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诗词间感悟慈母情(从古诗词中感受慈母恩)

5月8日是今年的母亲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在这里,选了几篇描写母爱的古诗词,请诸君共赏。

徜徉诗词间感悟慈母情(从古诗词中感受慈母恩)(1)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线与衣不过是生活中常见之物,诗人却用这两样极为普通之物,恰恰写出母爱的无微不至。子女将要出门之际,母亲的一针一线,是怕儿子迟迟不归,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结尾把子女喻为小草,母亲喻为春日的阳光,正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啊。

徜徉诗词间感悟慈母情(从古诗词中感受慈母恩)(2)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

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

南北总关心。

前两句点明了诗人与母亲的所在地点,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母亲留守在家,子女漂泊在外,母子二人相隔甚远。月明之夜听到杜鹃鸟的叫声,空旷而寂寥。夜已深了,母亲思绪万千,不论多远牵挂仍在。

徜徉诗词间感悟慈母情(从古诗词中感受慈母恩)(3)

《岁暮到家》

清·蒋士栓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首联一个“喜”字,道尽了母亲对子女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盼,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针脚的“密”,墨痕的“新”,无一不体现出母亲对子女无所不至的关怀。颈联的“怜清瘦”“问苦辛”体现出母亲对子女的怜爱与心疼。尾联一个“愧”字写出子女对母亲的感恩与愧疚。

徜徉诗词间感悟慈母情(从古诗词中感受慈母恩)(4)

《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开头用“河梁”二字写出诗人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母亲,体现出母子情深。第二句写母亲的神态:满面愁容,欲哭无泪。不舍得儿子去受苦难,但又会耽误儿子的矛盾心情跃然于纸上。“柴门”“风雪夜”二词写出离开时的背景,凄惨悲切。“此时有子不如无”,这首诗已经不仅仅是赞颂慈母之恩,而是可怜那些孤苦无助的老者、批判不知感恩的子女。

徜徉诗词间感悟慈母情(从古诗词中感受慈母恩)(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