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抓住时机健脾阳)

春分秋分,阴阳各半

春分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抓住时机健脾阳)(1)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古时称春分为“日中”、“日夜分”、“仲春”,意思是说,春分既是一年之中阴阳各半的平衡点之一,也是春季的正中。

与春分一样分日夜的日子,还有秋分。只不过自春分后,阳渐盛阴渐微。而秋分过后则恰好相反,是阳渐衰阴渐盛。

人们在春分秋分的日子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昼夜时间均等。春分以后,白天逐渐变长而夜晚逐渐变短;秋分之后则是白天逐渐变短而夜晚逐渐变长。

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春分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抓住时机健脾阳)(2)

《黄帝内经》有“春伤于风,夏必飧(sūn)泄”。

这里的飧泄是一个中医病名,因清气不升、肝郁脾虚所致大便泄泻清稀,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完谷不化),肠鸣腹痛等。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春天被风邪所伤,夏季就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

风本是自然界的现象。春季多风。

正常情况下,人体春季衣着得当,自身抵抗力强,不会受到风邪侵扰。

但若保暖工作不到位,骤减衣物,暴露身体,风邪就会侵扰人体。

春分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抓住时机健脾阳)(3)

此外,若是情绪不调,怒助肝阳,导致肝气过旺,也会产生内风。

风的性质主疏泄,可使得人体阳气发散。自然界的风,正是自然界阳气升发舒展的体现。但人体若受风过度,会导致人体阳气发散过度,如同岩石被风化,以至于内里空虚。

至夏季,人体阳气活跃于表,内里空虚的问题进一步加重,托举无力,脾气下陷,就会导致脾胃的运转传化功能失调,吃进去的食物便不能正常消化,因而出现完谷不化,腹泻等症状。

春季健脾,外防内调

春分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抓住时机健脾阳)(4)

了解了春夏季节发生腹泻的机理,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春季健脾防病,重点就在于防外风和调情志。

防外风有两方面:

一是衣着得当,不妄减衣物。尤其是足部、足踝、小腿、臀部、腹部、腰部,应避免皮肤暴露,并且给予充分的保暖措施。

二是小心贼风。春季温度渐暖,很多人喜欢开窗通风,近期已经有患者反馈,夜间开窗睡觉。这都是可能导致风邪侵袭人体的关键点。春季本就多风,应避免在过堂风中久待,更应避免在对流风中入睡。

春分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抓住时机健脾阳)(5)

此图感谢小伙伴和喵友情出演,哈哈!

调情志主要是要尽可能保证情绪舒畅。人非圣贤孰能无情,情志变化不能避免,但发生问题产生情绪时,要有效疏导,避免情绪爆发,避免情绪过度压抑。可以选择运动、呐喊、书画等方式,必要时也可求助医生。

育阳补虚,可选灸法

春分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抓住时机健脾阳)(6)

对于本就脾胃虚损、元气不足、阳气亏虚的朋友来说,春季做做艾灸也是很好的保养方法。

但春季艾灸也要掌握适应症、方法和部位。

本无虚损、有实热、阴虚的朋友,是不建议在此时进行艾灸的。

平素贪凉、怕冷、易水泻、小腹凉的朋友,可选择在此时艾灸以温育阳气。

春分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抓住时机健脾阳)(7)

春季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尤其是肝阳,表现最为显著,因此用于保健、养阳、补虚时艾灸应避免灸腰部以上的部位。选择灸腹部关元、气海、神阙、中脘等部位为宜。

这里还要注意,春季艾灸要掌握“火候”,艾灸时间不宜过长,以局部透热不大汗为宜。若出汗过多,会导致人体精血虚损,以致不能制约阳气,出现如头晕、头疼、大汗不止、口舌生疮、失眠、便秘等“上火”症状。

一年之计在于春。

把握好春季健脾养阳的时机,好好保护身体的原动力,让我们的健康更上层楼吧!

@头条科学@头条号@健康新视听@超级医生@头条健康#春季养生正当时##健康科普排位赛##中医##春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