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的孩子我们该怎么样去纠正(好动和好静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你家娃是好动的熊孩子,还是好静的乖孩子?

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刷着朋友圈,看朋友分享她家“永动机”的日常。

这“永动机”啊,说的是她家1岁多的儿子,简直可以称得上好动的典型了

乱翻东西、乱扔玩具、闲不住、爱撒欢……

朋友整天要么在收拾娃的烂摊子,要么在出门遛娃的路上。

老母亲只能发发朋友圈,直呼:太难了!

我看看我家正热火朝天的搭新买的积木的俩娃,还好还好~不算太过分~

不得不说,孩子乖不乖,对当妈的体验感影响极大。

孩子乖起来,恨不得把全世界捧到他面前;熊起来,却恨不得把他塞到肚子里回炉再造。

关键在于好动的孩子和好静的孩子,差别属实有点大呀。

像我朋友,我不止一次听她羡慕别人家女儿好了,至少安静乖巧,好带。

然而,男孩就好动,女孩就好静吗?当然不是!

一、为什么孩子好动or好静?

在很多家长的潜意识里,总认为男孩天生好动,女孩天生好静。

确实,大部分情况下,男孩更调皮,活动量更大;女孩恰好相反,总是文文静静的模样。

但这仅仅也只是大多数罢了,我家这俩不就是明摆着的吗?

CC天生“女汉子”,爬高上树,没一件她不敢干的:

DD虽然谈不上多么“静”,但比起大多数同龄男孩子而言,还是略逊了那么一筹。

所以,好动or好静都没有和性别直接挂钩,说到底还是性格的关系。

赶紧抛开男孩好动、女孩好静的观念吧。

还有些容易焦虑的家长,看到孩子一直调皮的很,会担心;看到孩子总是不吵不闹也会担心。

“孩子会不会性格有问题啊?是不是哪里发育不好啦?”

别多想,都没事!

甭管孩子好动or好静,身体都没毛病。

好动的孩子我们该怎么样去纠正(好动和好静的孩子有什么不同)(1)

不信你试试,再好动的孩子撒欢玩一整天也能静下来,再好静的孩子遇到好玩的,也能放开了好好玩一把。

对孩子来说,只是还没完全控制好身体,需要通过活动获得刺激罢了。

通常在3岁左右,孩子的大脑发育会日趋成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到这时候,孩子的活动量的大小自然会随之改变。

在这之前,咱们千万不要过于计较孩子的活动量,刻意放任或者限制。

先认真观察孩子活动量的大小,针对性的引导,才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方法。

二、好动的孩子怎么带?

说到好动的孩子,顾名思义,最大的特点就是闲不住,活动量大。

出生以后,喂奶、换尿布都不老实;会爬会走了,翻箱倒柜四处折腾;就算再大点也别指望能乖乖坐着看绘本……

那精力旺盛的程度,老母亲累死累活都扛不住啊。

好动的孩子我们该怎么样去纠正(好动和好静的孩子有什么不同)(2)

家有这样的娃,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能不能让他们安静会儿啊?

甚至刻意压制、减少孩子原本的活动量,试图增加一些“动脑”的活动,比如绘本、拼图等等。

但是,如果刻意压制的话,孩子会感觉被限制,得不到理解和自由,不仅对身体发育有影响,时间长了,精力得不到释放,也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那么,好动的孩子可以怎么带呢?

01带孩子玩一些互动性强的游戏

孩子精力旺盛,最重要的还是要消耗和释放精力,所以还是得动。

但是怎么让孩子在动的同时,还能不动声色的锻炼大脑呢?

推荐大家玩一些这种互动性强的游戏。

比如捏鼻子游戏: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指定一个人先说让大家摸哪个身体部位。

先让爸爸来。爸爸说:“大家捏捏小鼻子。”

好动的孩子我们该怎么样去纠正(好动和好静的孩子有什么不同)(3)

比一比谁做得更快,也可以给做得最慢的来点惩罚……

等孩子适应了之后,可以一次提2-3个要求,也可以是做别的动作,挥挥手、伸伸腰、踢踢腿、围着大家跑几圈,或者去哪儿,拿个什么东西……

运动的同时也就锻炼了孩子的听觉注意力。

游戏只是参考,妈妈们大可发挥想象力,让宝宝动身又动脑!

