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母亲悼词(怀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离开我们整整12年了。每逢母亲忌日或是生日临近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很沉重。如果母亲还活着,再过些日子,就整整90岁了。要是还活着,该多好啊!

继2001年父亲去世,9年之后,我的母亲追随我的父亲而去。没有了父母,我一度感到很茫然,自己仿佛是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又象湖面上漂泊的浮萍,我不禁在心中默问“我来自何方我将归向何处”!

2010年8月29日,农历7月20日,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我的母亲走完了她最后的人生旅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母亲远行的时候,我和弟妹们都守在病榻前,她走得从容,以至于我的眼睛相信她走了,心里却不相信她真的走了。她是不是太累了需要睡一个长觉?亦或去一个要以光年计算的很远很远的地方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才能回来?

在没有了母亲的日子里,母亲的音容笑貌一直驻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我也不想挥去,正好让母亲的灵魂有一个安放之处。我无论是闭目养神,还是伏案疾书,母亲的身影总是显现在我眼前,母亲的话语总是在我耳际萦绕,她面含微笑,话语关切。

母亲喜欢一个人住乡下,她说乡下出入方便,到处熟悉,日子都过得快些。母亲的身体一直是比较健康的,虽然七十八岁了,衣食住行都是自己负责,得闲时还帮着住租户守守铺子、烧烧开水什么的,让我们很省心,也感幸福。

我们谁也想不到病魔已在她的身子里潜伏几年了。那年5月中旬,母亲身体不适有些日子了,5月18日傍晚,母亲在乡下的一个私家诊所治疗几天仍不见好,便给我打电话说有些不舒服,左腿根部长了一个包块,走路不怎么方便。母亲的话语象唠家常,但我感到情况不妙,立即通知县城的大弟接过去,我知道母亲如果不是特别难受,是不会轻易让我们知道她病了的。第二天,到县人民医院去检查,诊断为:左耻骨骨折。找到了病因,我们感踏实了,却忽略了一个常识,没弄清骨折是病理性的还是非病理性的,直到6月19日母亲右臂肱骨骨折时才作进一步的检查:病理性骨折,肺癌骨转移。要命的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为了让母亲的身心得到好的休养,我们对母亲隐瞒了病情。7月17日凌晨,母亲左股骨骨折。由于癌细胞把骨头都掏空了,做手术已经失去意义了,用力拉扯复位又怕把腿拉断,母亲的左股骨只能错着位,做牵引处理,我们看着躺在床上的母亲左腿竟然比右腿短了好几公分,心里很难受。8月3日晚,脊椎骨折,母亲自己居然听到了骨折的响声。这次骨折,母亲双腿失去了知觉,大小便也失禁了,病魔把母亲折磨得不象人样了。从5月19日发现骨折到8月3日,母亲的身体经受了四次骨折的折磨,时间密度越来越大,部位越来越致命。然而,母亲给我们的感觉是坚强的、乐观的,总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现在想起来,母亲是不想捅破窗户纸而已,不愿意出现“相看泪眼”的情景。

母亲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8月17日晚,我们决定让医生把病情告诉母亲,当医生告诉她情况后,母亲很平静,问她有没有什么话要嘱咐我们,母亲叹了口气,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不放心的。这之后的12天,我们交谈的话题便不讳言生死了,还谈及了母亲的后事安排,她都没说什么,只是叮嘱我们她的后事不要把动静搞大了,影响邻居们休息就不好了。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不仅爱她的儿女,也很关心她周围的每一个人。

母爱是伟大的,儿女爱母亲同样出于一种本能,不需要原因。我的母亲正直、勤劳、善良。如果我是一个作家,我会象巴金先生写家、春、秋一样,写母亲正直、勤劳、善良,也写三部。可惜我不是。

1932年,外祖父母把我的母亲带到了这个世界。我的外祖父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我印象中他曾是益阳地区的劳动模范,母亲在其父母的影响下成长。在母亲青少年时期,正逢国内战争和抗战,同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外祖父母家的日子也是饥寒交迫。不同的是,外婆家有很多儿女,我的母亲是长女,照看弟妹和承担部分家务劳动的任务天然地落到了母亲的肩上。母亲告诉我在她15岁时,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有三个弟妹贫病而逝,外婆生了十一个儿女,成人嫁娶的只有四个。

