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

今年可以说是西安博物馆建设的丰收之年,4月陕西考古博物馆对公众试行开放,7月底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正式落成。

近日,陕西文博界更是频频迎来大动作,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签约《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协议》,陕西省文物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在相关报道中,“推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分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的信息披露,意味着停滞许久的陕历博分馆又有了新选址。

分馆或将选择与遗址相伴

陕西历史博物馆分馆选址向来慎之又慎,本次消息的传出也尤为谨慎,仅仅曝光了名字,就此我们也发现,其实相关工作已经在8月时就已进行。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1)

根据陕西机构编制网消息,8月初,陕西省政府召开了“西咸新区秦汉馆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题会议,会后第二天,相关部门便赴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进行专题调研,研究解决馆区移交后机构编制工作问题。

陕西省文物局则表示“将以此次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接收工作为契机,加强协调沟通,更好地守护好国家宝贵的文化文物资源”。

那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分馆的位置究竟选定哪里呢?

秦汉新城地处渭河北岸,泾渭两河绕城而过,历史遗存规模宏大,拥有各类文物点18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2)

秦汉新城这片土地,见证过秦统一六国的悠悠历史,见证过大汉王朝的辉煌与沧桑,见证过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的声声驼铃。大秦帝国都城遗址气势恢宏,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群”的九座西汉帝陵绵延雄陈。区域内文物遗存数量之众多、规模之宏大、内涵之丰富、时代序列之完整,世所罕见。

今年7月初,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批准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明确秦咸阳城遗址保护纳入西安市及西咸新区国土空间规划。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3)

该规划的审批通过有力的推进了秦汉新城的发展,也让悬而未决许久位于秦咸阳城遗址南侧的相关博物馆确定了归属。

该博物馆2012年开建,期间因归属问题屡屡更换名称,近期在相关报道中,被称为“秦文化博物馆”,位于秦汉新城大秦文明园内,由秦咸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秦文化博物院和秦文明广场三大版块组成。

重要的是,该博物馆总用地面积约458.9亩,远超刚刚过百亩的陕历博老馆数倍,如确定是该馆移交陕历博为秦汉分馆,其规模将解决陕历博接待能力弱,建筑功能不全、基础设施老化、展厅面积不足等问题。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4)

目前,该博物馆已基本建成,如果确定移交,陕历博秦汉分馆或将在不远的未来就能与大众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地铁14号线秦宫站就毗邻秦咸阳宫博物院,该站标识Logo即为博物院建筑剪影。待博物院建成开放后,游客可通过轨道交通便捷抵达。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5)

张锦秋大师设计 北斗七星形制布局

该博物馆同样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主持设计,位于泾渭大道以东、秦宫一路以西、兰池三路以北、兰池四路以南。

借鉴秦咸阳宫建筑群规划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建筑结合,北斗七星总体布局象征着秦朝宫殿“象天法地”的浪漫主义思想,各单体按照“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布局分布,整体端庄大气,复古恢弘。

既有中轴对称的恢弘大气,又兼具不对称布局的自由气息,风格豪放古拙、刚健质朴。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6)

园林景观设计借鉴秦汉园林文化设计理念,水景仙岛、景观瀑布、旱喷水雾、景观树林坡地、广场道路等与7座单体建筑自然围合形成庭院空间,是对中国“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和而不同”的园林观、“和谐社会”的创作观的继承发扬,开创了中国园林景观绿化的新格局。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7)

其中,主体建筑在采用高台建筑形式、满足不同功能的同时,还呈现出秦汉宫殿“高台榭、美宫室,复道行空,横桥卧波,冀阙凌空,宫苑结合”等特征。

高台榭、美宫室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8)

高台建筑起源很早,殷商鹿台、周之灵台,从战国至秦汉,筑台之风盛极一时。

秦咸阳博物院采用高台建筑的外观形式,将陈列区设于一层高台之内,旅游服务等公共活动区设于高台上的“殿堂”之中,不仅满足了博物院不同功能的使用需要,也使博物院外观呈现出秦汉宫殿“高台榭、美宫室”的高台建筑造型特征。

