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巍巍泰山,五岳独尊。游览泰山,你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崎岖险峻的山路上,肩负重荷,艰难前行—他们就是泰山挑山工!

泰山挑山工,从事着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古老行业—一根扁担,一副双肩,用最原始的劳作方式,靠下苦力来吃饭,用体力来获取生存。

梁京申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却是泰山唯一的独臂挑山工,他在泰山一挑就是二十八年,在数十年坚持的背后,有什么艰难的人生经历呢?请跟随我的镜头聚焦老梁,走入他的生活,了解独臂挑山工背后的故事。

初识泰山挑山工老梁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1)

认识泰山挑山工老梁,缘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陪着外地的朋友步行上山,走到四槐树,喝茶休息时,听茶老板说,他有个亲戚帮他挑货,是独臂的。独臂挑山工?那他怎么绑货,如何换肩?简直不可想象!我很想见见他,可惜不凑巧,他前一天下山回家了,电话里和老梁联系好,第二天我驱车30公里,来到了良庄镇山阳东村,直奔老梁的家。

初见老梁时,他正在地里给地瓜除草,只见他皮肤黝黑,身材敦实,脸上沟壑纵横,几十年的劳累都化成深深的皱纹,刻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

说起泰山挑山工,老梁告诉我,原先没有挑山工这一说,当地人称挑山工为“担泰山”、“挑山的”,一问干嘛去了,“挑山去了!”。过去山阳东村因为偏僻贫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干过挑山工。

望着老梁空荡荡的左袖,我问道:“在山上挑了这么些年,感到苦吗?”老梁笑笑:“可能时间久了,也感觉不到苦。”

我接着问他;“是什么让你能坚持二十八年? !”老梁朴实地答道:“一开始就是想挣钱盖上新房子!”

话题慢慢转到了他的过去,回忆往事,老梁语气平静,话语却十分揪心。

成了独臂人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2)

那是九十年代初,老梁二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有自己的拖拉机,在山里采石头。自己开石,然后打成三四十斤的条石,老百姓盖屋打地基要用,他开拖拉机送石头上门到家,一天能挣四五十块。在那个年代,收入不算少了,也算是小老板了,日子过得很滋润。

90年11月19日上午,他和往常一样在徂徕山下采石,先打好炮眼,塞满炸药,再插上雷管,点上导火线,正当他捧土盖完炮眼准备跑开时,阴错阳差,那天的导火线短了一截,“轰”的一声,炸药提前爆炸了!他只觉得自己被谁猛推了一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疼醒时,躺在亲戚的怀里,身上血肉模糊,拖拉机里正颠簸前行,左胳膊不听使唤,扭头一看,已经不再身上了,“俺的手呢?!”他撕心裂肺。

亲戚们先把他送到了良庄镇卫生院,大夫一看不敢收,就直接送到地区医院了。

在医院做了截肢手术,命是保住了,可是一个胳膊没了,自己成了“废人”,以后再不能开拖拉机,不能干农活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想想自己,两岁没了父亲,从小到大,没过几天舒坦日子,难道老天爷让自己来到世上,就是来受苦受累?是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如今投身下来受惩罚吗?越想心里越痛苦,再加上手术后麻药劲过去了,实在是疼痛难忍,让他感觉生不如死,一连几天不吃不喝。在医院待到第五天,他想偷偷跑村里,找个地方上吊了断,但不知怎么被亲戚们发现了,白天黑夜守着他。

我要活下去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3)

出院后,家里来了好几拨长辈的,轮流开导他。后来老梁想,大闺女才五岁,不能让她和自己一样,小小年纪没了爹;老婆还年轻,自己要是走了,倒是一了百了,可这个家就没了,为了闺女不受苦,为了这个家,也要活下去。

既然死不了,日子还得过,自己不能趴下,还要养家糊口。常人干的活咱干不了,不能和以前采石头一样挣大钱,咱开个小卖部,一天挣个二块三块的,收入稳定,也能吃上饭了。

转眼过了年,到了91年春节,走亲戚在一起喝酒时,老梁听说同村人有在泰山上干挑山工的,一年下来能挣不少钱,老梁心动了,从小扛着扁担长大,这活对他不难。

他跟着同村的人来到中天门,找到挑山队队长赵平江,老赵一看缺只胳膊,头摇得象拨浪鼓,坚决不收!说你走路都晃荡,挑货上山,真有闪失,摔坏货咋办,谁来陪?说得老梁一脸窘相,亏得同村的人在一边说好话:先让他试试,少担点,先担沙子砖头,行不?老赵拗不过,看在保人的面子上,勉强答应了。嘴里还嘟囔,挑那么点,还不够俺开单子费呢!说归说,还是吩咐工友,先帮他绑担子。