02提供一些“安静”下来的机会

好动的孩子,最缺乏的其实还是安静下来的能力。

他们的大运动一般都不会差,但因为很少安静下来,所以精细动作可能不足。

所以,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串珠、彩泥、积木等等,但是在玩耍的时候,可能就需要更强的趣味性。

我的建议是,同样可以结合孩子喜欢的“大动作”游戏。

我有一个朋友,她家最常玩的就是折返跑堆积木。

比如,跟孩子比赛,看谁先跑到游戏桌,拿起一块积木并搭好(夹起一颗珠子等)。

当然过程中还是要让宝宝有机会赢,有了这种成就感,他们才会对这些玩具产生兴趣。

03培养共情能力

好动的孩子一般神经大条,细节感知能力不足,他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我行我素。

对于这种的孩子,共情能力是必须要培养的,否则,很可能影响他之后的社交和生活哦。

我们可以给孩子讲故事时,引导他观察主人公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只小熊,好像被小伙伴丢下了,它现在是不是很孤单、很难过?

好动的孩子我们该怎么样去纠正(好动和好静的孩子有什么不同)(4)

或者是,帮助孩子发现他们和别人的共同点:

比如,看这本不不猫时跟他说,你看你不想睡觉的时候,是不是跟这只调皮的小猫咪一样?

好动的孩子我们该怎么样去纠正(好动和好静的孩子有什么不同)(5)

看得聊得多了,孩子就能慢慢衍生出对于他人的共情式的关心了。

三、好静的孩子怎么带?

再说好静的孩子,用“天使宝宝”来形容不为过吧。

小时候,吃完就睡,睡完就吃,喂奶、换尿布都没前文好动孩子那种闹心事儿;长大后,喜欢的也是写写画画……

对老母亲来说,这哪是一个“省心”可以概括的。

别问,问就是感动ing~

好动的孩子我们该怎么样去纠正(好动和好静的孩子有什么不同)(6)

虽然咱们可能做梦都想拥有这么个“别人家的孩子”,但这不意味着她不需要管了。

这类孩子也不能被忽略,否则会影响他的正常生长。

因为好静的孩子普遍缺乏肢体活动,肌肉得不到充足的锻炼,久而久之,容易影响身体和大脑。

而且,经常“宅在家”,社交能力得不到锻炼,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至于好静的孩子,应该怎么带呢?

01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耍

对好静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原则,就是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耍。

不要觉得孩子安静看书,咱们省心。

户外的环境,对于小宝宝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看看公园里的花草树木、扔一扔河边的石头……这些所带来的乐趣,并不比绘本中的差。

更何况,我们还可以结合他喜欢的绘本、画画啊。

比如:你看,河里是不是有小鱼?你上次看绘本是不是还看到了?还给我讲来着?我们回去画下来好不好,看跟你书上的小鱼有什么不一样?

当孩子对这些产生了兴趣,他们也就慢慢知道了,这些是能带来乐趣的,也就会喜欢上户外的活动,这就是开启他们运动之路的第一步啦!

千万不能因为孩子不爱,就剥夺了这个尝试的机会。

02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增加活动量

他们不是喜欢细致地观察吗?那我们可以把观察和动结合起来。

比如,找个漂亮的袋子或者盒子,在里面放上不同材质的玩具或者水果等。

尽量每样的形状、颜色、质感、重量和味道都有其独特性。

给孩子发出指令,比如,蹲下起立,然后拿出红色的苹果。

对于再大点的孩子,可以准备2个收纳箱,放在不算太远但孩子需要走几步的距离。

在一个箱子里放满各类物品,让孩子根据提示挑出来放到另一个箱子里。

比如:拿2个黄色的东西;拿1个圆形的东西……

咱们还可以提示软硬、大小之类的,只要让孩子动起来就好。

当孩子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和行为,距离改变活动量也就不远了。

这显然给改善孩子好静提供了契机啊。

03注意进行情绪疏导

好静的孩子,不同于小皮猴,他们往往情绪敏感,容易压抑自己。

而且他们不善于自我表达,有什么需求也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所以,对于好静的孩子来说,情绪疏导是很重要的。

当宝宝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积极且及时的回应。

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气/害怕/委屈……”“放心,妈妈在这里,会帮助你的”。

好动的孩子我们该怎么样去纠正(好动和好静的孩子有什么不同)(7)

过程中可以多一些眼神和身体的接触,让他知道自己发泄情绪也是安全的。

等他情绪稳定后,也要鼓励孩子表达,尝试说出“刚刚发生了什么”“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有了情绪的出口,且表达情绪也没什么压力,孩子就不会选择一直压抑自己了。

C妈说

随着大脑发育的日趋成熟,孩子都会逐渐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不论是好动的熊孩子,还是好静的乖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不用过于担心和焦虑,陪伴和引导才是重中之重。

抛开男孩好动、女孩好静的观念,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咱们循序渐进的引导。

像我,大概每天都要腾出半小时来跟俩娃,玩互动游戏。

时间久了,熊孩子也会慢慢乖巧,乖孩子也越来越活泼,这么带娃就挺好。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让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的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一起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D爸妈”( ID:cdbam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