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

对米开朗基罗最初的崇拜来源于课堂上老院长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西斯廷教堂的壁画本应由拉斐尔画的,他先是挑了最容易的部分,然后挑唆教皇,逼米开朗基罗去画天顶画。教堂的拱顶有弧度,完成难度巨大。更要命的是,米开朗基罗是雕塑家,他没画过彩色画。因此,竞争对手们认为他这次肯定会失败。结果,这项不朽的宏伟工程却成为了米开朗基罗生命中的奇迹。整个天顶画由他独自完成,历时四年,走出教堂时,他几近成了残废,颜料滴进了眼睛,脖子也歪了,看不清东西,只能昂着头拿到头顶上看。

史书上还记载,工程完成一部分之后,备受教皇赞赏,对米开朗基罗开始改观,于是拉斐尔的亲信又进谗言,要求让拉斐尔来完成剩下的部分。当然这种抢功行为被严词拒绝。

对于米开朗基罗这种具备极强的毅力,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不可能任务的人,我是无论如何都有点盲目崇拜的。毕竟普通人没法想象在那种环境下去突破极限。当然也对拉斐尔的不正当竞争有了微词。

再后来,《忍者神龟》里黄色眼罩的双节棍小龟成为我的最爱。老爸哑然失笑:“文艺复兴三杰让你们改成乌龟了。”但不得不承认,今天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传播速度和覆盖面远大于教科书,斯普林德老师爱吃披萨的学生,让人记住了米开朗基罗这个名字,却刷新了人们记忆中的形象。

(图一)《西斯廷教堂全景》梵蒂冈博物馆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1)

(图二)《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梵蒂冈博物馆

整幅天顶画无比震撼,关于绘画的内容,米开朗基罗是这样布局的:在穹顶和墙壁的衔接处,画上了七位先知和五位女祭司,他们的宝座恰好落在建筑的支撑点上;沿着穹顶的弯曲,一共画了《圣经》的《创世记》里的九个场景,讲述人类在基督诞生前的故事;另外位于四个角落的扇形部分也画上了《圣经》故事;半圆拱与覆盖在窗户上的弦月部分则绘有耶稣的祖先。

在教皇的不断催促下,米开朗基罗全速前进,据说只需三天便可画完一个弦月窗。终于能够按期交付。

《创世记》的九个故事很像今天的分镜头设计、或是连环画。米开朗基罗并没有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创作,而是从教堂入口处最后一个场景开始画,就是《创世记:神分光暗》(图三)。画的四周有四个形态各异的赤裸男人,他们是《圣经》中的其他人物,用来作为装饰,支撑画上的圆形徽章。画面中间是着粉衣的上帝正在把光明从黑暗中分离开来,这是创造万物的开端,也是人类赎罪故事的初始。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2)

(图三)《创世记:神分光暗》

在《创世记:神创草木与日月星辰》(图四)中,米开朗基罗把两个情节共同表现出来。画面左侧是造物主的背影,他的右手指向代表植物界的灌木丛,象征着上帝在第三天创造了植物;画面右侧上帝用两只手分别指向日月,象征在第四天创造了两大光源,大的管白昼,小的管黑夜,然后又造了星星。环绕在上帝身边的四个男性是四种元素的拟人化表现。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3)

(图四)《创世记:神创草木与日月星辰》

第三幅画(图五),米开朗基罗选择了创造植物之前的一个场景。上帝从水中将大地分离开,同时赋予了大地和海水生命。画中人物上方少许的蓝色渐变代表大海,下方的灰色地平线就是大地。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4)

(图五)《创世记:神分大地和大海》

接下来,该创造人类了。毫无疑问,这是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中最著名的一幅。《创造亚当》(图六)在绘画风格上,构图更加具备形式感。上帝悬浮于空中,把生命传送给这个完美的人类,以表达完美与神力的主题。亚当从无生命的混沌中醒来,慢慢的将身体舒展开。手指迟疑地指向上帝静止的手指,仿佛意志与能量将在此刻交换。二者手指间微小的距离似乎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这也是现在很多广告和海报经常套用的一幅经典场景。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5)

(图六)《创造亚当》

在第五个场景(图七),是耳熟能详的用亚当的肋骨创造夏娃的典故。上帝的手势依然是一切行为的推动力,夏娃从熟睡的亚当身边缓缓隐现。画幅外依然用圣经中的四个男人来点缀圆形徽章。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6)

