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龙外形和生活习性(食性揭秘1.2亿年前的食物网)

《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近日发表了之中科院古脊椎所及天宇博物馆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生活于1.2亿年前辽西地区的赵氏小盗龙(Microraptor zhaoianus)的胃中,近乎完整地保存了一个还未被消化的蜥蜴个体。

三角龙外形和生活习性(食性揭秘1.2亿年前的食物网)(1)

赵氏小盗龙照片

三角龙外形和生活习性(食性揭秘1.2亿年前的食物网)(2)

研究表明,小盗龙是一种肉食性恐龙,食谱包含鸟,鱼,哺乳动物和蜥蜴,指示小盗龙是一种机会主义捕猎者。体内的蜥蜴被其从头到尾、整体吞入体内,这种进食方式与现在的食肉鸟类捕食蜥蜴的方式相似。即使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伤齿龙类——近鸟龙(Anchiornis)已经具备了与现代鸟类相似的消化特征(将难以消化的骨骼、毛发、昆虫硬壳等,以食团的形式吐出),但是小盗龙明显不具备这种消化方式。这表明在从恐龙到鸟的演化过程中,相近的类群存在平行演化,一些性状可能独立地演化了很多次。

三角龙外形和生活习性(食性揭秘1.2亿年前的食物网)(3)

灰色和蓝色分别表示小盗龙、蜥蜴骨骼

胃中的蜥蜴标本被命名为王氏因陀罗蜥(Indrasaurus wangi)。属名“因陀罗”来自古印度的吠陀传说,古神“因陀罗”在一场著名的战役中,被龙(这里暗指小盗龙)完整地吞入肚中;种名“王氏”献给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王原,旨在向他多年来在古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和古生物学科普工作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表达敬意。

三角龙外形和生活习性(食性揭秘1.2亿年前的食物网)(4)

食物网重建

研究人员通过收集了20余件胃里保存了其他食物的标本,重建了一个初步的热河生物群食物网:鱼类是是第二级和第三级消费者最为重要的食物资源,这为进一步了解热河生物群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证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