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求学及追求真理的经历梳理(鲁迅在1930年的收入)

□周维强

1930年的鲁迅,已完全离开大学,不再担任大学专任或兼任教职,也就没有了来自大学的固定收入;但仍然有教育部给予的固定的月酬;文名已盛,出了几种专集,版税和稿费开始源源不断而来;在上海安了家,居所这年5月从横滨路的景云里迁到了北四川路的西式的拉摩斯公寓;孩子海婴也在上一年9月出生;同时仍需负担居住北平西三条胡同宅邸的母亲鲁瑞和原配朱安的生活费用。所以我打算选取这一年来看看鲁迅的收入。

鲁迅求学及追求真理的经历梳理(鲁迅在1930年的收入)(1)

鲁迅上海景云里住所。

鲁迅在高校专任教授的收入,可能以广州中山大学为最高。在北大、北师大、中国大学等校,鲁迅是兼职,酬金按照课时计算。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鲁迅是专任教授。1926年7月鲁迅接受厦大聘任,7月28日日记“收厦门大学薪水四百,旅费百”,8月10日日记“收八月分薪水泉四百”,可知鲁迅是从这年7月开始领受厦大的教授薪水,月薪400元。1927年1月16日鲁迅离开厦门去广州。鲁迅在中山大学的教授薪水,1月28日日记记录:“收本月薪水小洋及库券各二百五十。”《鲁迅日记》这一条的注解:“小洋”是“当时广东等地通用的货币,又称毫洋”,“库券”是“当时国民政府发行的国库券……以资北伐经费”。3月9日日记“收二月分薪水泉五百”,没有说这500元薪水是“小洋”还是其他币种。即便是“小洋”,以小洋1.2元等值大洋1元换算,500元小洋约值大洋417元,也是高于厦大的薪酬了。鲁迅在中大兼领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4月21日鲁迅提出辞去中大一切职务的辞呈,中大挽留未果,6月6日中大委员会始函允。鲁迅1927年10月3日抵上海。1930年时,鲁迅的收入里已经没有了大学的固定来源了。

鲁迅1926年日记里记录的最后一次收到教育部薪酬是7月21日:“往教育部取十三年二月分奉泉九十九元。”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此后日记里在1927年秋天之前没有了教育部的薪酬记录。1927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仿法国制度在南京成立大学院,为直属于国民政府的最高教育、学术机关,大学院院长蔡元培。鲁迅与李石曾、吴稚晖、马叙伦、江绍原等5人受聘为大学院特约著述员,月薪300元(又称编辑费)。1928年10月大学院废除,设立教育部,特约著述员仍然延聘,直到1931年12月底裁撤。鲁迅自1927年10月至1931年12月,又有了比较稳定的来自政府部门的月薪。鲁迅北洋政府教育部做的最高职位是佥事(介于处长和司长之间的职位),月薪300元,这回在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后为教育部)任特约著述员,也是每月薪酬300元。这儿以《鲁迅日记》为依据,来盘点一下1930年鲁迅的收入。

鲁迅求学及追求真理的经历梳理(鲁迅在1930年的收入)(2)

《鲁迅日记》。

1月份收入:15日收大江书铺版税九十九元陆角五分;25日收水沫书店《艺术与批评》版税一百六十九元二角;27日收《萌芽》第三期稿费五十元,收教育部本月编辑费三百元。

2月份收入:17日收东方杂志稿费三十元;18日收北新书局版税二千元;28日收编辑费三百元。

3月份日记没有收入记录。

4月份收入:16日收北新书局《美术史潮论》版税三百十五元;22日收《萌芽》稿费十五元;29日收4月份编辑费三百元。

5月份收入:3日收《文艺研究》第一期预支版税三十元;9日收大江书铺4月份结算版税一百四十五元八角三分七厘;27日收本月编辑费300元。

6月份收入:2日收水沫书店版税一百八十元;6日先后收北新书局两笔版税:一千五百元,一千一百八十元;30日收本月编辑费三百元。

7月、8月日记均没有记录收入。

9月份收入:4日收北新书局版税七百四十元;6日收大江书铺版税四十八元五角三分八厘;8日收7月编辑费三百元;17日收北新书局版税七百六十元;30日收水沫书店8月结算版税一百六十三元二角五分。

