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评人的意义是什么(让人讨厌的乐评人有存在的必要吗)

现在,乐评人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身份:

一方面,他们站在行业顶端,对任何出名不出名的音乐人指点评论;同时,他们也处在鄙视链的底端,在普通人眼中,针对乐评人们的意见千言万语汇聚成4个字:“你算老几”。

在大多数情况下,乐评人们都是不讨好的。甚至做音乐批评本身都被看成不太让人喜欢的行为。

毕竟,音乐做得再差,至少也是实干家,而乐评说得再好,也毕竟只是个批评家。即便是行动上的矮子,也总比语言上的巨人更受欢迎一些

我们的媒体深知这一点,在短视频平台上和音乐综艺有关的内容中,乐评人与选手、观众或其他乐评人发生冲突的片段,往往是热度最高的。

就像时不时被骂上热搜的音乐从业者丁太升,他是摩登天空的早期成员,是草莓音乐节的发起人,但是人们记住他更多还是因为他在综艺和网络上的点评。相比他做了啥,人们更在乎他又向谁开了炮。

2月底,他发视频点评李荣浩新歌《乌梅子酱》,言辞犀利,观点直接,在中文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乐评人的意义是什么(让人讨厌的乐评人有存在的必要吗)(1)

不喜欢他的人很多,在网络上搜他的名字,随之出现的多半没什么好话。一方面可能是针对他个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普通人对乐评人群体的态度。

乐评人的意义是什么(让人讨厌的乐评人有存在的必要吗)(2)

乐评人的意义是什么(让人讨厌的乐评人有存在的必要吗)(3)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既然乐评人如此让人“讨厌”,那么他们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动动手指就能听到音乐的时代到来前,乐评人的存在就十分必要,因为他们的评论真的会影响大家买哪张专辑、听哪场演奏会。

唱片店里的专辑琳琅满目,却都被封得严严实实;音乐会里的表演好像很精彩,但不在现场的人永远不知道那张门票买得值不值。乐评人的作用,就是通过自己的评论与意见,让乐迷们在为音乐掏钱的时候能有个参考。

乐评人的意义是什么(让人讨厌的乐评人有存在的必要吗)(4)

无论是报纸上的文艺评论版块,还是纸媒时代百花齐放的音乐杂志,都在某种程度上把唱片公司、音乐人与乐迷之间的信息差拉平了一些。

打个比方,早先乐评人发挥的作用,就好像如今的美食探店、数码测评、种草笔记,让人在花钱之前,心中多少有个数。

乐评人的意义是什么(让人讨厌的乐评人有存在的必要吗)(5)

也许你会问,现在听音乐门槛已经低到不能再低,听音乐再也不必“开盲盒”,想听啥随手一点就知道适不适合自己,那乐评人的存在还有必要?

答案依旧是肯定的。

首先,批评的水平或有高低,批评的内容或有个人审美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到完全的客观。可批评这个动作本身,正是促进音乐进步的一种手段。

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谈到过拉赫玛尼诺夫在他的时代,从来就不是评论家们的宠儿。拉赫对每一场演出都打磨得无比精细、认真,用心程度远胜其他音乐家。那些批评让拉赫煎熬、痛苦,让热爱拉赫的乐迷们感到不屑、郁闷。

然而客观上讲,那些或中肯、或跟风、或主观的批评,在最后,都成为了刺激拉赫不断逼迫自己前进的动因。

乐评人的意义是什么(让人讨厌的乐评人有存在的必要吗)(6)

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当音乐流入市场,被人听到时,它也就具备了商品属性。听音乐的人是乐迷,同时也是消费者,乐评人自然也是消费者的一部分。消费者可以评价自己购买的商品,也可以评价自己听的音乐,无论他在什么平台,是什么身份,是否“懂”音乐。

评价可以有好评,也自然会有差评。从某种程度上说,差评比好评更有意义,刺耳声音的存在比千篇一律的夸赞更重要。

乐评人的意义是什么(让人讨厌的乐评人有存在的必要吗)(7)

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看看“隔壁”的电影行业。

在市场化程度上与对批评的接受、包容程度上,电影圈子都比音乐圈子要高得多。传统的影视媒体、网络自媒体、观众的点评都发挥着重要的价值。

无论是对烂片的吐槽批评还是对佳片的推荐“安利”,都是市场的重要一环。我们常能看到某些打着大明星、大制作旗号的烂片赔得血本无归,也能看到光环一开始并不耀眼的电影成就票房和口碑的神话。

在一次又一次这样的过程中,电影行业的市场才得以平衡、发展,给妄想圈钱的从业者耳光,也给认真做事的人以报答,给已经功成名就者监督与动力。

和电影相比,每年上映的电影也许总有一部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音乐呢?看看时下媒体与音乐平台排行榜上的“歌星”,你觉得有几个名字是值得你应该记住的呢?

在当代,无论是活在信息茧房中的idol歌手,还是已经有所成就的音乐人,无论其出发点是自愿还是被迫,音乐人总是很容易泡在无尽的赞美中。在身边,尽是认可自己的乐迷与朋友,来到网上,又尽是被公司、粉丝控制的评论。

这肯定是一种美好的感受,但也是困住进步的牢笼。此时,乐评人们那些不一样的声音,就更加必要,这些声音也许能将创作者从完美的迷梦中唤醒,更优秀的作品才有可能诞生。

如果批评的声音全部消失,音乐的圈子里只剩下熟人之间的赞美恭维与乐迷的维护。那么这个圈子注定会离大众越来越远,以艺术之名,行自娱自乐之实。

最后,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评论家,但每个普通人经过学习,都能拥有一套成体系的、有效的音乐审美能力,并掌握鉴别音乐好坏的标准。运用这套能力与标准,每个人都可以为真正的好音乐投票,用自己的每一次行动去改变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大环境。

Yusi和团队历经3年研发的这套《20节课带你听懂古典乐》,就是为了让不会乐器、不懂乐理的人也能听懂音乐,真正享受音乐。课程更新两个多月以来,已经众多音乐爱好者从我们的课程中受益。

现在也希望你能加入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解锁音乐的广阔空间和美好世界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