那时常人挑百十斤,担一回能挣五块,老梁一上来能挑60斤,只挣三块钱,老梁不服气,干了十几天回到家里,在家专门练挑担。

他听工友说挑山工这活也有技术,一是要学绑担,不会绑担子就上不了山,把要挑的货物绑在扁担上,这叫“摽”,摽货是个技术活儿,系活扣,带鼻儿,一拉就开,能越走越结实;二是上山要走“之”字步,这样省力还不伤膝盖;三是要学会边道换肩,斜着身走“之”字,走到一头,一反身,两手一转就换肩。

练摽货,对他来说不太难,少只胳膊,用脚用嘴代替,多练几天,就顺手了;可边道换肩,缺一只手,使不上劲,一开始无法换左肩。老梁就在家院子里,天天练习,右肩甩左肩,左肩甩右肩,慢慢地掌握了要领:甩肩时,担子往上一颠,趁扁担弹起功夫,肩膀迅速扭身后错,扁担正落在中心。

一个多月后,老梁回到中天门,再挑担子,货担平稳,换肩自如。老梁开始加担,每次加五斤,慢慢加到一百斤,再到一百二十斤,常人挑多少,他挑多少。挑的货,也不光建材,鸡蛋、啤酒,百十斤的易碎品,如履平地,从未失过手。

再到后来,为了多挣钱,老梁越挑越重,最多能挑一百七十斤,从中天门到天街,人家一天挑两趟,他摸黑早起能挑三趟。

挑山工这个活比较自由,愿意多挑就多挣钱,愿意少挑就少挣点钱,不愿意干的时候就临时歇着。家里要有急事,随时可以请假回家照顾家庭。大家都知道挑山工挣得是汗珠子砸盘道,摔成八瓣的血汗钱,所以工钱都及时给,从不拖欠。

劳动创造财富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4)

从家到泰城,有六十里地,那时没通公交车,老梁就骑自行车,驮着煎饼,带着咸菜、土豆和大白菜,到了山下,把自行车存在红门老乡家,存车费一天一角钱,然后再背着煎饼和菜走到中天门货场。在山上得自己拾柴火,烧水做饭,中午回来为省时间,煎饼卷着咸菜条吃,下午下来炒个菜,吃的东西为了防老鼠偷吃,都要高高挂起来。

那时挑山工生活十分艰苦,老梁记得,要是带来的菜吃没了,断了顿,就把面条下到锅里,煮成半熟,然后捞出来,撒上盐,腌起来当咸菜条吃。

住的是夏不避雨、冬不避寒的石窝棚。下雨天,外面下大雨,棚里床下面都淌水;冬天棚里没水没电,四处露风,棚里滴水成冰,吃完晚饭,得赶紧钻被窝里躺着。

挑山工队伍最鼎盛的时期是在2000年左右。那时山上有三、四百人,挑山工们上上下下穿梭在陡峭的盘道上,有干不完的活。

为了鼓励挑山工多挑多担,队里出了一个奖励政策,担砂石到南天门的,前两趟每趟五块八,第三趟八块,为了多挣点钱,老梁每次都把第三趟的八块钱收入囊中。

老梁每天挑着百十斤重的货中天门到南天门,来回走20公里的山路,每天要走三趟,一年下来就要走6000多公里;28年来他挑着200多万斤的担子,走了超过16万公里的路程,相当于围着地球走了四圈。数十年如一日,泰山十八盘的每一块台阶都留下他无数次的脚印。

老梁“担泰山”,一般都是三月底来,挑到十月底回家,家里有七亩多地,种花生、地瓜,栽了百十棵樱桃树,老梁种上就上山不管了,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女人干。家里养着六头母牛,生了小牛犊可以卖钱,还养着十几头猪,养肥了过年杀猪换钱。自己有两辆拖拉机和一辆三轮车,农闲时,帮人伐树运木头,一天也能挣一百,用老梁的话说,搞农业的东西(工具和车辆)自己都要有,这些要是没有,求人不易,有了自己用得方便。

