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

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建筑与人黏合紧密。一方建筑可以蔽风雨,也用以存温情。

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发展出了与中国同源却不同道的建筑风格。

自古代始,日本就崇尚一个重要观念:人与自然密不可分,而日本建筑艺术也自成一派,展现出大道至简的侘寂美学。

让我们先来赏玩一下那些有趣的日本现代建筑吧~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1)

京都向日市的一栋房子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2)

日本川口巢鸭银行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3)

那须高原的锥形建筑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4)

日本广岛丝带形教堂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5)

北佐久郡贝壳建筑

若是细细探寻,我们会发现,现代建筑对古代建筑的传承和沿袭也十分值得关注。

想了解日本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吗,那就来看这本书吧 ↓↓↓

建筑大师隈研吾推荐、犹他大学建筑教授编著、央美设计博士翻译,实践性与创新性兼备的设计指南——

日本建筑:材料与样式的应用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6)

[英]米拉·洛克 著

王冲 译

2021年2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幽微之处见大美,无声之处听惊雷,来跟随专业人士,踏遍日式建筑的角角落落,感受自然与生活的交融。

日本建筑的演变

古代房屋

日本最早的房屋可被定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土地面的平地住宅(平地住居)、坑式住宅(竖穴住居,“垂直洞穴住宅”),以及木地板房屋

木地板房屋要么地板直接建在地面上(平屋立物,“一层楼”),要么建在地面以上(高床,“高楼”),像升举式仓库所呈现的那样。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7)

坑式住宅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8)

升举式仓库

这三类建筑都用木柱和茅草屋顶建造,柱子置于地面之上或直接埋入地下。由于许多日常活动都在室外进行,所以这些建筑很小,且围合在一个空间之内

就坑式住宅来说,典型的建造是挖掘地坑,在地面之上设置四根柱子,用横梁在顶部连接柱子。

民家

最终从古代民居发展而来的建筑类型是民家(通常意为 “民间住宅”)。

由于民家是用诸如木头、泥土和茅草这样的天然材料建成的,所以很少有超过两百年历史的民家留存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9)

一个单层民家的特点是,悬挑的屋檐由一个简单的木柱结构支撑在基石上,保护了房子的升举地板。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10)

三层楼高的合掌造民家有着厚重且陡峭的茅草屋顶,保护农舍免受冬天恶劣气候的影响。

典型的民家以泥土地面或“土间”为特色,其夯实的地板位于地面一层,而不是像坑式住宅那样沉在地下。

土间通常很大,是厨房所在地,许多家务都在这里完成。一些土间足够宽敞,可以容纳存储区域,甚至包含驯养家畜的马厩、牛棚。

数寄屋院落

数寄屋风格建筑群往往被认为是日本传统建筑的缩影,其发展的最完整形式,最能体现日本文化、环境和品位。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11)

桂离宫是庭院中布置数寄屋风格建筑的美丽案例。在这里,月波楼茶亭向庭园开放,远眺水面另一边的笑意轩。

这类建筑以木结构为特色,但框架更轻,屋顶上覆盖着木板、木瓦或厚厚的雪松树皮,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

永久性的墙壁用纯净的白色灰泥或粗糙的肌理泥浆粉刷。而地板上覆盖着榻榻米或木板条,滑动障子将其与缘侧分开。

后者是一个与室外相连的游廊,从室内地板向外扩展,伸向园林,被悬挑屋檐遮蔽。

茶室

数寄屋风格建筑中最令人回味的案例是茶室,它的设计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美学理想,将美学理念蕴含于小空间之中,辅以配套的园林。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12)

茶室中典型的建筑元素包括低矮的躙口、暴露的木结构与灰泥填充墙(墙的下表面覆盖着和纸保护)。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13)

传统的茶室设计能够表现出其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自然材料的内在品质。石基上的树干被用作柱子,墙壁上覆盖着粗糙的肌理灰泥。

茶室通常采用裸露的木结构建造,墙面涂覆带有肌理质感的灰泥,屋顶则覆盖着茅草或木板。木材和其他建筑材料在使用上尽可能地展示它们的自然品质

柱子放在粗糙的基石上,柱底一般经过雕刻,以达到与石头形状完全吻合。所有用于茶室建造的材料都根据其自然美来选择,并以强调这种美感。

町屋—商人住宅

所谓的町屋,字面意思是 “市町房屋”,这种典型的城镇商人房屋通常包括一个小商店和住宅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14)

