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年夜饭为什么必须吃饺子(年夜饭为什么要吃蛋饺)

今天是大年三十,也是辞旧迎新的时间节点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提到新年,都有辞旧和迎新两层涵义,辞别过去一年的不愉快,期望迎来新一年的振奋和好运中国的除夕,也不例外,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东北年夜饭为什么必须吃饺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东北年夜饭为什么必须吃饺子(年夜饭为什么要吃蛋饺)

东北年夜饭为什么必须吃饺子

今天是大年三十,也是辞旧迎新的时间节点。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提到新年,都有辞旧和迎新两层涵义,辞别过去一年的不愉快,期望迎来新一年的振奋和好运。中国的除夕,也不例外。

年三十这天,上海及江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民俗?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民俗专家薛理勇,对此进行了一番盘点。

【年夜饭为什么要吃蛋饺、百叶结】

大年三十最重要的一项仪式,是吃上一顿团圆年夜饭。中国大部分的节日都离不开吃,团圆饭无疑是家庭成员一年中吃饭仪式感最强的一次。按照规定,这一天晚上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到场,大家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饭。父母长辈在,儿孙就应该同堂吃。

这样一个年俗,团圆、喜庆之余也有更多涵义。旧时中国通常是一个大家庭的人一起生活,家庭成员多了,长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难免有不开心的时刻。闹翻脸的家庭成员,平时可能互相不打招呼、不讲话,但到了年三十这天聚在一起,多少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排解掉过去一年中的不愉快。

年夜饭吃什么,各地的民俗不完全一样,没有硬性规定,但多半都很注重讨口彩。以江南地区来说,年夜饭上少不了吃鱼,讨的是“吃剩有余”“年年有余”的口彩。苏南地区的许多家庭,还会在年夜饭上放一个火锅,上海叫暖锅。

以前的暖锅,中间空心部分用来装炭,延伸出一根“烟囱”,四周围住的一圈锅子里汤汁沸腾,什么菜都可以往里放。圆圆的一圈菜,象征团圆。形状、颜色与金元宝接近的蛋饺,与金条形似的百叶结,如同一柄如意的黄豆芽,通常是暖锅中少不了的主角,都是好吃又有好彩头的菜。还有人将腌制的雪里蕻切成一寸长,一起放进去,讨的是“称(寸)心如意”的口彩。

旧时不太有反季菜,江南地区还有人将落苏(茄子)提前腌制好晒干,或者做成酱落苏,留在年夜饭的时候吃。原来,吴语里的“落”与“乐”谐音,人们视落苏为“安乐菜”,将这样好口彩的菜留在过年吃,也就不足为怪。不过,伴随后来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知道这个习俗的人已经不多。

因为烧炭究竟有不方便之处,当年的暖锅,现在更多地被砂锅所替代。上海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家里,过年依然会吃全家福砂锅,油面筋塞肉、肉圆、百叶包这些,也是砂锅的传统菜式。

【迎喜神为什么变成了兜喜神】

在江南地区,大年三十曾流行过一个很隆重的民俗,叫做挂喜神。

旧时传统的大家庭特别重视宗族观念。大年三十晚上,大家族的嫡长子会将平时珍藏的祖宗画像取出来挂好,供家族成员祭拜。为什么叫喜神?中国文化里,女人怀孕叫“有喜”,挂喜神里的喜,取的正是这个含义。家族成员拜祭祖宗,正是为了祈求多子多福、传宗接代。这些喜神画像,根据不同地方的习俗,有的会从年三十挂到初三,也有的一直要挂到正月十五才取下。

挂喜神这个至少明朝年间就有记载的习俗,延续了很长的时间。现在,上海城区不太见到,郊区农村仍少量存在,祖宗的画像不一定悬挂,但拜祭的程序仍有延续。除了祈福有喜外,挂喜神同样能起到团结宗族的作用。拜祭祖宗时,所有宗族成员必须到场,即使平时有纠纷,也可以借此机会坐下来解除心中芥蒂。

年三十过了子时,已成年的大姑娘和已经婚嫁的女子,还会结伴出门迎喜神。以前的年历右上方会画一个八卦图案, 标明新年的喜神方向,东南、西北方等不一而足。年三十一过,女子们就成群结伴,朝着喜神方向走。但是,早年上海的城墙是圆的,道路也并非方方正正,按照年历上标的方向走出去几条路,拐几个弯,方向就可能出现偏差。所以,上海这里不叫迎喜神,而叫“兜喜神”。因为女子兜喜神容易引来男性的围观和调侃,上海当时的县政府还曾认为这一民俗有伤风化,曾一度责令禁止。

年三十这天,很多人还喜欢去烧头香。这样的习俗今天还有流传,甚至愈演愈烈。有些人为了烧到某座寺庙的第一柱香不惜一掷万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烧头香,指的是自己在新年烧的第一柱香,意在烧香礼佛和祈福保佑,并不是要去和别人抢所谓的第一柱香。变成攀比,就失去本来的意义了。

我们今天说民俗,更多指的是不损坏人的身体健康、不破坏社会秩序的习俗,这样的习俗生命力也更长久。一些农业社会因为不懂科学兴起的习俗,就会慢慢衰落、消失。比如古时曾流行的端午节喝雄黄酒,后来人们知道雄黄酒中含有二氧化砷,不利于健康,这个风俗就慢慢被丢弃了。民俗文化是一种常规的制度,大家都乐于遵守、也愿意去践行的民俗,既可以提高生活情趣,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过年过节,生活里不妨多一点仪式感!

栏目主编:李宝花 文字编辑:李宝花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李宝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