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1)

️二十四节气·大暑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2)

大暑记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3)

7月22日16时37分,

迎来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大暑”即大热,此时节大热曝万物。

作者丨宋英杰

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古时候没有数据化的温度概念,气象记录中如何来描述天气炎热呢?

最简洁的是“亢阳”或者“大热”,也就是阳气太盛,天气太热,但无法体现具体的炎热程度。最常规的记录语,是“骄阳似火”或“火伞高张”,以及炎热的后果:暍死者甚众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4)

此外,大热为焚热如熏灼墙壁如炙地热如炉椅席炙手等等多是以比喻的手法进行记录。大地像火炉一样,热得像着火了一样,摸哪儿都烫手。

用唐代诗人权德舆的说法,是:“倦眠身似火,渴歠(chuò,饮)汗如珠”,是“悸乏心难定,沉烦气欲无”。唯一的办法,是期待降雨,“何时洒微雨,因与好风俱”。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5)

宋代诗人梅尧臣这样写道: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盛夏时节,真是热得无处逃避。柴能燃出火,汤能熬成膏。鸟都嫌弃自己的羽毛,兽也嫌弃自己的皮毛。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6)

在北方地区,大家还经常争论小暑大暑谁更热,因为大暑时节北方进入雨季,所以气温反倒没有小暑的时候那么高了。在南方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大暑是无可争议的高温冠军。而且现在的高温,越来越是那种提前开始、延后结束的“超长待机模式”。

大暑时节什么最畅销?宋代《岁时广记》中记载唐代盛夏时冰块之紧俏:“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每颁冰雪,论筐,不复偿价,日日如是。”

虽然我们的意念之中,古人是以凉亭、树荫、蒲扇、清茶的方式消暑,但实际上很多人往往也是和现代人一样嚼冰块儿,喝冷饮。唐代诗人李群玉《文殊院避暑》有言:

赤日黄埃满世间,松声入耳即心闲。

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

有人甚至恨不得梦想着,一生一世都居住在雪山之中。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7)

正所谓“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对此,《农政全书》也做了一番解读:“夏秋之交,稿稻还水后,喜雨。谚云:夏末秋初一剂雨,赛过唐朝一囤珠。言及时雨绝胜无价宝也。”但南方即使有降水,也往往难消暑热,“时暑日烈,其水之热如汤”。

什么时候才能好一点儿呢?北方是期待立秋“凉风至”。南方更晚,要一直等到白露时节“玉露生凉”。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8)

我特别喜欢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苦夏》,他说,苦夏不是无尽头的暑热折磨,而是顶着烈日的坚忍本身。人生的力量是对手给的,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夏热冬寒的鲜明四季,锤炼了我们的坚韧。气候的张力,造就了我们的意志力。

大暑一候“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草衰败和腐烂之后,生命的运化在继续,靡草腐烂之后能变成萤火虫。真实情况是萤火虫在枯草上产卵,湿热的大暑时节卵化而出。大暑二候“土润溽暑”,说的就是现在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溽暑”便是那种湿漉漉的闷热,湿气好像从地里冒出来的。大暑三候“大雨时行”,指的是下得酣畅淋漓的雨。之于古人,此时的雨既是解渴的雨,也是提升肥力的雨。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9)

宋英杰趣解大暑三候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10)

流萤记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11)

“流萤之美,以大暑为最。”

咏萤火阿鲁阿卓;曲比乌力;吉合拉作;日哈乡中心校艺术团 - 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第8期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12)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13)

咏萤火

唐丨李白(旧传)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14)

咏萤

唐丨处默(又作周繇)

熠熠与娟娟,池塘竹树边。

乱飞如曳火,成聚却无烟。

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

旧曾书案上,频把作囊悬。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15)

咏萤

唐丨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的历,光亮、鲜明貌。飘飖[piāo yáo],同“飘摇”。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16)

咏萤

唐丨于季子

卉草诚幽贱,枯朽绝因依。

忽逢借羽翼,不觉生光辉。

直念恩华重,长嗟报效微。

方思助日月,为许愿曾飞。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17)

宋丨张舜民(节选)

月明敢向星中乱,

天黑偏能雨里飞。

今日分明知我去,

何年漂泊照吾归。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18)

大暑风俗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19)

7月22日,入“大暑”。7月26日,入“中伏”。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20)

身安

今年7月22日至8月6日为“大暑”节气,正值“三伏”里的“初伏”和“中伏”。酷热多雨、高温潮湿,“桑拿天”在此时几乎成为常态。熬这“苦夏”,心态和起居皆宜“佛系”,轻音乐怡情,轻运动健身,轻午休安神。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21)

食安

这一天,福建莆田人讲究吃荔枝,山东人惯“喝暑羊”(即喝羊汤),广东地区吃“仙草”,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台湾则是吃凤梨,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取平安吉祥、生意兴隆之意。在北方,多数人家会熬一锅绿豆粥。此时节,清心降火的菊花、莲子、百合、苦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22)

家安

在我国各地的大暑民俗中,浙江台州一带的送“大暑船”最盛。送“大暑船”送走的是船上“瘟神”——当地传统文化中的“五圣”,以此祛灾祈福。小暑迎接“五圣”,大暑“五圣”随船入海。船上除了猪、羊、鸡、鱼、酒等祭祀之物,有时还能看到代表着水手、船长等角色的木偶、玩具作品。

关于小暑的古散文(轻罗小扇扑流萤)(23)

心安

旧时消暑,临水赏荷,暑月游船。人们会携上家人或三五好友出门赏荷,喝酒聚会。据说,北京什刹海“荷花最盛”,旧时每至六月,士女云集。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后开始种植青莲,文人雅士暑日则泛舟其上。南京人则在大暑前后乘船夜游秦淮,呼茗清谈,赏月观景,好不快意。愿你,亦在方寸自然间觅得心静凉爽。

插图丨 视觉中国

来源:央视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