这是家位于飞騨古川的清酒酿造厂,其入口通向一个泥土地面的空间(土间)。商家在这里出售清酒。通过这里可以看到远处的半公共空间。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15)

从室内到室外的多层空间由滑动的障子屏划分,障子开向庭院,展开视野。

町屋填满了地块空间,建筑的前部用作商店,直接与后部的住宅空间相连。

早期的町屋规模相当小,建造简单,但随着江户时代商人阶层变得更加富裕,他们的町屋发展到容纳多个房间,附带浴室、厕所和一个或多个仓库。

一片长长的泥土地面走廊将房子的前部与后部的开放区域相连接,并贯穿厨房、浴室和卫生间。

内置元素与家具

水壶悬架

“自在钩”是一种巧妙的装置,用于调节水壶的高度。在上层阶层的府邸中,可以相当精致,包含雕刻木鱼或其他象征形式的装饰性金工制品。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16)

一个悬吊于天花板的金属自在钩(水壶架),人们可以方便地调节茶壶的高度。

在民家这类住宅中,从梁架上会悬挂出一个被称为火棚的木架镶板。它通常被设计为正方形,中心位置挖开孔洞,水壶锁链从中穿过。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17)

金属托架位于围炉里之中,用来支撑茶壶。

在寒冷的天气里,这个架子可以将热量聚集在地面附近,并可利用地炉烟气熏制鱼或肉类。

尽管火棚可以防止热量上升,保持围炉里周围区域的温暖,但它同样会积聚烟雾,让室内环境烟雾缭绕。

浴室和水槽

对于传统日本建筑来说,用于清洁身体和排除污秽的空间是与房屋主体及其他建筑物分开的,并按照风水原理进行布置。

浴室往往独立设置,与厕所或便器房间分开,通常从走廊进入,藏在房屋角落的后侧,且位于北侧以避免阳光直射。

某些情况下,浴缸甚至独立于住宅,既可以设置在单独的小建筑中,也可以在露天环境下,通过简单的屋顶围护。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18)

深深的桧木浴缸,装满水以供人浸泡。

人们通常使用木材、铜或陶瓷制作简单的洗手盆。水盆旁边放置的容器(带有一个木勺)位于木格板之上,以将水排出室外。

洗手盆可以放在地板上,也可以通过盆架升高至地面以上。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19)

经石头雕刻而成的水池,可用于洗手。

收纳储藏

大多数用于储藏的家具都以壁橱的形式嵌入建筑物之中,或者偶尔以楼梯柜的形式出现,还有部分融入其他物品之中,比如枕头的基座。

但是有一种用于储藏的重要家具并不是内置式的,而被设计得可移动,这就是箪笥(dān sì)柜。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20)

空间中的两个柜子,其中一个有宽大的抽屉,低矮的柜腿将其撑高于地面;而另一个则平放于地面之上并包含了很多的小抽屉,它恰好可以放置在房间的一角。

许多箪笥体量小巧,便于携带,但对于一些需要频繁移动的大型箪笥,则要为其配备轮子

箪笥由木材制成,精良的箪笥会使用抑制昆虫和湿气的木材,例如桐木和杉木,而桧木、栗木和鱼鳞云杉等木材也被使用。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21)

一个小巧的便携式箪笥。在运输过程中,使用一个金属提手和两根织物条带使其固定。

箪笥的表面可以使用漆涂,或用柿单宁、氧化铁及其他颜料进行染色。

尽管箪笥可以完全由木材制成,但许多都装有金属构件,用作拉手或在抽屉和柜角上进行加固。

日本建筑:材料与样式的应用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22)

[英]米拉·洛克 著

王冲 译

2021年2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园林与庭园

栅栏

栅栏围篱在日本传统园林中扮演着诸多不同的角色。和墙壁一样,栅栏也被用来分隔和围合空间,但不同之处在于它们较为轻巧且多孔。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23)

京都大德寺高桐院,简洁的竹篱沿着石径指引人们的视线。

它们可以制造物理或视觉障碍,或是暗示空间的划分;可以提供视觉焦点,也可以作为园林中风物的背景。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24)

石径穿过精致的竹门和篱笆通向茶室,在内外园林间形成了门槛。

有些篱笆被用来指示方向,划定路径的边缘,而另一些则可以阻挡道路,与大门一起暗示或规定场所的入口。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25)

可移动的木栅栏挡住了石路,这条小径一侧是重叠的弓形竹条,形成精致的栅栏。

栅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材料建造,木材、竹子、芦苇,甚至是生长中的植物,或是这些材料的任何组合。

