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原文及翻译三年级版(游山玩水为文而文)

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望岳原文及翻译三年级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望岳原文及翻译三年级版(游山玩水为文而文)

望岳原文及翻译三年级版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之后,年轻的杜甫北游齐赵,这首《望岳》便是他在漫游途中所作。此诗的创作缘起,不因为龙门高登之喜,也不因为罢官贬谪之愤,只是典型的游山玩水,为文而文而作。因为是游山玩水,所以诗的句句都是在写山,因为是为文而文,所以全诗极有章法,很适合我们初学诗者学习。

一、“望”字统全篇

诗题为“望岳”,诗人便用“望”字统摄了全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是远望泰山,它连绵不绝,从齐国到鲁国,都装不下它的青绿苍翠,看不尽道不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泰山,它神奇,它秀美,它巍峨高大,分南北,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是细望泰山,山间云气,层层叠叠,激荡人的心胸,山间鸟儿归巢,让人极尽目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登极之后再向四周望,这种望,清人仇兆鳌《杜诗译注》中称之为“极望”,所以,这一结尾仍是写望。

所以说,全篇是用一个“望”统摄了。仇兆鳌评道:“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不仅指出了全诗围着一个“望”字写,而且指出了极有章法:一、二两句重写色,三四两句重写势,五六句是实写的望,后二句是想象,是抒情,是虚写的想象中的望。

总之,“望”字统全篇,而且“望”不是乱望,是章法十分严密的“望”,是极有层次的“望”,真了不起。可能是因为“为文而文”,杜甫就应该做到这些讲究才行吧。不过有朋友说,杜甫“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我觉得这个点赞有点过,虽说无“望”字,但最后一句还是出现了一个“览”字,“览”字就是“望”了。

看来,即使为文而文,做到至善至美,还是很不容易的。朋友们,您能不能改掉这个“览”字?“一空”?“一天”?“一烟”?或是“一……”什么?

二、卒章显壮志

卒章显志,古人为诗为文,都很爱此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比比皆是。

这篇《望岳》末二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便是作者的卒章显志,从《孟子•尽心上》中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句子化用而来,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思想,眼下虽未得志,但自信终有一天能有所成就,攀越峰顶,气魄十分雄放。

这个卒章显志,是在前面的远观、近观、细观泰山之后,水到渠成自然流出,显得十分自然,作者游山玩水,不经意间竟玩出了千古名句,原来,这才叫游山玩水,我常到现今一些景区游玩,看见了许多人不顾舟车劳顿,雀跃景区,又是拍照,又是买纪念品,说是在游山玩水,玩完之后,回家了,什么也没有留下,这只能叫坐车跑路买东西,与游山玩水不沾边的,游山玩水原是要玩点名堂出来才行,是具有一定层次的人的专利啊。

总之,杜甫的《望岳》是游山玩水,玩出了千古名句,是为文而文,文出了盖世绝作。用明莫如忠之句作结:“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