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白居易友情简述(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我们现代人买房,除了考虑房价外,还要考虑地段、环境、配套设施、交通等因素,但是我们一般不考虑邻家是谁。

虽然从传统来说,邻居是相当重要的置房因素,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随着现代生活私密性的不断强化,我们的邻里关系已经变成最不重要的考量因素。

但是在古代,卜邻而居相当重要,尤其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为什么呢?

我们以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为例,来探讨一下“卜邻”二字的非凡意义,可以说是赞美朋友,同时也是自诩的一个极致词,含义非常丰富。

元稹白居易友情简述(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1)

原诗如下: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这首诗的大意是:

第一联,我俩平生最为知心,我想要做你的邻居,并把此地当作隐居之所,并不是为了我个人。

第二联,我们俩作邻居,可以同赏明月,可以共享春光。

第三联,平时出门都想找一个知心朋友相伴,何况是置房安居呢?

第四联,不单是我与你能常常相见,就是后代子孙也可以永为邻里。

元稹白居易友情简述(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2)

“卜邻”二字,到底有哪些意蕴呢?

首先,“卜邻”是一个典故,有历史感。

“卜邻”这个词,历史修悠久。

《左传·昭公三年》就记载了这样一句话:“且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

这句话是说,况且中国有句谚语:不是让人去占卜宅院是凶是吉,是认人占卜邻居是好是坏。

《左传》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左传》里又记载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谚语,说明“卜邻”的历史已当然久远。

元稹白居易友情简述(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3)

其次,“卜邻”极艺术地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有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叫“孟母三迁”,就讲到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卜邻”二字就包含着对邻居人品与学识的赞美,这种含义在历来的诗中都有表现。

如宋代王安石 《送陈谔》诗:

“乡闾孝友莫如子,我愿卜邻非一日。”

意思是,邻居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人,没有能比得上您的。我愿意与你作邻居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王安石是否真要与陈谔为邻,那可不一定,他只不过借此表达对陈谔的赏识敬仰之情。

再如宋代徐铉 《稽神录·陆洎》:

“惟君与我有缘,他日必当卜邻。”

意思是,只有您与我有缘,改天我一定要与你为邻。

白居易在此诗中提到要与元八作邻居,也不一定是真要如此,但“卜邻”二字却极传神地表达了对元八的推崇赞美之情。

元稹白居易友情简述(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4)

第三,“卜邻”还能含蓄地表达自我赞美之情。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卜邻”还迁涉到一个典故。

《左传.昭公三年》:“晏子如晋,公更其宅,反(通返)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且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违卜不详。’”

春秋时齐景公乘晏婴出使晋国时翻造了他的房子,晏婴回来又改回原样,把占了邻居的地方归还他们。他根据谚语说,人们迁居不是占卜房宅的吉凶,而是占卜邻人的好坏,邻人择我为邻,我不能违背这种占卜。

这个典故里的晏子,是齐国的宰相,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他提到“卜邻”二字,是说他居住的宅子,虽然低矮潮湿,但是因为有好邻居,所以吉祥。

他这样说,是为了保护当地老百姓能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不要因为给自己修建房屋,而让原住民流离失所。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晏子具有一心为民、公而忘私、淡薄名利、俭朴生活的美德。

“卜邻”也就暗含了赞美自己品德高尚的意思。

所以白居易在此诗中,一边赞友人,一边夸自己。

元稹白居易友情简述(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5)

“卜邻”二字,看上去简单,语意浅白,但其实包含比较丰富的意蕴,这大约就是典故的特殊魅力所在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