复道行空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9)

秦时,高台楼阁之间的复道(架空廊道)是为了建筑之间交通便利而设。

组成秦咸阳博物院的7座单体,通过不同标高的复道相连,复道采用透明玻璃幕墙,让行走其间的游客感受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横桥卧波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10)

在博物馆南面有一处景观水体,象征“天汉”——银河,景观水体采用旱喷水雾形式,营造如梦如幻的仙境效果,让游客仿佛置身九天云霄。

博物馆主入口设横桥,长长的“横桥”,从入口广场飞跨“银河”,直通建筑的二层平台,平台前是从“天”而下的水幕,横桥由低而高、近宽远窄,将建筑衬托得更加雄伟壮观。此入口在应和“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同时,为博物馆增添了一个超乎寻常、气势恢弘的入口空间。

冀阙凌空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11)

秦都咸阳由商鞅主持营建,冀阙和宫殿是咸阳营建初期的主要建筑,宫室之阙,两两相对,高大巍峨,有标表门限、颁布法令等作用。

在秦咸阳博物院入口,标志建筑双阙与博物馆主体遥遥相对,它们共同讲述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故事。

宫苑结合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12)

苑囿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早期形式,秦时宫苑结合,著名的已有上林苑、杜南苑、东苑、白水苑和息园五座皇家苑囿。

秦咸阳博物院结合地形,在博物馆建筑周边作“苑囿”景园设计,馆与园结合,建筑与环境结合。其间,常绿与落叶搭配,乔木与灌木搭配,各色花卉竞相绽放,为游客营造出宁静优美的自然休闲环境。

旷日持久的陕历博分馆选址

2017年7月,时任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透露,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在进行新馆选址。按照规划,未来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将被打造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国家会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祠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一流博物馆,它更是继承周总理遗愿而落成的“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13)

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历博地位和馆藏文物等级质量居中国博物馆前列,收藏的170余万件(组)藏品,上起远古人类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当代社会生活的各类见证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

但现馆仅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藏品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设计时由于用地局促,陕历博建筑物采取了相对集中紧凑型的布局,作为大型公共建筑更是缺少公共广场或公用绿地,后期扩展空间更是稀缺。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14)

这也导致了,陕历博能够展示的文物展品仅有3000件,相对于馆藏文物堪称九牛一毛,大量文物常年深藏库房,绝大多数享誉海内外的藏品资源不得与观众相见。

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参观人数和预约总是爆满的现况形成鲜明对比,因此陕历博新馆选址的消息一出,顿时牵动所有关注陕历博人们的心。

2018年7月,强跃再次表示,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建设已经列入了陕西省重点文化工程,目前正在进行选址。

彼时,陕历博还未确定是改扩建方案,还是另寻新址,关于这两种方案的利与弊,也成为争论的焦点。

但与此同时,陕历博工作组分别对西安国际港务区奥体中心,浐灞生态区世博园、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昆明池等三地进行实地调研,就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选址进行实地勘察,并讨论选址以及周边规划建设情况。

每一次实地调研,都不免引起诸多争论,尤其是针对大馆狭地的制约,陕历博表态修建新馆将充分考虑到参观体验感受,不仅要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还要彻底解决一票难求的窘境。

只是在2019年确定为选址浐灞后,虽决定旧馆仍将保留,新旧两馆将进行有机结合,但中间又不断掀起波澜,直至去年一场大的争论之后,浐灞分馆的推进基本陷入僵局之中。

陕西体育博物馆简介(陕历博分馆又现新选址)(15)

陕历博分馆到底建在哪,又再次讨论起了原址扩建、向城墙内搬迁等曾经的建议。

为此,我们也曾在过去的文章中阐述《陕历博新馆选址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本次秦汉分馆的现身,也许将终结陕历博分馆之争这一长达数年的话题,陕历博也将向着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目标而继续前进。

编辑:解革

审核:Lyna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