其主要支撑结构通常是木质的,比如打入地下的木桩,或是在地面之上由木杆支撑的框架。

路径

园林小径或许只是一条简单的夯土道路,但更多的时候则由石块建造,甚至包含一些旧瓦。

虽然木材或竹子也可用于路面,但却极为罕见,因为潮湿的土壤容易导致材料变质。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26)

京都修学院离宫庭园中,狭窄的砾石小径通向一座石桥。

庭园小径中,最常用的材料是石头。它们坚固耐用,可以加工成各种尺寸和形状,是最适合人行的面层材料。

园林路径中会采用不同类型的石材,但最常见的是花岗岩——因其颜色和成分保持一致。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27)

当人们身着和服、脚踏木屐穿越圆形垫脚石的时候,需要格外细心和警觉,从而产生出对园林高度的感官体验。

路径也被用来加强其他设计,比如 “捉迷藏”:观者可以远远地瞥见园林景致,但随后被小径引开;稍后却又返回到这一景观,在隐藏之后将景观近距离显现。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28)

园林小径还是联结建筑和庭园的重要元素,房屋和自然因此而贯通。

水体

传统的作庭师会观察溪水围绕岩石流动的方式,河道宽窄变化带来流速改变,以及河水汇入海洋的效果。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29)

穿过流亭的溪水是冈山后乐园的趣味性元素,杯杯清酒从首尾流过,参与者须在酒杯经过之前赋诗一首。

园林之水可以被用来指代实际位置的特定水域,这种交互让观者“身临其境,置身其中”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30)

水作为一种液体,自然不同于园林设计中的其他物质元素。它没有特定的形状,必须加以盛纳。

因此,“容器”也成为水体不可分割的特质,尽管事实上前者常常消隐以凸显水体本身。

园林物品

园林品物包括长凳、水盆(“手水钵”或茶园中使用的“蹲踞”)、灯笼和惊吓动物的装置“惊鹿器”等。

长凳一般由木材或竹子制成。这种长凳的设计是为了增强人们对园林和茶室建筑的体验,但又不使园中的其他元素黯然失色。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31)

水盆和日本传统园林中的所有元素一样,具有多种功能。离宫中的水盆不仅仅用于蓄水,或充当增强审美的品物,同时也成为一种装置,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园林。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32)

京都法然院园林,盛开的山茶装饰了圆柱形石盆。

灯笼以石刻而成,从而防御火灾。传统石灯笼顶部设有开口,光线则由小巧油罐或蜡烛提供。这个开口通常被小型的障子状屏风围合,屏风则由包覆和纸的木框架构成。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33)

在京都郊外,石阶和橙色的灯笼通向山腰处的贵船神社。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34)

在自然园林景观中,圆柱形基座上的石灯笼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人造元素。

“惊鹿器”是一种装置,它使用一根竹竿杠杆撞击岩石或木块,发出巨大的爆裂声响从而吓跑动物。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35)

“惊鹿器”撞击石块的声音强化了游客对园林的感知。

竹子撞击石块的声音不仅是为了吓跑鹿或其他动物,它还有另一个目的。

当一名游客步入园林时,“惊鹿器”突然而清脆的爆裂声使他专注于声音并获得短暂而强烈的游园体验。

日本建筑:材料与样式的应用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36)

[英]米拉·洛克 著

王冲 译

2021年2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 作者与作序者背书

本书作者米拉·洛尔是美国犹他大学建筑学院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传统与当代的日本建筑设计,已出版多本相关专著,备受读者欢迎。本书还邀请到了日本知名建筑师、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及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奖项的隈研吾先生倾情作序推荐!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37)

★ 市面上少见的独特主题

这本书独具匠心,聚焦日本建筑中独具个性的形式与结构材料,比如高耸的屋脊与屋檐、厚重的木质结构、涂抹了稻草和沙子的石灰墙等,角度新奇地展现日本建筑的标志性元素,是所有日本建筑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38)

★ 建筑师与设计师必备实用指南

书中在列举日本建筑中独具个性的形式与结构材料的同时,还以日本的地理与自然环境作为基点,解析其中的设计理念与材料选取的理念,堪称日式风格建筑师与设计师必备实用指南。

日本建筑是如何和自然融合(凝固在自然中的诗篇)(39)

★ 图片丰富,视觉效果好

书中汇集400张高清摄影图与手绘建筑图稿,精美呈现知名的、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建筑及其标志性的结构和材料,与作者专业而又简洁易懂的文字相结合,图文并茂,轻松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