽取解说任务,增加学生参与感。)

【板块二】指导解说要求

1.同学们,怎样才能做好小导游,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给大家介绍清楚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师总结

①移步的地点要交代清楚;

②不同景物的特点要说具体;

③根据课文内容抒发自己的情感。

2.这既是导游解说的标准,也是游客评价的标准。老师还准备了小锦囊,有需要的可以提供帮助,准备时间8分钟,开始吧!

(小组合作)

《长城》小锦囊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我们乘飞机,将马上到达北京,大家从窗口往下看: 。

抵达北京后,我们乘车出发,不到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下车后,大家面前这段是八达岭长城,它: 。

说话之间,我们已经登上长城,当我们脚踏方砖,手扶条石时,我们自然而然想到:

看到这样的长城,我们都忍不住赞叹: 。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长城,大家对我的导游工作还满意吗?欢迎大家下次再来游玩!

《秦兵马俑》小锦囊

建议:两个小组合作,一位总导游,三位助理导游(分别介绍规模、类型、个性),其他扮演陶俑或游客。

总导游: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先给大家大体介绍一下秦兵马俑:秦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坐落在西安临潼。它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一会儿我们将亲眼目睹。

下面请***导游带大家参观一号厅。

第一位助理导游:

走进大厅,大家请往下看: 。

请大家继续往前走,下面由***导游带大家走近兵马俑看一看。

第二位助理导游:

游客们,大家面前有各种俑,仔细看(指着四位扮演的同学):

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陶马:

再走近些,大家还能看到兵马俑的神态,请***导游给大家介绍。

第三位助理导游:

两千多年前,科学技术非常落后,我们的祖先能够雕塑出兵马俑多样的类型已经很不简单了,而且他们还能表现出兵马俑的神态,瞧: 。

总导游:正如大家所说,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今天我们的游览到此就结束了,大家对我们导游小队的解说工作还满意吗?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设计意图:1.移步换景三点要求的提出承接了《颐和园》的学习积累,本课让学生再次明确解说要求。2.设计小锦囊是为了帮助能力较弱的小组,锦囊内容就是“移步”的过渡语,给学生扶手,降低难度。)

【板块三】小组汇报(小导游解说)

(一)长城

1.哪位导游带我们参观长城?(小组或派代表上台解说)

2.评价:移步换景的三个要求,他达成了吗?谁来评价?

(二)秦兵马俑

1.过渡:离开北京,前往西安,我们即将抵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哪队导游想带我们去领略兵马俑的风采?

2.小导游解说。

3.评价。

(三)明确把“移步”交代清楚的重要性

两个景点介绍完,“移步换景”都会用了吗?把这两篇课文变成导游词,我们重点加入了一部分内容——移步的句子。

(四)学习《莫高窟》

1.过渡:游客们,我们下一站是敦煌莫高窟,来到这,你最想亲眼看到哪些景观?

2.提出要求,学生准备并应聘小导游(彩塑、壁画、藏经洞各一位导游)。

你想带大家参观哪部分?选择你最想参观的一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自己设计导游词,快准备一下再应聘吧。(确定三位小导游)

3.小导游依次解说,注意加入移步的过渡语。

4.小结。

藏经洞已不复往日的辉煌,但流失的历史文物,不论在世界哪个角落,都是人类的瑰宝,它们的身上都刻印着中国的文化。正如三位小导游所讲述的,敦煌,是一座绝无仅有的艺术宝库。

(设计意图:1.《长城》和《秦兵马俑》是本单元课文,让学生在理解移步换景的基础上,借助老师给的扶手小组合作练习导游词,这是一个学习和尝试的过程。2.《莫高窟》是拓展阅读,一方面拓展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世界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是给学生自己设计,练说导游词的机会,学以致用。)

【板块四】回顾总结全文

我们今天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当小导游,游览了祖国的四处世界遗产,每一处都绝无仅有,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是为了继承与发扬,我们所了解的只是我国世界遗产的4/52,想要了解更多请看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看后我们再来交流。

(设计意图:1.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升。2.推荐《世界遗产在中国》,为下节课的观赏和交流做准备。)

世界的文化遗产作文课教学设计(基于任务单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3)

本文第一作者:于海棠,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一级教师,“海棠工作室”负责人;曾获“山东省绿色园丁”“济南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出版有《任务单与阅读教学》(副主编)。

世界的文化遗产作文课教学设计(基于任务单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4)

本设计指导老师:魏薇,女,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研究。著有《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等。编著有《中外学校教育经典案例100篇》《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等,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等。主持重点研究课题多项。

世界的文化遗产作文课教学设计(基于任务单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5)

“语文清话” 微信公众号

ID:ljyuwenqinghua

语文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思想 | 趣味 | 文化 | 理想

欢迎个人微信转发朋友圈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请勿以任何方式摘编本文内容

授权 | 投稿 | 合作:lijie109@qq.com

/策划 /主编:李节

/编排:郑佐之(实习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