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

汉奸的含义是指与外国勾结出卖中国利益的人。但是这个词出现的很晚,出现之后的含义也几经变迁。

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1)


据说最早的汉奸是汉文帝时一个叫中行说的宦官。当时汉文帝将公主嫁给匈奴的单于,就命令中行说陪嫁一起前往。中行说拒绝未果,就果断去匈奴帮着单于对付汉朝出气。他是汉族人,帮着匈奴族攻打汉族,确实符合汉奸的含义。但当时并未正式出现汉奸一词。

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2)

汉奸这个词,比较公认的是,最早出现于元代胡震编撰的《周易衍义》,意思是指伤害、窃取东汉政权的人,意思和汉贼相同,就好比说曹操这种人。明代也有汉奸一说,但含义是指不法汉人,违法乱纪的都可以叫汉奸。这两种汉奸的含义与现在的含义基本不沾边,到了清代,汉奸这个词开始有现在的味道了。

清代乾隆一朝,在清缅战争期间,有汉人谢四道为缅甸充当间奸细,被乾隆将其和家人定为汉奸全部处死,这大约是汉奸一词在清代首次登场。如果从民族立场的汉奸定义上说,谢四道是汉族,主要出卖的是满族利益,满族的皇帝说他是汉奸。说起来有些绕。

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3)

雍正年间,满清频繁对西南少数民族用兵,许多汉人将情报出卖给少数民族,雍正就用汉奸一词指这些人。这事有些搞笑,按照现在的标准,这些出卖情报的人最起码可以混个反清义士,但那时全部享受汉奸待遇。满清对汉族防范甚严,后来和少数民族说句话也不行,也算汉奸。

嘉庆年间,中西方交流日渐频繁,和洋人做生意的汉人开始抢夺汉奸这一称号。和少数民族说话不再算汉奸了,和洋人打交道的才算。和洋人打交道是重罪,给洋人做家教就是死刑,甚至还要凌迟处死。所以那时候做洋人家教,全都需要随身携毒,发现就自杀,比很多革命党都坚决。

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4)

汉奸的内涵转移到洋人身上,反映了少数民族已被击败,洋人成了新的防范重点。满清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对汉人的戒备心非常重,也缺少胸襟与眼界和洋人打交道。虽然鸦片战争后满清政府被迫与洋人打起交道,甚至搞起洋务运动,但满清仍然非常害怕顺民开拓眼界生出反骨,所以严格限制民间与洋人交往。对于保守、懒政、愚昧的满清来说,扣上汉奸帽子一杀了之最为省事。

抗战爆发后,汉奸一词的含义就和现在基本一致了。此时所有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一份子,只要出卖中华民族的利益,都算是汉奸。汉奸不再是一个民族层面的说法,而是一个国家层面的说法。

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5)

在抗战中,为东洋人合作的伪军以及伪政权的各级官员,毫无疑问都是汉奸;与英美西洋人合作则不是,因为日军侵害中华民族,而英美帮助中国抵抗日本侵略。抗战广泛宣传了英美友邦,并且多次动员民间力量拯救落入日占区的盟国军人。政府不再垄断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权力,极大的促进了民间与洋人的广泛交往。这是中华民族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和洋人正常交往不再是汉奸,见证着一个民族从保守、畏缩到进取、自信的变化。

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汉奸一词的含义变迁)(6)

中华民族的复兴,要有汉唐气象,要能够包容并蓄海纳百川,既要坚决反对出卖国家利益的汉奸行为,也要警惕乱扣汉奸帽子自我隔离于世界舞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