回到家后,老梁冬天干农活,一直干到腊月二十六,二十七八的赶赶集,备备年货,就过年了,一年下来,没几天闲着。

挑山工一干二十八年,酸甜苦辣、风吹日晒地走过来,老梁对挑山工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说实在的,以前大家伙儿都觉得挑着担子的不如夹着包的体面,但是日子长了,踏踏实实地干活,收入也不断上涨,体力好的一天能挣三百块,日子过得累点,但是心安。

老梁说,现在外界对挑山工的看法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关心和尊重挑山工,从前不少人眼中的“脏累险”,如今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不少家长还带着孩子专程来体验学习。“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创造财富,脚踏实地干,一定能有所收获。”老梁说这话时,脸上充满了自豪。

踏踏实实干活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5)

比常人缺一条胳膊,在老梁心里老是有一个“疙瘩”:他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人残志不能残,人格不能失去了,没了人格,拿多少钱也买不回来;更怕人家看自己残疾,可怜自己,额外照顾自己,所以干起活来,比常人格外地卖命。

用他的话说,老板那里好人都用不了,咱一个残疾人,要是不好生干,人家就不会用咱。咱就是踏踏实实地干活,时间一长了,人家知道了咱的为人,自然就相信我;咱干得好了,维护好老板,人家多用我一天,咱就能多挣俩个钱,到头来咱也挣着钱了,也真给老板下力了。

在泰山上挑货,风风雨雨,没有遇不到的东西。指不定就赶上刮风下雨,就是人淋透了,老梁也要先用雨衣,把货包好,绝不把货丢到路上。只要货一上肩,迈上盘道,便没有回头路,人家把货交给咱,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做到,职责所在,使命使然!这些年来,老梁都按时按点把物资送到货主手中,从没有出现一次失误,也没有半点缺斤短两的事情发生过。

挑山工队长赵平江看到关键时刻,老梁能维护他,慢慢地就把他当作了队里的顶梁柱,时不时地拿出点钱来,请这些主力们吃点喝点,老梁越来越吃香了。

老梁生性豪爽,乐于助人,工友有个什么难处,都信任他,愿意找他帮忙,村里愿意“担泰山的”都奔着他来,慢慢地老梁成了小工头。山上的老板,有活就先来找他,他再找挑山工,临时有大活的,老梁就回村现招人来干。

辉煌岁月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6)

那是2000年夏,天街中段重建“蓬元”牌坊,也叫“升中”坊,一坊两用。一开始用直升飞机吊运大石柱子,飞机在山口遇到大风,拐到了弘德楼屋角,失去平衡,突然栽落山谷,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运送大石柱的事情,却陷入了僵局。在尝试了各种办法都失败之后,只能借助最古老的人力。承包工程的上高二建公司负责人找到梁京申,向他求助。老梁琢磨了一夜,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扎“大架”抬!先选四根粗木杆,作竖杠和横杠,扎成“井”字形,中间固定大石柱。竖杠两端,绑若干短横杠。每根横杠两端,各绑短顺杠。短顺杠两端,再系绳索,穿上杠子,两人一组,四人一抬。这样算下来,需要的人力可不少,老梁足足从村里找了130多人。这些人各有分工,有下肩抬的,有拉纤的,有扶架的,有开道的,还有俩人专门负责每天从红门挑饭送饭,这百十号人都住在碧霞祠下面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抬“大架”那天,大石柱加上架子的重量足足三顿半多,老梁把中间抬“架子”的八十四位挑山工的位置一一排好,三十多人负责拉纤,行进过程中,他就站在“大架”上面,高声喊着号子,指挥着方向,挑山工的队伍步伐一致,协同作战, 井井有条。

到了云步桥,桥宽仅三米半,弯急桥窄,遇到了大难题,“大架”半小时一动没动一动!最后只好下肩把大架放到盘道上,前边的人用大粗绳子用力拉,后面的人用铁锹一点点的撬,一寸一寸地向前移动。

等到了南天门下面的紧十八盘,山路陡峭,陡如天梯,大伙儿齐声喊着号子。一声声震天响的挑山工号子,喊出了泰山挑山工的磅礴气势,也喊出了泰山挑山工的顽强不屈,那场面,惊天动地,令人血脉偾张!

一尊尊古铜色的脊梁,在泰山盘山道上,艰难地一点一点往上移动,无数汗珠顺着宽厚的脊梁淌下,滚落到十八盘的石阶上,摔成八瓣,落地锵然。

泰山挑山工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把重达三吨半的货物,硬生生抬上了南天门,也把他们坚韧不拔,勇挑重担的泰山挑山工精神,留在了离天最近的地方-他们,挑起了泰山的“脊梁”!