母亲结婚后,日子过的也不舒畅。我的祖父母生育七个儿女,父亲有三个姐姐和三个妹妹,因此父亲得到特别的疼爱,母亲过门后,便成了里里外外的主要劳动力。从老家到县城有九十多华里,那时候没通汽车,就是自行车也很少见,母亲每月要走路往返县城几次给在交通局工作的父亲送吃的和穿的,有一次肚子饿的厉害,看到地上有一颗蚕豆,母亲捡起吃了,她感到一下子有劲多了。她说给我听的时候象是在讲别人的故事,我听着不由感慨“往事不堪回首”,有痛定思痛之感。

我的祖父在我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我稍懂一点事的时候,父亲上班要好久才回一次家,工资收入微薄,只能用作家里的零花,而且不是按月按时有。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赡养婆婆和抚育五个儿女的担子,母亲挑着大头。她白天要到镇上的作坊做工,晚上要纺棉花,母亲总是起早贪黑的,我眼里的母亲就象永动机一样,从来没见过她疲倦的身影。

1970年伴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我家下放农村了,由城镇人变成了农村人,建房子、出集体工、种菜,母亲的劳动强度更大了。有三件事情我记忆深刻。一是打米的事。打米要去一个叫新埠头的地方,有五六华里远,打米机是水动力的,母亲每次都要在天要快黑了才推着小土车去。我放学后就跟着去,用一根绳子系在小土车上在前面拉,也出一点力。有时候我也有些调皮,看到地上有个好看的石子,便去捡起玩,小土车甚至走到了我的前面,熟悉的人看到了,笑我把绳子拉弯了,母亲也附和人家笑笑,完全没有责怪我的意思。我问母亲为什么不早点去,她说集体出工耽误不得,再说我放了学也可以帮帮忙,我以为然。有一次,天已完全黑下来了,雷雨交加,新埠头水电站的一根电线掉下来,把去打米的谭姓年轻人电死了,是我们邻居家的儿子。从那以后,母亲就不要我去了。二是拾稻穗的事。我家八口人,父亲在外面工作,七个是农业户口,是“四属户”中的“半边户”。生产队只有母亲一个人拿工分,分的粮食自然很少,那时粮食产量又低,我和弟妹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特别能吃,家里从过年后到早稻收获前的几个月粮食接济不上,成了家里的荒月。面对这样的窘境,母亲泰然处之,每逢生产队收割后,她就利用早、中、晚的时间带着我和一个较大一些的妹妹去拾稻穗,每次都有收获。为了不影响我和弟妹们的学业,稻穗拾回家里后,母亲总是一个人进行加工,把稻谷从秸杆上弄下来,每次都要忙到深夜,一年下来竟能拾到两三百斤稻谷!家里便这样平静地度过了荒月,免受饥迫之苦。三是捕米虾的事。我家门前流过一条小水渠,是韶山灌渠的六支渠,那时候环境污染不象现在这样严重,渠道里油油的水草在水底招摇,米虾游戏其间。这种米虾有点象饭店的小河虾,只是体型比小河虾还要小许多。为改善生活,不管天冷还是天热,母亲总是在渠道退水后,一个人下到水里用自制的密度很大的小渔具去捕米虾,捕捞回家后先洗干净,再用火焙、晒干,因此家里隔三差五地总能开开晕。

也许自己到了多愁善感的年龄,近年来常常想起这些事,越想越觉母亲的伟大,也更敬爱母亲了。

母亲,我好想您!想您时您在天边,想您时您在眼前,想您时您在脑海,想您时您在心田!今生您让我做了您的儿子,我们有约,来世我还要做您的儿子,只为感恩!

如烟往事俱忘却!母亲太累了,她需要睡一个长觉。我不能叹息,更不敢哭泣,唯恐惊扰了母亲……

最好的母亲悼词(怀念我的母亲)(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