(图七)《创世记:创造夏娃》

人类被创造出来了,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吃禁果被逐出了伊甸园。虽然圣经中这两个场景并不相连,但米开朗基罗把亚当和夏娃受蛇的诱惑吃禁果和被天使驱逐放置到了同一画面中(图八),很明显是强调它们的因果关系。这种处理方式更具叙事性。此时,他已经超越一个画家如实描述的职责,扮演了编剧的角色。

画幅中央以盘踞在树上的蛇为分界线,产生了强烈的戏剧对比,左侧是伊甸园美好的一切,亚当夏娃无忧无虑,右侧凸显灾难性后果,背景变得荒芜,人物青春不在,苍老疲惫,满脸悔恨。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7)

(图九)《创世记:原罪与逐出伊甸园》

接下来,米开朗基罗根据构图的需要,将《创世记:诺亚献祭》(图十)安排到了《大洪水》之前,以便为后者留出最大的主画区。

这幅画重点表现了人类在“原罪”和“大洪水”之后,重新获得上帝赐福。诺亚听到上帝指示他和家人走出方舟的声音之后,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种洁净的牲畜、飞鸟献祭。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8)

(图十)《创世记:诺亚献祭》

《创世记:大洪水》(图十一)是整个工程最先绘制的画面之一,必然有相当多的技术难度,例如发霉起菌斑的问题。再加上助手不得力,心灰意冷的米开朗基罗甚至一度打算放弃。所以这幅画与之后的相比,有较大差异,人物数量更多,个头更小,内容信息量也更大。

客观的说,在教堂底部仰头看,这么复杂的画面反而很难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并且会极大延缓工程进度。但不得不承认,作品中透露的极致的悲剧性非常震撼人心!画面展示了人类在面对如此巨大灾难时可能做出的一切本能反应,比如年迈的父亲疲惫不堪的将儿子擎于双臂间,而船上的人却正在以暴力阻止他人上船。米开朗基罗悲悯的天性,以及对人性的了解和反思通过一个个人物、一组组场景袒露无遗。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9)

(图十一)《创世记:大洪水》

《创世记》故事的最后一组画面是《创世记:诺亚醉酒》(图十二)。回顾之前的画面,首先是“创造宇宙和人类”,然后“人类偷吃禁果获得原罪”,于是“上帝用大洪水毁灭人类”,再然后“人类重新获得上帝的赐福,快乐的祭祀”。最后,米开朗基罗再次聚焦人性的弱点,通过诺亚醉酒来暗示救赎人类的愿望和为了寻求救赎的实现而必须经历的艰苦历程。

同样也是在一个画面里描绘了两个连续的故事情节。第一个,在画面左侧较远处,穿橘色衣服的诺亚正专注的在田里工作,开垦自己的葡萄园。第二个场景是,诺亚喝醉了,赤身裸体躺在地上,身后是巨大的酒桶。儿子可汗叫来两个兄弟,指着诺亚嘲笑,他的兄弟们赶紧拿衣服上前替父亲遮挡。了解圣经故事的都知道,后来诺亚醒后得知儿子们的作为,诅咒了不敬的可汗及其后代。这则圣经故事反映的也是人物道德行为的对比:高尚的和卑劣的。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10)

(图十二)《创世记:诺亚醉酒》

天顶画中的故事讲完后,我们再来看看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五位古代的女祭司,属于异教徒世界,但因为预言了基督的降临,而在基督教神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每位女祭司都坐在刻有自己名字的宝座上,这幅经典的《利比亚女祭司》(图十三)气势磅礴,在当代很多平面广告与设计中还依然经常见到。她以右脚脚尖为支点,身体螺旋结构的姿势让评论家们尤为着迷,成为后来矫饰主义艺术的范本。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11)

《利比亚女祭司》(图十三)

而通过女祭司的造型(图十四)(图十五)可以看出,米开朗基罗作为雕塑家对人体结构和肌肉的准备把握,以及这种强烈的肌肉质感和力量感在其他画家柔美圆润的宗教壁画中非常罕见。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12)

(图十四)《德尔菲女祭司》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13)

(图十五)《库迈女祭司》

与女祭司交替出现的形象是先知,他们和女祭司一样,也是因为同样的预言“位列仙班”,同样也有自己的宝座,宝座上也有姓名。与《利比亚女祭司》遥相呼应的是《先知杰里迈亚》(图十六),他神情凝重,被认为是米开朗基罗的一幅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画像。据说年迈的杰里迈亚沉浸在对原罪、救赎、死亡与重生问题的思考当中,这与画家本人的思想与行为相当一致。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14)

(图十六)《先知杰里迈亚》

而《先知以赛亚》(图十七)和《先知但以理》(图十八)的形象气质就具备了中年学者的知性与睿智。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15)

(图十七)《先知以赛亚》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16)