10月份收入:2日收神州国光社《静静的顿河》编辑费五十元;3日收编辑费三百元;15日收北新书局8月结算版税九百八十三元一角二分。

11月份收入:10日收神州国光社稿费一百元。

12月份收入:15日收9月编辑费三百元;27日收北新书局6月份应付旧版税五百元。

统计以上日记记录的全年收入:教育部编辑费2400元;版税8849.595元;稿费195元;出版机构编辑费50元。以上4项收入总计11494.595元。这个收入相当于多少购买力呢?以基本食物大米来计算,鲁迅这一年日记里几处说及大米的购买:6月21日“买米五十磅,五元七角”,7月22日“买米五十磅,六元”,8月22日“买米五十磅,五元九角”。若以50磅6元来计算,则11494.595元大约可购米八九万磅,看这3条日记记录,鲁迅一家每月吃米可能是50磅,全年也就600磅。再以基本生活资料煤来计算,1月17日日记记录“买煤半吨,十七元”,则11494.595元大约可购煤近400吨。可知鲁迅1930年的收入已经是相当可观了。

鲁迅求学及追求真理的经历梳理(鲁迅在1930年的收入)(3)

鲁迅租住的拉摩斯公寓。

1930年鲁迅的支出,见于日记的,比较大笔的,大概有三项:一项是“书帐”2404.500元。一项是担负母亲鲁瑞、原配朱安的生活费用,每月100元,合计1200元,而且还常常是提前寄汇,这可以举这年12月18日的日记:“上午寄紫佩信并汇票泉二百,为明年二月及三月家用……”紫佩,即子佩,姓宋,绍兴人。子佩是鲁迅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时的学生,1913年到北京,鲁迅介绍他入职京师图书馆分馆。鲁迅离京之后托他照顾西三条住所和住所里的母亲、朱安。还有一项比较大的开支是鲁迅一家上海住所的租赁费用。4月8日日记:“下午看定住房,顶费五百,先付以二百。”《鲁迅日记》这一条的注解:“旧时上海租屋,须向原住户付一笔作为让渡承租权利的酬金,称顶费,但仍须付租金。”4月18日日记:“付新屋顶费三百。”五百元顶费,再加上租金,推测这一年用于租房的合计应该有近千元。鲁迅1930年的日记没有借款的记录。

上面所举鲁迅的大笔开支,给母亲和朱安的生活费用每月100元,则1921年鲁迅以2678元的年收入,为何当年还须借款1040元呢?况且鲁迅1921年最大笔的消费“书帐”也仅137.19元。最有可能的一个解释是,当时鲁迅和周作人一家共住于八道湾宅院,周树人周作人兄弟的钱基本是合在一起使用,主要由周作人的太太羽太信子当家,羽太信子花钱大手大脚,兄弟二人的收入哪经得起她这样的开销呢?羽太信子当家,主持周氏二兄弟的收入,但周作人1921年西山养病,碧云寺房子的租金100元还是鲁迅给付的。这样也可推知,鲁迅在八道湾和周作人一家生活在一起时,生活的负担会有多重了。鲁迅1934年8月12日写给母亲的信里说“老三”周建人的薪水“好像每月也被八道湾逼去一大半”(维强案,周建人1914年和羽太信子的妹妹羽太芳子结婚,鲁迅写这信时两人已分居平沪两地,周建人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羽太芳子住北平的八道湾),“男现只每星期六请他(维强案,指周建人)吃饭并代付两个孩子的学费,此外什么都不帮,因为横竖他去献给八道湾,何苦来呢?”鲁迅说了这些后,又写道:“八道湾是永远填不满的。”可知鲁迅的愤懑。1923年8月2日鲁迅和朱安搬出八道湾宅院,从此自立门户,这对鲁迅来说未始不是一件幸事,和周作人全家生活在一起所须承当的这副沉重的担子,他终于可以卸下来了。我们后来人回顾当年,也只能感叹周作人羽太信子那时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蔡元培聘鲁迅等5人为大学院及后来教育部的特约著述员,每月酬金300元。虽然1930年鲁迅仅拿到2400元,但这笔钱也是很不少了。从1927年10月到1931年年底,这5年的编辑费,也是在鲁迅从教育部部员、大学教授转变身份为职业作家的过程中,起了转型“缓冲器”的作用:有大学院及后来的教育部这份特约著述员月薪的打底子,生活是可以得到保障了。鲁迅从具有固定收入的公务员、大学教授转变为以卖文的版税和稿费为生,这个变化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完全没有了身份转型过程里的谋生焦虑。

2022年10月25日,杭州西溪寓所

作者简介:周维强,编审。著有《蓟门黄昏:元史随笔》《书林意境》《扫雪斋主人:钱玄同传》《太白之风:陈望道传》《尚未远去的背影:教育文化名人与杭州》《史思与文心》《若有所思》《学林旧闻》《最忆是杭州》《古诗十九首评注》《笔下云烟:沈尹默先生题签往事》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