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古诗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是宋朝大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水调歌头古诗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

五彩缤纷的天空以明亮的满月飞越竹林的傍晚, 宁静自然的背景。用我的相机拍摄的月亮

这首词是作者在公元1076年的中秋,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词中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画面。当他 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那种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明月的思念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既向往天上又留恋 人间的矛盾心里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起舞能轻影,何似在人间”,说明作者更热爱人间的生活吧,与其飞往高涵的月供宫,还比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和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秋佳节,月圆而人不能圆,是多么遗憾的事。然而“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对离别人们的同情。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那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

词的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再所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 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起来。“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就是说“好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诗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对所有经受这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但又不限于此。此篇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中秋词中的绝唱。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作者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作者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给人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