(图十八)《先知但以理》

独自面对整个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米开朗基罗从最初的企图逃避,到硬着头皮无奈接受,到最后的辉煌落幕,相信他在整个赶工过程中是没有狂喜的,最终也必定怀揣着劫后余生的感慨。

33岁到37岁的这迫不得已的四年,使这位雕刻家在向画家转型的同时,意外的强化了建筑方面的知识,最终在晚年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建筑大师。人生最后十几年拥有的社会地位,大大超出了同时代艺术家们所达到的境界。

在61岁时,终于再次在西斯廷教堂200平米的前壁上独自作画,完成了《最后的审判》(图十九),其中包含了400多个等身大小的人物。正中的基督以威严决断的手势掀起飓风,选入天堂和打入地狱的人都被卷入其中。但这幅画包含了绝对个人化的倾向,米开朗基罗 颠覆了传统的创作模式 ,表达了自己的世界观:对天堂与地狱、救赎与判罪、有序与无序,不再加以清晰的划分。圣徒与恶人之间甚至无法区分,有一种世界毁灭的悲观的意味。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17)

(图十九)《最后的审判》

二、创作者的生命最短暂

在四五百年以前,米开朗基罗活到了89岁,当时这是相当长寿的了。但为何还说他的生命短暂呢?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生涯开始得非常早,第一件知名作品产生于16岁,而在逝世的前三天还在进行创作。由于才华横溢,奇货可居,他的一生都无法喘息,在被不断催稿中度过。

他的自传中描述了这样的话语:“我渴望宁静,向往宁静,如果我要活下去,要创造,周围就必须宁静。可是,现时代的生活总是没完没了的乱哄哄,喧嚣不已,我知道我过于敏感,所以我必须常常离群索居,把自己更严实地隐藏起来。”“这样的时代使我喘不过气来,这些东西像洪水一样向我袭来;有时候我感到我要给淹死了。可是我不想倒下,我不能够弯下腰去,我必须取得胜利。”

我们替米开朗基罗数数一生的名作:23岁到26岁时他完成了《哀悼基督》;26岁到29岁完成了《大卫》;29岁完成《卡西纳战役》;33岁到37岁,完成了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约38岁时完成了《垂死的奴隶》和《被缚的奴隶》;40到41岁完成《摩西》;49岁到56岁完成了《朱利亚诺·美第奇》、《罗伦索·美第奇》、《晨》、《昏》、《昼》、《夜》;64岁时完成了《布鲁特斯》;61岁到66岁完成了《最后的审判》;67岁到75岁完成了《保罗皈依》和《彼得钉十字架》;71岁到86岁建筑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这样的一生太短暂了!如果把一个艺术家所有想做的创作都完成的话,89岁的寿命看来是远远不够。

三、作为人类的米开朗基罗

虽然具备了神一样的天赋技能,被历代教皇亲睐和器重,但米开朗基罗毕竟还是人!

在专业上,他能一次次突破自己的局限,跨出熟悉的知识领域,创造奇迹;也能不断超越自身极限来克服逆境和应对朝令夕改的资助人,为每一件超乎寻常的作品赋予生命力;他从一个单纯的艺术家不断演变进化,成为出色的项目经理。

但由于作品太受欢迎,他人如潮涌般的嫉妒与袒露出的人性黑暗面,纷至沓来的谣言如影随行,使这位天才备受伤害、万般无奈。

在西斯廷天顶画项目中,他付出了健康,超越了极限,用总款项中近85%的成本购买材料,但却被污蔑贪污公款,虽然明理的教皇事后给予他补偿和安抚,但是耿直的米卡郎基罗一直无法容忍自己的品德被抹黑,只好请人为自己著书立传,以示清白。所以晚年的作品透露出对人性的失望实属正常。

事实上,他作为知名艺术家,生活却像穷人般极度简朴,因此不被世人理解,甚至将他形容成吝啬贪婪或者病态。直到去世后,人们才发现,原来米开朗基罗拥有的财富完全可以买下贵族的豪宅,过上奢靡的生活。

他却只留下了三句遗嘱: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躯体交给大地。把财产交给近亲,并要求亲人在他去世时想到基督的受难。

米开朗基罗为雕塑作品《夜》(图二十)所做的一首小诗很适合他本人:

既然大小危害和耻辱无孔不入,

就不如隐身大理石块中沉睡!

闭目不视、充耳不闻何其幸福,

不必唤醒我,说话勿粗声大气。

米开朗基罗的地位与影响(米开朗基罗最接近神的人)(18)

(图二十)美第奇陵墓《夜》

美朗艺术 | 美术大师课

致力艺术美学传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