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农村旅游发展(平凉旅游产业发展新常态)

平凉农村旅游发展(平凉旅游产业发展新常态)(1)

崆峒秋韵

平凉农村旅游发展(平凉旅游产业发展新常态)(2)

山水云崖

平凉农村旅游发展(平凉旅游产业发展新常态)(3)

大云寺

平凉农村旅游发展(平凉旅游产业发展新常态)(4)

崆峒冬雪

良好的养生业态发展也标志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平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紧紧把握现代旅游市场发展动向的同时,从2010年开始就将旅游发展的主要精力投向养生领域,制定了“神奇崆峒·养生平凉”的战略发展品牌,在该品牌的指引下,养生旅游项目建设、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养生旅游宣传营销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历史文化悠久,平凉发展养生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

平凉市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境内山川毓秀,风光奇特,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星罗棋布,相映生辉,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属最适宜人生活的区间,极具发展养生旅游的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联接宝成、陇海、包兰铁路的宝中铁路纵贯全市,以312国道和天水至平凉、银川至平凉、宝鸡至平凉等省道为骨架,随着平定、银武、西长三条高速公路和西平、天平两条铁路的陆续建成,平凉市内2小时、西兰银3小时旅游交通圈的实现,平凉将成为甘肃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旅游资源富足。境内共有国家2A级及以上景区15家,2006年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的崆峒山,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泾川县城西的回山王母宫,是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西王母祖祠所在地,大云寺三次出土佛舍利,被誉为“佛宝圣地”;灵台县古灵台被誉为“神州祭灵第一台”;崇信县4A级国家旅游景区龙泉寺内芳树碧藤成荫,泉溪湖桥相连,秀甲陇右,素有陇东“天然盆景”之美誉;静宁县是伏羲故里,也是“飞将军”李广扬威驰骋的地方,更是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完成伟大会师的中心地带,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被誉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的庄浪县,百万亩梯田让人叹为观止,国家级森林公园、4A级旅游景区云崖寺更堪称“黄土高原上的碧玉瑰宝”。

文化底蕴深厚。平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225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9件。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

生态条件良好。平凉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态资源丰富,是绝佳的宜人、宜居、宜商、宜游、宜休闲养生之处。

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凝聚发展合力,平凉发展养生旅游的实践卓有成效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突出规划引领,强化项目建设,深度挖掘养生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理念、美食、运动、国医、温泉、避暑六张养生名片,“神奇崆峒·养生平凉”旅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扎实推进养生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养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引进平凉市歧黄生态养生休闲文化园、中华惠君国医养生园等招商引资项目26个,总投资10.6亿元;先后投资建设了龙泉寺、莲花台、云崖寺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建成了香山真气养生馆和庄浪中医养生馆;启动了泾川温泉养生园等养生旅游建设项目;精心编排了以黄帝问道、汉武西巡等为主题的实景舞剧演出节目,将问道崆峒与道家养生有机结合,充分展现崆峒道源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深入挖掘皇甫谧文化和中医针灸文化,开发建设了皇甫谧文化园,定期举办皇甫谧文化节,编排演出大型秦腔现代戏《皇甫谧》;建立了中医针灸人才培训基地,发展了一批以皇甫谧养生文化为品牌的制药企业;依托崆峒武术资源优势,创办了崆峒文武学校,学校师生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佳绩。

积极开发养生旅游产品。充分挖掘针灸鼻祖皇甫谧“历史文化名人”品牌效应;依托重点旅游景区,推出了不同主题的系列养生体验产品;大力推广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养生项目;推出的“问道祈福养生游”“养生体验健康游”“养生休闲森林游”等六条精品养生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崆峒山道教文化、大云寺佛教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古成纪文化内涵,扶持旅游企业加大养生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力度,提升养生旅游产业附加值。

大力开展养生旅游宣传推介。紧紧围绕“神奇崆峒·养生平凉”旅游品牌,大力开展宣传营销,先后举办了中国·平凉崆峒旅游文化节暨中华武林大会、第六届世界养生大会、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首届皇甫谧故里拜祖大典暨《针灸甲乙经》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2013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和首届华夏母亲节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西王母女性文化研讨会等节会活动,炒热了旅游市场,“养生平凉”旅游品牌整体形象逐渐凸显。

通过《乡约甘肃平凉》《养生之道平凉-清迈》《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皇甫谧》《主播带你去踏青-平凉》《休闲养生话-平凉》等节目分别在央视《乡约》《城市1对1》《百家讲坛》等电视栏目,进一步提升了养生平凉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策划制作的《烟花三月游崆峒》宣传专版在《西部之旅》刊发,出版发行了注重平凉传统和民间养生实践的《崆峒养生学》《崆峒养生与中医文化》等养生著作,助推了养生平凉旅游的快速发展。

高点定位,合理规划,绘就宏伟蓝图,平凉发展养生旅游的前景令人向往

积极组织专业团队,策划编制了“中华崆峒养生地”之宏伟蓝图,提出了“传承六大养生文化、打造六张养生名片、建设七大养生产业园区、实施十大养生项目、开发十大养生名宴和养生小吃、推广十大养生运动、传承发展十大国医保健术和十大国医理疗术、培育壮大十大养生产业”的发展思路。

按照规划建成后的中华崆峒养生地,将高度融合养生农业、养生膳食服务业、养生休闲旅游业、中医适宜技术保健业、民间民俗工艺品加工业等十大产业,形成风格各异、功能互补的七大养生旅游产业园区。崆峒道文化养生园主要打造道家养生旅游产品;大云寺禅修养生园主要发展佛文化养生旅游产品;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主要发展国医养生旅游产品;山水龙泉养生园主要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品;莲花避暑养生园集森林养生、休闲度假、科普探险、草场体验、骑射运动等于一体,重点发展森林沐浴、森林探险等森林旅游产品;云崖避暑养生园集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消夏避暑、森林科普、水上娱乐于一体,主要发展民俗养生和避暑养生旅游产品;静宁金果养生园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康体疗养、特色餐饮于一体,主要发展农业休闲养生旅游产品,打造慢生活旅游体验区。七大风格的养生产业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方案已经编制完成,目前正在落地实施,建成后的产业园区必将成为日后养生平凉旅游不可取代的主体。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平凉市委、市政府借势利导,紧紧抓住了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陇东南中医药养生旅游保健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政策机遇,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助推养生旅游发展步伐,在财政、税收、土地、人才、金融等方面都对养生旅游发展开绿灯,在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下,已经形成了“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养生产业发展格局,很多市内大型企业已将自己的发展战略转移到养生领域。养生旅游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慕名前来投资兴业的企业逐年增加,浙江商会等著名商业财团亦看好并投资平凉养生旅游,这些大型企业与地方文化充分互动,已经催生出养生会所、中医养生馆、养生健身等一大批新型业态,整个城市的养生环境初步形成,平凉的养生旅游发展已经迈向跨越发展的阶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