泰山养育了我们挑山工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7)

老梁在泰山一挑就是二十八个年头,风风雨雨一路走过来,在泰山上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在这漫长的二十八个春夏秋冬里,泰山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台阶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泰山的变化,都在他眼里,在他心里,他的全部记忆都属于这座山,这些年他所承受的艰辛和困苦,泰山最清楚。

老梁对泰山有着不可割舍的感情,对泰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情感,他说天天穿梭在泰山景点的松石之间,一干二十八年,才来时候盘道边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老梁告诉我,天天送货上山,干长了,天街上干买卖没有不认识我的,见了面都打招呼,热情地留着喝茶;挑货到了碧霞祠,逢节气有香客上贡的,里面的道士会把供品供果都拿了送他吃。

老梁言语间,对泰山有着深深的崇敬。他说到,我吃着泰山,喝着泰山,花着泰山,我怎能不好好敬它呢!因为有泰山,才有我们这群挑山工;靠着泰山,我们才能维持生计。我们也得知恩图报,小到一砖一瓦、一瓶矿泉水,大到建筑材料和索道设备,只要是泰山建设需要的,只要是游客需要的,我们挑山工都会象蚂蚁搬家,燕子筑窝一样,用一副副铁肩,把所有的货物一斤一两,一挑挑的,义无反顾地挑到泰山顶上。

我问老梁:“我看你腰上系着红布条,有啥说法吗?”“说法大了,这是碧霞祠泰山老奶奶身上披的红袍上取下来的,系在身上,能沾上老奶奶的仙气,保佑咱挑山工一年平平安安!”

担起家庭那一片天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8)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老梁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他把困难踩在脚底下,再重的活儿,也压不垮他,再苦的环境,也难不倒他。

老梁说,我们挑货上山,有句老话叫“不怕慢,就怕站”。从中天门到山顶,挑山工一次要挑一百多斤的担子,要走八九里的陡峭山路,三千四百多级台阶,是很耗体力的活,在最艰难的时候一定要提起精神,咬紧牙关 ,泰山压顶不弯腰,一步一个脚印;担子只要一上肩,目标只有南天门,只能一直往前走,没有后退的路,一刻也不敢停歇,上一步就离山顶更近一步;怕的就是走走歇歇,久歇无久力,一歇就不愿动了。干事情也是一样道理,要是一遇到困难就想着退缩,一累了就想着歇歇,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老梁连挑了28年,他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一根扁担,一副肩膀,担当起家庭的重担和幸福。

“不图别的,希望自己能给家里孩子做个榜样,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也能学会这种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精神,干一行就专一行。”

这些年下来,老梁“担泰山”攒了点钱,他用这些血汗钱,养育两个闺女长大成人,二闺女正在日本打工,大闺女已成家,他当了姥爷,含饴弄孙,家里从不缺欢笑,也充满希望;新盖了五间大瓦房,靠自己辛勤努力,得到了一份自己想要的东西,圆了自己当年盖新屋的梦。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9)

常听人们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当你在工作中,觉得压力巨大,接近能承受的极限,感到累心的时候;当你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单位领导的认可,感到闹心的时候;当你家里有病人,需要长期陪护,感到揪心的时候;当你的孩子处于青春期,正在叛逆,感到堵心的时候;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

独臂挑山工老梁,二十八年如一日,铁打的汉子,始终用微笑面对生活,支撑起了一个家,挑起了责任,挑出了信任,挑来了希望。和老梁相比,原来你的面对挑战和困难是那么的渺小,那么不值一提 !想想老梁,我们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挑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一种精神;“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一种精神。毛主席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指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老梁之所以令人敬佩,受人尊重,是因为他能够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受常人不能受之累,负常人不能担负之重,他是泰山挑山工的缩影,是泰山挑山工的代表!我感到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就是与泰山挑山工联在一起的-脚踏实地、知难而进、勇挑重担、坚忍不拔的攀登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时代在变,泰山挑山工精神不曾改变;时代的色彩在丰富,泰山挑山工精神不曾褪色,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11)

泰山景区特约摄影师:姜东涛

文字:姜东涛

编辑:刘蓓

*版权声明:图片及文字为摄影师和本平台所有,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12)

梁京申挑山工完整(独臂挑起泰山的人)(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